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文化管理(复习).ppt

75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50535229
  • 上传时间:2018-08-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1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跨 文 化 管 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导论(文化与管理) • 跨文化管理理论 • 跨文化沟通 • 全球化经理人的文化底蕴 •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 跨文化导论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切人工创造的环境 – 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 文化是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 文化是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 文化是由特定的群体成员共同形成的,它形成了社会与 人们共同生活基础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 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构成了特定的文化 –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 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尽管 文化共享,但它仍然需要每一新生代通过社会交往的方 式来学习,文化因此而代代相传,不断积累• 文化学的奠基者泰勒的名著《原始文化》 里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志的意义上来说 ,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 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 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文化的定义–广义来说,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 ,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一切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奥古斯德对文化定义的分类文化描述性概念 (感性) 解释性概念(理性)可观察的事实: 行为行动的原因 行动及行动的结果艺术品、工具、建筑艺术、 共同的价值观、意 风俗习惯、组织结构、语言 识、行为准则如主 等 观权威、宗教信仰、世界观、动机模式等文化的特点–群体共享 –既是客观显性,又是主观隐性 –同时对群体产生各方面影响 –代代相传,很强的有机性文化的演进• 人类文化最早的标志大约300万年前形成 • 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 – 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改造环境以利于 自己的生存,同时他们也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 适应自然条件 文化的构成• 符号 –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 自身之外的事务的东西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 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 物质文化 – 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 – 非物质文化的所有因素,都必须适应物质文化• 价值观 – 价值观代表一系列的基本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 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 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 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 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它为一个人的行为提 供正当的理由 – 文化的主要价值观是通过其符号系统而传递下来 的,如民间传说、神话、艺术、娱乐、媒介等 – 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 :好与坏、对与错• 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 一般把对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 期望称为规范 • 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 – 社会习俗:如餐桌礼仪、发式等没有太强约束力 – 民德(Mores) :神圣的,违反将带来严重后果,如杀人、乱伦、曾经 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法律:正是规范,民德的一种,由国家颁布用以控制人类行为的规 范但有时用非正式规范判断可以接受如青少年违反禁酒令,一 般警察不会抓 – 约制 :如受到排斥或鼓励 – 规范与价值观的区别 • 规范是具体的、特殊的,受到具体情况的限制通常被视为行动 的指针,决定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 价值观一般被视为判断规范的标准文化的两个常用的比喻•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 –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家薛恩在其名著《组织文化与领导 》中,将文化分解为三个由表象至基础的层面。

      1、表层文化:包括一些可见的事实,如成员的行为模式,许多有 形的、但具有象征性标饰意义的事物 2、中层文化: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包括群体或组织共同信奉与提 倡的精神、原则等,是对表层所含内容的解释与说明 3、核心文化:存在的基本假设指那些人们外显行为的基本假设 和理念,如价值观等•冰山的比喻–许多跨文化专家从文化的三层次角度出发,把文化比 喻成“冰山”一座浮在海洋上的冰山,一般只露出 10 %的体积,其余90%都隐藏在海面之下,随时可能对 船只构成威胁 –文化正如一座冰山,冰山的小角显而易见,如打招呼 、使用名片、办公室的穿着、用餐礼仪、风俗习惯、 社会传统等等只要你是一个敏锐的文化观察者,通 常都不会引起严重的跨文化问题 –但是,一座冰山的大部分都深藏在海面以下,而这部 分才是造成船难的原因在我们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 相处时,引发问题的诱因也多为文化中被深藏的一面 ,如藏于文化表面下的价值观、信仰、思考及沟通模 式等这些看不见的文化差异,往往在跨文化关系中 造成“船难”文化的正态分布 • 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比较基于平均水平 即讨论文化差异时,指国家或民族总样 本平均水平,而非个体水平差异。

