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老漂族的社区融入困境与措施.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761356
  • 上传时间:2022-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老漂族”的社区融入困境与措施    唐玉 邱丽娟Summary: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年轻人因工作原因进行居住地的移动,这促使一部分的随迁老人出现在了社会中,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了改善“老漂族”在社区中的居住情况,避免出现问题,便要对其融入时的困境产生清晰了解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老漂族”融入社区时产生的困境,同时,细致阐述了加强融入效果的措施,以供参考Key:“老漂族”;社区融入;语言沟通;社区搭桥:C916 :A   :1003-2177(2021)23-0118-020引言随迁老人的称呼较为多样化,例如:在人口学内称其为“流动老年人口”;媒体则将其称作为“老漂族”该人群种类的出现,弥补了当前国家在养老育幼方面产生的短板,但同样代表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人民少子化,以及用工荒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中,如何引导社会对“老漂族”加大关注,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内容,创建出健全的政策条例、法律内容、制度规定,以及对整体力量进行整合,来缓解该部分人群需要面对的养老、社会融入等一系列的危机,已经成为当前不能避免的重要问题1“老漂族”的融入现实困境1.1语言沟通困难想要让随迁老人能够良好地融入社区之中,社会的交往必不可少,语言交流是该过程中重要的因素,由此能看出其具备的重要性。

      部分地区之中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合肥地区的特别方言,便能成为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第一道阻碍依据对当地随迁老人的统计,小部分来自于其他地区的城镇,其中能够听懂方言并且进行沟通的仅占16%,仅能够听懂的占29%,并不能听懂的人数占据了整体55%,这一部分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老人,经常会选择降低与本地人沟通的次数,促使其结交新朋友的总量大幅降低,由此能够看出,语言障碍是一项严重的制约因素[1]1.2生活适应度低由于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促使各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底蕴由于老人的生活习惯较难进行改变,这会让其在日常饮食、电器使用、人际交往等一系列方面中存在着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融入工作的开展依据对某地区中随遷老人的调查,其中的数据结果显示:21%表示能够适应;29%表示难以适应;50%的老人几乎不与周边人进行来往并且内部会有50多位随迁老人会向子女抱怨饮食分歧,但大多数都会慢慢适应;60多位老人表示不会使用高科技产品,即便是记住了过几天依然会忘以上因素都让老人在融入社区时需要的时间更长1.3社区参与度低随迁的老人大多数都来自于农村地区,其在思维方式、个人习惯、语言形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城市中的人员产生明显不同。

      并且由于文化程度低,个人的爱好相对较少,极难与当地人员产生相同的话题,促使自身很少结交到新朋友,更多是接触与自身情况相同的随迁老人一部分随迁老人表示城里人的爱好多为唱歌、打球、书法,自身想要进行尝试,但害怕受到嘲笑,这导致其只能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降低社会参与的程度经过对某地区的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后,结果表示,随迁老人极少参与社区活动,20%的人员不参与活动不仅如此,随迁老人的子女工作较为繁忙,很少与老人进行交流,这加重了老人的孤独感1.4难适应新环境由于子女在外乡所处的时间较长,已经适应了城市内部的生活习惯、价值观、消费观、教育观等,但是随迁过来的老人依然是固有的传统观念、习惯,在相处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矛盾,特别是在第三代的教育上依据对某地区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后,结果表示,大多数的老人在孙辈教育方面上都会产生矛盾,而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孩子哭闹时,会非常心疼,为防止其继续哭,多会满足所提出的要求内容,但是子女认为老人过于溺爱,会让孩子的教育工作会产生反作用为防止该问题的继续发展,大多数老人都会为此妥协,促使家庭地位逐渐边缘化,让其心理产生了强烈的落差,不利于进行社区融入工作不仅如此,以往创建出的朋友圈还会因为新环境而消失,在全新的地区中建立朋友圈,困难程度非常高,严重阻碍了社区的融入工作[2]。

