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一第二板块春江花月夜Word含解析.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迷****
  • 文档编号:143389923
  • 上传时间:2020-08-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板块对应学生用书P4一、字音识记1.滟滟(yn)       2.芳甸(din) 3.霰粒(xin) 4.扁舟(piān)5.捣衣砧(zhēn) 6.碣石(ji) 二、词语释义1.滟滟随波千万里: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2.江流宛转绕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3.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4.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明亮的样子5.谁家今夜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6.应照离人妆镜台:指思妇7.碣石潇湘无限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水与湘水,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入洞庭湖潇湘和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三、名句背诵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段解:诗的开头先点出了题目中“春、江、月”三字[]段解:这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段解:这已不仅仅是写景,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段解:由疑问转为感慨,想像了月的期待,引出下文思妇的期待。

      []段解:思妇的期待[]段解: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平添思妇内心的愁苦段解:这四句把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段解:以月落收尾,将无限的离愁,洒满在江边的树上对应学生用书P5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二、相关背景张若虚写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他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三、内容提要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此外,在绵绵相思中还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四、写法借鉴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游子离愁的情怀,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徘徊在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2.角度多变,色彩斑斓同是写月光,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白沙上不易被察觉的月光,有梳妆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石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富于变化此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的月光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的出现变化,整首诗在色调上也取得了斑斓的效果重点揣摩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优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2.试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生”字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生”的意思是“升起”春江水涨,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

      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诗人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紧扣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几句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什么?参考答案:转向了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4.这首诗把现实中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虚实结合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虚实相生这样写使景物迷离恍惚,气氛朦胧对应学生用书P106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抑扬动听)B.月照花林皆似霰(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C.玉户帘中卷不云(思妇的居室)D.可怜春半不还家(可叹)解析:选A A项,宛转:蜿蜒曲折2.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但见长江送流水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 A项为比喻;B、C、D三项均为拟人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解析:选C 从对联的词性和结构角度看,“风雨”与“江山”是名词相对,“一杯”与“万里”是数量词相对,“酒”与“心”是名词相对,故选C。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2)________________,何处春江无月明3)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_______4)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答案:(1)春江潮水连海平 (2)滟滟随波千万里 (3)何处相思明月楼 (4)应照离人妆镜台 (5)斜月沉沉藏海雾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 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一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第三、四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凉(或“缺”)。

      2)“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感遇十二首(其四)①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③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 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②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B.诗的第二句写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连护城河水也不敢看,这表明诗人经历打击之后格外胆怯C.诗的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巢三珠树、珍木巅上,影射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D.“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E.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

      解析:选BD B项,“格外胆怯”错,这里是象征诗人经历宦海风波后而格外警惕,同时以孤鸿的警惕反衬出下文双翠鸟的自以为安乐D项,“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错,这里没有运用香草美人的技巧,而是运用典故,告诫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2)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写孤鸿是为了写自身。

      前两句写孤鸿经历风浪,遇事后小心警惕,联系注释可知,这是表现诗人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排挤出朝廷的孤独失落和内心的警惕三至六句写双翠鸟高高营巢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自以为安乐,实际上是嘲讽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不可一世然后诗人借孤鸿的口吻对他们提出警告——“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以鸿雁口吻道出自己不慕名利,希望退隐之意答案:诗人以孤鸿自喻,托物言志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讽刺和警告;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三、语言表达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