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史进程.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528697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史进程新华时政 新华微博 【字号:">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史进程2023-09-08 08:00:29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史进程  2023年11月26日 08:31:59   新华时政   新华微博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我国主要有四类事业单位涉及改革 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30万个,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无论是机构数还是从业人员数,都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在这些事业单位中,人数最多的是教育、卫生、文化、科研系统教育事业单位48万个,人员1400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0%;卫生事业单位10万个,人员400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15%;文化事业单位8万个,人员150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4%;科研事业单位8000多个,人员69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4% 教育事业单位改革 1998年,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全部211所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普通高校除两个暂由国家局管理外,其余91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除几所由中央财政负担的成人高校就地并入普通高校或改制为培训教育机构外,其余72所成人高校,与46所中专和技校一起,由部门管理转为地方管理。

       1999年1月,5个军工总公司所属400多所学校的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000年2月,国务院其他部门所属161所高校和617所成人高校、中专和技校的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又进行了调整至此,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  2000年,在全国绝大局部地区实行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将高校的后勤效劳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成建制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别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效劳实体,形成规模经营,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  2002年,将农村中小学上收到县集中管理,撤销乡镇政府设立的专门教育管理机构,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将农民办教育变为县以上政府办教育同时,制定了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辞退代课教师  2023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中小学教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稳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卫生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历次医改的主要内容   卫生事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扩大医院自主权,通过市场化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992年,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卫生改革的总要求,包括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效劳、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  2000年,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效劳价格放开,扩大根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管制,标准运营,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加强监管,实行医药分家等  2003年,决定建立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并开始新农合试点同年,非典发生直接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客观上加快并推动了卫生体制的改革  2023年,国务院决定把新农合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并要求在县、乡、村三级健全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和网络,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效劳保障  2023年,国务院提出构建以社区卫生效劳为根底、社会卫生效劳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效劳体系。

        2023年,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23-2023年〕?提出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加快推进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根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促进根本公共卫生效劳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开展和体制变迁之路  2003年7月,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重庆、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和山东群众报业集团等20个新闻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等6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创作演出单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9个文化企业单位共35个单位进行改革试点  2023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对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实行改企转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推动文化产业的开展;二是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开展,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完善运行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保障群众根本文化需求;三是推动主辅别离,将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局部,以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销售部门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四是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将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地方出版发行单位和高校出版社于2023年底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除保存4家公益性出版社外其余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

        据不完全统计,为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2003年到2023年,中央和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25个配套文件,明确了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时在国有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安置、财政税收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推动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平稳过渡提供政策保障 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1985年以来,针对科技与经济脱节、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机构重复分散等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科技部门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科研院所运行机制改革科研院所拨款制度,将原来按人头划拨的事业费减少到1/3,剩下的2/3改为课题费,由科研单位通过申报课题进行竞争,调动科研院所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推进技术市场建设和科技创新  1992年,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要求调整科研机构,分流科技人员,鼓励研究机构进入或转为企业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加速科学技术进步作出决定,明确要求调整科技系统的结构,分流人才,从体制上解决科研重复设置、力量分散、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和建设部等11个部门所属134个,共376家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改企转制。

        2000年,国务院22个部门所属265个公益类科研院所实行分类改革,或改为企业,或改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或改为中介机构,或进入高校全国县级以上科研所5800家中,已有2000多家转为企业、进入企业或高校  2004年底,部门所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工作全部完成国务院20个部门所属的265个公益类科研机构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员,形成了100个左右的重点院所和1.56万人的精干研究队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