      2强化社区融入的措施2.1社区搭桥社区融入工作是随迁老人进入当前社会的重要起点,其中主要涉及了相应组织的接纳,以及老人的主动融入,该过程中处于不断改变的状态社区组织具备着另据互动的地缘、情缘优势,可以依据大家的互相沟通、交流,让随迁老人打开自身的内心,突破本地人、外地人之间存在的人群界限,推动融入工作的和谐开展2.1.1丰富社区生活社区可以依据随迁老人的人群特点、个体需要,来组建出多样化的活动种类,引导其加入并获得归属感,并在该过程中能够逐步产生适合自身的文化圈子、生活网络,满足社交方面的需要例如:可以进行排忧心理热线、帮扶结对的活动,让其产生的心理困扰能够得到解决;或是依据随迁老人所经历过的事情,来制定出如“大锅饭”“上山下乡”等相应事件的文化展示,让人员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1.2强化精神关爱在面对随迁老人心理脆弱、敏感等方面的问题时,来进行一系列的针对性活动,促使其心理情况能够得到改善例如:举办同乡会、老漂工作室、社区老年大学等多样化的活动,来让老人的交友范围得到扩大,使其能够逐渐增加与人交流、沟通、谈心的次数,感受到当前城市对其的关爱,尤其是在心理出现问题时,能寻找相应人员进行咨询;在感受到孤独时,可以与人进行沟通,并能顺利走出生活“孤岛”;在其需要将自身的生活技能提高时,知道如何进行学习。

      依据该方式的使用,能够让“老漂族”从心理、身体上开始对社区进行接纳、融入,从而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2.1.3增强网络教学在面对随迁老人的网络盲点时,社区内可以举办相关知识讲座,传授其网络搜索、沟通、线上支付、银行自动存取款机的使用等,让其能够对当前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应同时,还可以将随迁老人聚集起来,创建线上、线下的团队、群聊,并依据个体需要的方式来组建多种活动形式、分享健身知识、带娃日常、交流自身的感悟,这不仅让沟通之间的空白得到了弥补,还让随迁老人拥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2.2主动融入对于随迁老人来讲,在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不论是生活、心理,还是文化、社交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较短期限内处于不适、孤单、自卑等情绪都是较为正常的,如果长时间内都没有走出该不良情绪,便要其进行自我突破,依据积极主动、包容的心态进行调整自己社区融入是进入社会的起始点,心理上的接纳才是工作最高层由此能够看出,想要在全新的环境中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依靠自身进行改变想对随迁老人进行引导工作,便要先让其自身活动起来,将个体的作用展现出来,并提倡实行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对于随迁老人来讲,学习不仅是获得全新的知识、技能,同样是对新事物、环境的接纳、调整。

      随迁老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社会上的支持固然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依靠自己,通过将自身的心扉打开,来作出相应的改变,不能因为年龄过大而对自身产生限制,以退缩、埋怨的情绪去面对,而是要依据良好的心态去接受、学习、处理问题例如:随迁老人在进入到全新城市中,不懂方言的含义时,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邻居请教在学不会的情况下,可以多认识同乡,或是相同地域的人员,以此来创建出全新的社交網络通过对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充分接纳,以及良好的自我调节,便能让老人在短时间内去适应全新的环境2.3强化子女意识随迁老人的子女需要明白,父母照顾孙辈是对其的帮助,不是其需要尽到的义务老人不是免费的保姆,以及孩子的“附属品”,其同样要对自身的生活进行规划,具备相应的独立空间随迁老人对自身子女进行照顾时需要尽到的义务,但照看孙辈不是为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老人的行为心存感激、理解,对其思想、生活方式予以尊重、关注其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由于随迁老人与当代人的经历、思维、生活方式等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为提高生活中的和谐程度,需要子女能够从父母的角度进行看待问题,并将其当作家庭内部重要的一分子,注重其各个方面的意见、感受,不要总是依据文化水平有限、父母脱离社会等方面的借口忽视他们。

      子女要在遇到重要事情时能够与其多加商量,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这同样为随迁老人融入城市发挥了关键作用[3]3总结综上所述,解决随迁老人与社会的融入问题,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事情之一,在该过程中其同样需要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对“老漂族”融入的现实困境、强化社区融入的措施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后,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老人的动态发展需要求,创建多种责任主体、帮助项目,以此来强化“老漂族”的融入程度,使其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中安享晚年Reference[1]朱萍.社会融入视角下“老漂族”精神养老的困境研究:基于福州Y社区的访谈[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3):225-227.[2]张国英,赖依阳,刘业青.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精神赡养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三个典型社区为例[J].南方人口,2021,36(1):57-67.[3]邢逍遥.“老漂族”社区融入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5): 289-290.(责编:陈静姝)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