
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 16:区域可持续发展篇之区域发展差异(原卷版).docx
11页2022年高考地理通关训练16 区域可持续发展篇之区域发展差异 一、选择题 吊脚楼是潮南省西部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选择在山坡、河边或者高低不平的地面,用木柱支撑,基本特征是:木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空图是吊脚楼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吊脚楼依山而建( )A.方便居民出入 B.有利保护植被 C.减少占用耕地 D.抵御地质灾害2.关于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山区石料短缺,故采用木质结构②降水量较大,尖顶有利于排水③光照强烈,宽屋檐有利于遮阳④架空层有利于防潮防蛇虫,还可存放杂物,喂养牲畜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C2.D【解析】1.在山坡上修建吊脚楼可减少耕地占用,利于保护耕地,C正确;山区地形复杂,吊脚楼依山而建不利于居民出入,A错误;吊脚楼要根据山势修建,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破坏地表植被,B错误;湖南省西部为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山坡上的吊脚楼易受地质灾害影响,D错误;故选C2.湖南省西部山区石料丰富,①错误;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尖顶房屋有利于排水,②正确;该地夏季光照强烈,但屋檐的宽窄对遮阳的作用不大,而由于该地降水较多,宽屋檐能够减少雨水对木质房屋的腐蚀,③错误;由于降水较多气候潮湿,蛇虫滋生,下部架空,不但有利于防潮、防蛇虫,还可以存放杂物,喂养牲畜,④正确,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对传统民居建筑影响深刻因此传统民居除了能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征,还能反映当地的气候、地形等方面特征以及当地的资源状况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作品可以深刻反映当地自然特征和人文习俗,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帧具有典型代表的民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帧剪纸作品中的民居景观最可能分布于(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4.形成该民居景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丰富 B.山高坡陡 C.土壤直立性强 D.冻土层深厚【答案】3.B4.C【解析】3.根据该剪纸作品可知,该民居景观为典型的地坑窑洞景观,该类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最为广泛,ACD错,B正确,故选B4.该区域之所以能修建地坑院落,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直立性较强,C正确;黄土高原地区大体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度地带,降水不是很多,A错;该类民居景观多修建在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区,B错;黄土高原位于我国暖温带,无冻土层发育,D错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
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森林破坏 D.土地盐碱化6.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7.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答案】5.A6.C7.D【解析】5.根据题意知,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危害严重,说明该地植被覆盖率低,草场退化导致荒漠化问题,A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问题可能性很小,B错误;该地的地带性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森林破坏可能性小,C错误;土地盐碱化主要与不合理的灌溉有关,该区域可能性小,D错误6.据乙图可知,太阳能板遮挡的地方,草类茂盛,结合该地区干旱多风沙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分,太阳能板阻挡太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使植被更好地生长 ,C正确;太阳能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但这不是太阳能电池板对植被的作用,A错误;太阳能板阻挡太阳光,不利于改善板下光照条件,还会减少板下的土壤获得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土壤温度,BD错误。
故选C7.光伏产业园引入牧羊产业,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植被高度,不能增加植被覆盖率,A错误;光伏产业园区内发展牧羊业,降低植被高度,不利于减弱风沙活动,不能提高附近水电站的水电发电量,B错误;该地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低植被高度,不能减缓沙丘移动,C错误;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点睛】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发电的产业,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往往具有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但这些地区太阳能丰富,太阳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牧草生长,有利于恢复植被,从而达到逐步恢复生态的作用,同时引入牧羊业,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小题8.图中沿四地地形剖面图的走向是( )A.西南—东北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C.东西走向 D.南北走向9.下列各组是图中a地形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A.水稻、玉米、毛竹 B.水稻、棉花、油菜C.小麦、甘蔗、毛竹 D.甘蔗、小麦、油菜【答案】8.A9.B【解析】8.读图可知,P位于东经112.5°,北纬29.5°,Q点位于北纬30.3°,东经113.2°,所以该地形剖面图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A。
9.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棉花和油菜,B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甘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热量更充足的地区,毛竹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江南丘陵地区,ACD错误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11.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 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 D.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12.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主要原因是(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 D.桥下水较深,利于船只停泊【答案】10.A11.B12.D【解析】10.采用“睡木沉基”方法建起的桥墩,一般都在浅水区,安平桥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是枯水期,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1月,A对;其它月份水位较高,不是最适宜时间,B、C、D错。
故选A11.水流总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桥墩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B对;不同地区桥墩形状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桥墩,保护石桥,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不是主要目的,A错;桥墩不是大坝,不能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C错桥墩形状不影响潮汐,因此不能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D错12.安平桥位于浅水区域,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主要原因是桥下水较深,利于船只停泊,D对;桥梁坚固,不如两岸陆地更便于马车通行,A错;海湾开口朝向是夏季风来向,且海湾宽阔,不利于躲避台风,B错;桥面平整,不如河岸面积宽阔,两岸地区更利于货物堆放,C错点睛】认真阅读材料,理解“睡木沉基”的操作过程是解答第一小题的关键;“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是解答第二小题的关键;通过“睡木沉基”的原理,得出安平桥建于浅水区是解答第三小题的关键 2014年,我国贫困人口达7017万人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及中国县级贫困人口规模及其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2014年,中国贫国人口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 )A.西北一侧的沙漠区 B.西北一侧的高原区C.东南一侧的山地区 D.东南一侧的平原区14.南方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罗霄山区等地农村贫困人口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资源短缺 B.耕地匮乏 C.物种单一 D.矿产贫乏【答案】13.C14.B【解析】13.据图可知,“胡焕庸线”西北侧贫困人口分布较少,东南侧的山地、丘陵地区贫困人口分布较集中,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14.南方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罗霄山区等地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所以耕地匮乏,B正确;南方地区水资源充足,A错误;南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物种丰富,C错误;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罗霄山区矿产不贫乏,D错误所以选B点睛】我国贫困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区,这类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第二类,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劳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界处,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从第一批先民在海岸带上定居开始,人们靠海住海,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建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民居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 区的珊瑚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珊瑚房最可能分布在( )A.辽宁大连 B.广东湛江 C.江苏盐城 D.山东青岛16.关于珊瑚房的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描述,合理的是( )①夏秋多台风,房屋结构低矮②冬季降雪丰富,多坡屋顶③春季西北风强烈,窗户小而低④气候湿热,墙体有孔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5.B16.D【解析】15.珊瑚是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珊瑚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