      • 曲线的陡峭和扁平表现出一种文化理念被 一个社会所共同认可的程度A文化B文化文化的“紧密-宽松” —蔡安迪斯(1994)• 紧密文化: – 同一种价值观被大多数人拥有和共享 – 社会对意见分歧者容忍程度很低 • 社会文化的紧密-宽松程度影响因素:– 社会的稳定性,特别是意识形态的稳定性 – 社会人口构成的同质性 – 该社会人口的疏密程度 文化圈• 文化圈是一个分布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由 若干文化元素或物质元素组成的文化丛 • “儒教文化圈”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指文化适应其生存环境而产生的 不同形貌,它反映着文化发育的地理背景给与 文化的作用和制约 – 5个方面: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资源 – 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大陆文化、海洋文化、沿 海文化、岛国文化、高原文化等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 地区内经营—跨地区经营—跨国经营—全球经营 • 文化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 • 组织扁平化、决策民主化 • 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 • 理性思维、强调公平/强调等级、人际关系 • 文化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第二章 跨文化管理理论•6大价值取向理论 (克拉克洪和斯乔贝 克) •文化维度理论(郝夫斯特)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 •文化架构理论(强皮纳斯) •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舒华兹)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Kluckhohn & Strodtbeck, 1961),《价值取向的变奏》,探索深层次的原因( 1)对人性的看法:恶、善?(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听天由命,改变环境?(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 –重个体、群体?(4)人的活动导向:不断行动? 以不变应万变?(5)人的空间观念:公共,隐私?(6)人的时间观念: –时间的导向:一个民族注重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时间的利用:线性(美国、欧洲)或非线性(意大利、中东)文化维度理论•郝夫斯特( Hofstede,1980),《文化的后果》•五大因素区分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影 响,探讨国家或民族层面:(1)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高-认为差距理所当然 ; 低-权力与财富平等(3)不确定性回避 (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要区分不同领域(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 –前者-自信 追求金钱和物质,不关心别人;后者-注重生活质量(5)长期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蔡安迪斯)– 认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也不 是两个维度,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包括许多面。

      – 该理论用来描述个体的文化导向而非国家或民族的文 化导向 – 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 个体主义者——将自我看成独立的个体,可以 脱离他人而存在,应该与众不同 – 集体主义者——将自我看成群体中的一员,不 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 从两个层面判断: • 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 对自己是否应该与众不同所持的态度2、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 –个体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重于集体利益,抵触团队, 适合个体负责制 –集体主义社会,相反 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 性 –个体主义社会,行为动因主要来自于自身对该行为的 态度和兴趣 –集体主义社会,行动原因主要是自己对他人可能将有 的看法的认知常常不知不觉成为社会规范或社会流 行的牺牲品易将行为做外部归因,如贪污腐败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 个体主义-完成任务-显示能力 – 集体主义-任务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工具-自我概 念依赖于他人评价-良好人际关系成为个人存在 的目的 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 内群体:与个体有密切关系的群体 – 外群体: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的总和个体主义社会-集体主义社会的 差异– 强调内外之分:前者不强调,后者反之 – 对陌生人和内群体的从众:前者一致,后者对 陌生人从众低 – 内群体偏向性:后者在内群体表现不佳时依然 偏,前者偏向性消失 – 对待个人隐私:后者认为内群体中不应有隐私 存在 – 对陌生人态度:后者更冷漠文化架构理论 (强皮纳斯)国家与民族文化的7个维度: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前者-绝对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维是如何从特 殊到普遍,案例法,美国,制度 –后者-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维是如何从普 遍到特殊,关系网,日本2、个体主义-集体主义3、中性-情绪化 :指人际交往中情绪外露的程度 •中性-情绪表露含蓄,身体接触的部分少,避免情绪激 昂的行为,例:日本、中国、亚洲国家 •情绪化-情绪表露鲜明夸张,多,情绪外露是加强自我 观点的手段,例:意大利、西班牙、南美国家4、关系特定-关系散漫:不同文化中人际交 往方式上的差别 – U类交往方式 美国; G类交往方式 德国 • 前者:公共空间大,容许进入,私人空间小而封闭后者相反 • 关系特定-把生活的不同领域分得很清楚,相互不渗透,强调 分工,管理是技术 • 关系散漫-把所有的领域都联系起来,管理是艺术公共 空间私人 空间 U类交往方式公共 空间私人 空间G类交往方式5、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前者-注重成就和业绩 – 后者-注重出身、血缘、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 6、长期-短期导向 7、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 舒华兹(Shalom Schwarz),1992• 权力 • 成就 • 享乐主义 • 刺激 • 自主导向 • 普遍主义 • 仁慈 • 传统 • 遵从 • 安全第三章 跨文化沟通沟通的模型:– 沟通:一种双边的、影响行为的过程。

      在这个 过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地将信息编码并 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意向所指的另一方,以 期唤起特定的反应或行为沟通过程指信息发送者制作信息,并通过选定的沟通渠道,将信息传递 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沟通渠道信息的接受者意图→编码→信息信息→译码→理解反 馈噪 声图 沟通过程模型6个基本因素沟通方式• 当面 • • 电子邮件 • 托人转告 • 博客 • 网上论坛,等等一、什么是跨文化沟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进行的信 息交流跨文化沟通的语言和文化差 异• 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语义 – 有一位员工在加班时,上司对她说了句,“you work like a dog”当时 他还有点不高兴,一位上司是把他的疲惫相比喻成“dog”,向人请教才 知道他工作努力对于“狗”,中国汉语大都是贬义,比喻卑劣而丑恶的 形象有“狐朋狗友”、“狗头军师”、“狼心狗肺”,“丧家之犬”,“走狗”“鸡 鸣狗盗”,“狗仗人势”“”而西方人对狗则怀有喜欢的心理, 视为“重视可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