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01.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8250926
  • 上传时间:2017-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1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7 年全国共 19 套高考题诗歌赏析 012008 年 4 月 24 日 (全国卷 II)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全国卷 I)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赏析]苏轼(1037 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 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当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上任,其时,当地“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超然台记》)。

      经过他一年尽心竭力的治理,局面趋于安定为了调节“济世”与“归隐”的矛盾心境,他于熙宁八年底修葺园北田台而成超然亭,由其弟弟苏辙命名,点出其超然物外,优游自乐的情性这首词便是次年春登超然亭而作词题一作“暮春”词调《望江南》即《忆江南》,本为单词,宋人将其重复一遍,成为一种双调新格体词的上片写密州春景词前两句写登台前所见春色——“春未老”,以拟人的手法写仲春的富盛,含意亲切;“风细柳斜斜”,似一特写镜头,细腻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斜斜”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柳条垂垂,随风摇荡的风姿后三句再写登亭后眺望的景色,词人为眼前的春色所触动,情兴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赏全城的春景,只见“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壕”,指护城河,半沟碧绿的春水环城绕墙,满城娇红的鲜花相映绽放,好一幅艳丽夺目的春光图!“烟雨暗千家”,进一步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胧意境,既紧紧扣住春天特有的景象,又暗伏着深沉的意蕴,为下片抒情作好铺垫下片抒乡思之情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眼前花红柳绿满全城、轻烟细雨暗千家的景象,寒食、清明时节的传统风俗,勾起了词人思乡的情思,强化了欲归不得归的感慨和叹息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哀悼不愿出山而被烧死的介子推,下令举国禁火三日,故称寒食节。

      古人寒食、清明,又有扫墓的传统风俗寒食节后,重新生火,谓之“新火”咨嗟”,叹息酒醒后,词人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归乡探亲、扫墓而叹息,为仕途失意、抱负未展却又不得归隐山林而叹息但苏轼是一位豁达超然的人物,此时未泯灭“致君尧舜”的宏愿,故而结尾三句笔锋一转,抒发了特有的随缘自适、自我解慰的旷达胸怀面对着来自家乡的“故人”,词人说,让我避而不谈思念家乡的愁肠,而悠然自得地生起新火煎烹新焙制的茶,邀客人一道美美地品尝吧,趁着自己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赋诗饮酒、享受人生、超然物外、忘却世间一切愁思苦闷吧!全词写登超然亭所见的春景及由此牵动的羁留异乡的乡愁,又以“超然”的情怀贯穿其中,情景相融,天衣无缝写景抓住时节特征,诗意盎然,为抒情制造气氛,抒情出自肺腑,情真词显,又紧扣季节景物,上下呼应其谋篇布局,章法韵格,乃天设地造,无懈可击,显示了苏轼按谱填词的过人技巧,堪称双调《望江南》的典范之作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乎清诗,回答问题(8 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赏析]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

      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首句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土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清诗别裁》)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子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而从意象与用词而言,或许还受到过唐人权德舆的“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与马戴的“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将此诗的题目改为《出关》,将前两句改成“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但“凭山”句将所出之“关”,明白写成了山海关,这与诗人此次随军出征的路线不合,是不应该当作徐兰的创作来欣赏的,故为本文所不取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分)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下联想象新奇: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间中来,这是我们都感受过却不易写出的情景,应该说是一首好诗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赏析]《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

      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象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重庆卷)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1. [赏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