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区中部车场.doc
61页矿井采区中部车场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评语设 计 成 绩: 指 导 老 师 签 名: 年 月 日 车场分类按地点, 分: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 按服务对象, 分: 主提升甩(平)车场; 辅助提升甩(平)车场 按线路布置,分: 单道起坡甩(平)车场; 双道起坡甩(平)车场 有关规定和要求一、采区车场设计依据与要求(一)、有关规定l.《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1)在双轨运输巷道中2列列车车体的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lm《煤矿安全规程》2005版第23条)2)使用绞车提升的倾斜井巷上端,必须有足够的过卷距离过卷距离根据巷道倾角、设计载荷、最大提升速度和实际制动力等参量计算确定,并有1.5倍的备用系数3)串车提升的各车场必须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运人斜井各车场设有信号和候车硐室,候车室具有足够的空间。
2.《煤矿矿井采区车场和硐室设计规范》的规定1)采区车场和硐室的设计,应根据采区巷道布置、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运输方式和矿车类型、地质构造和围岩性质、煤尘、瓦斯及水文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确定2)采区车场和硐室应根据围岩情况尽量布置在稳定岩层或煤层内3)采区车场巷道断面形状应根据围岩情况确定,可为半圆拱形,跨度较大时视围岩情况也可采用三心拱形应优先选择锚喷支护,当锚喷支护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其他支护方式4)采区上、中、下部车场摘挂钩段人行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单道布置时应设两侧人行道;②双道布置时应设中间人行道及一侧人行道中部车场的一侧人行道可设在低道侧,下部车场的一侧人行道可设在高道侧;③中间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1.0m;④一侧或两侧人行道宽度:从道渣面起1.6m高度内,不得小于0.8m;⑤非摘挂钩地点的巷道断面应符合《煤放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岔点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5)采区车场信号硐室和躲避硐规定:①上部平车场应设信号硐室,信号硐室设在分车道岔人行道侧;②上部车场为甩车场和中部车场应设信号硐室和躲避硐信号硐室可设在分车道岔岔心相对的上(下)山巷道侧;躲避硐可设在轨道上山人行道侧;③下部车场应设信号硐室和躲避硐,信号硐室可设在起坡点处高道一侧;躲避硐可设在起坡点附近人行道一侧;④信号硐室和躲避硐的尺寸为:净宽1.4~2.0m,净高2.0~2.2m,净深1.4~2.0m。
6)甩车场排水,可在低道起坡点处水沟最低点向上(下)山侧开凿泄水洞或预埋泄水管道二)、设计依据1.地质资料 1)采区上(下)山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2)采区车场围岩及煤层地质资料 3)采区瓦斯、煤尘及水文地质资料 4)采区上部车场附近的煤层露头、风氧化带、防水煤岩柱及相邻煤矿巷道开采边界等资料2.设计资料 1)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 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采区上(下)山条数及其相互关系位置和巷道断面图 4)轨道上(下)山提升任务,提升设备型号、主要技术特征,提升最大件外形尺寸,提升一钩最多串车数5)大巷运输方式,矿车类型,轨距,列车组成6)采区辅助运输方式及牵引设备选型7)采区上(下)山人员运送方式及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8)井底车场布置图及卸载站调车方式三)、设计要求1)采区车场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2)采区车场应满足采区安全生产、通风、运输、排水、行人、供电及管线敷设等各方面的要求3)采区车场布置应紧凑合理,操作安全,行车顺畅,效率高,工程量省,方便施工4)采区车场装车设备和调车、摘钩应尽量采用机械和电气操作。
二、采区车场线路设计一般步骤采区车场按地点分有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采区车场线路是由甩(平)车场线路、装车站和绕道线路、平车场线路所组成在设计线路时,首先是进行线路总布置,绘出草图,然后把它们解剖成一个个元件,计算各联接点的尺寸,最后计算线路布置的总尺寸,作出线路布置的平面图 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要点1.轨道线路设计基础知识(轨道、道岔、曲线、线路施工、线路联接点)2.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采区下部、中部、上部车场)1、轨道线路设计基础1.1轨道线路设计基本知识1.1.1采区轨道线路分类1)线路位置与作用(1)轨道上山(2)采区车场(3)工作面轨道平巷2)线路空间状态(1)水平:下部车场:大巷装车站、区段轨道平巷(2)倾斜:上山 中部车场 斜面线路1.1.2采区车场线路设计步骤进行采区车场施工设计,必须进行线路设计,为巷道线路施工提供准确数据1)确定车场形式(2)绘制车场平面布置草图(3)进行线路连接点、线路参数设计计算(4)计算线路平面布置总尺寸(5)绘制线路布置图1.1.3矿井轨道1)轨道在巷道底板铺设道床(道砟)、轨枕、钢轨和联结件等组成一、轨型:以单位长度质量表示,/kg·m-1, (kg/m)矿井使用的轨型系列值:现采用标准轨型:15、22、30、38、43(新设计矿井使用)原使用的轨型:11、15、18、24 (生产矿井使用)二、轨距(1)轨距:单轨线路是有两根轨道组成,两根轨道上轨头内缘的距离为轨距。
矿用标准轨距:600mm;900mm (762mm)(2)轨距选用: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大小和矿井运输方式选用大型矿井:一般选用— 900mm轨距使用 3t、5t矿车 (辅运和主运)中、小型矿井:多选用— 600mm轨距使用1t、3t矿车 (辅运和主运)三、轨道线路中心距:双轨线路中心线间距S(1)直线段: S ³ B + d,mm式中:B — 机车宽度,mm; d— 两列车对开时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mm, d > 200mm规程规定)(2)弯曲段:S 1³ B + d + DSDS—曲线巷道线路,由于车辆的外伸和内伸轨道中心线必须加宽机车运输:DS = 300mm ;其它运输:DS = 200mm《煤矿安全规程》23条规定:装车点: d > 700mm,摘挂钩点: d > 1000mm(3)轨中心距选用:线路中心距一般取100mm为单位的整数倍选用例:使用3t矿车,机车运输,机车宽度1360mm,轨距 900 mm,直线段: S = B+ d =1360+200=1560mm®1600曲线段: S1 =S+ DS = 1600 + 300 = 1900mm矿井轨道轨中心距系列值:600mm轨距(1300、1400、1600、1700、1900)900mm轨距(1600、1800、1900、2200、2500)四、线路表示方法:两根轨道以中心线作为线路的标志,(进行线路施工设计时。
图中采用单线表示)单轨线路 — 单线(细实线);双轨线路 — 双线(细实线)2)道岔道岔: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1)单开道岔基本结构1 — 尖轨;2 — 辙叉;3 — 转辙器;4 — 曲轨;5 — 护轮轨;6 — 基本轨煤矿常用道岔( 新的标准: MT/T2--95)(1)单开 ZDK (2)对称 ZDC (3)渡线 ZDX (增加 Z 代表窄轨道岔)标准道岔共有七个系列600轨距:615、622、630、643、900轨距:915、930、938 一、道岔类别及参数 (1)ZDK--单开道岔路图中,道岔以单线表示道岔主线与岔线用粗实线绘出 主要参数:a、b — 外形尺寸,a — 辙叉角单开道岔辙叉号有(M:2、3、4、5、6)(2)ZDC--对称道岔道岔参数: a、b — 外形尺寸,a — 辙叉角对称道岔辙叉号(M:2、3、4)(3)ZDX— 渡线道岔道岔参数:a、b — 外形尺寸 ;S1 —线路中心距;L —道岔总长度;a — 辙叉角渡线道岔辙叉号(4、5、6)二、道岔辙岔号 与辙岔角关系新计算方法 原计算方法 三、道岔型号含义(单开、对称道岔)ZDK (ZDC)9 22 / 3/ 15ZDK——道岔类别代号;9——轨距;22——轨型;3——撤叉号;15——曲率半径四、道岔选择基本原则(1)轨距一致(2)轨型相符(3)与行驶车辆相适应(4)符合行驶车辆速度要求五、和线路要求相符1.2平面线路联接线路联接基本类型巷道转弯:直线——曲线——直线巷道平移(线路平移):直线—曲线—直线—曲线—直线巷道分岔:直线——道岔——曲线——直线1、单轨曲线巷道转弯中间必须加入曲线段;1)曲线参数已知:巷道转角d ,选用:曲线半径R,计算:切线长T: 圆弧长K: 2)曲线半径确定:车辆进入曲线后,前轴外轨轮,后轴内轨轮碰撞轨道。
根据行车速度,限定碰撞冲击角,确定曲线半径φ:曲线冲击角 和行车速度有关V<1.5m/s φ≤4° c ≤ 7 人力推车V>1.5m/s φ≤3° c ≤ 10V>3.5m/s φ≤2° c ≤ 15 机车牵引SB:轴距:1t 矿车 SB =880 mm 3t 矿车 SB=1100 mm煤矿轨道曲线系列值:v 4、6、9、12、15、20、25、30、40 /m例:计算曲线参数单轨曲线δ=40° R=25000 (mm)K、T参数计算:K= 17452 (mm)T=9099 (mm)注:曲线半径是轨中心距的半径3)曲线线路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轨道线路进入曲线线段后,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也为施工参数,现场施工人员需要掌握)(1)外轨抬高和轨中心距大小、曲率半径与车辆运行速度有关计算原理分析△abo∽ △ OBA( △ ACO)ab/OB=ob/G 实际施工中外轨抬高值:900轨距 :一般取值 Δh=10~35mm;600轨距 :一般取值 Δh=5~25mm(2)曲线轨距加宽ΔSg进入曲线如不加宽,车辆将无法通行。
加宽值与曲率半径和轴距有关Δs:取值10~20mm加宽方法:外轨不动,内轨向内移动要求:线路在进入曲线段以前,进行外轨的抬高和轨距加宽超前距离X/计算X/=(100~300) Δh/mm(3)曲线处巷道加宽车辆进入曲线由于车辆内伸和外伸 ,(巷道必须加宽)车辆外伸 Δ1=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