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压力计算.docx
3页扬压力分别计算正常挡水位、其他挡水位作用下包括渗透压力和浮托力的扬压力按直线比例法计算坝基扬压力分布,进面求作用于底板上扬压力合力1、扬压力分布扬压力 PU=YOhU=YO(Zi- ) 24浮托力 PU1=YOhU1=YO(Zi-AH) 25渗透压力 PU2=YOhU2=YO(AH- ) 26式中:AH—上游水头Zi—计算点至上游水位高差Li—计算点渗经长度 Hu. hu1 hu2—分别为计算点扬压力,浮托力及渗透压力水头扬压力合力根据底板底为各点(i)扬压力位,作出其分布图,再根据分布图求扬压力合力,为便于计算合力作用点,一般 可分块进行三、扬压力♦ 建筑物挡水后,由于上下游水头差的作用,水从地基的孔隙向下渗透,由渗透引起的水压力称渗透压力,由下游水深而引起的水压力称浮托力,渗透压力和浮托力之和称为扬压力♦作用于建筑物底面上的扬压力值,应按垂直作用于计算截面积上的扬压力分布图形求和扬压力分布与上下游水位、防渗排水措施有关1重力坝、拱坝的扬压力对岩基上混凝土坝,坝体底面扬压力分布:(1)坝基无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幕时,作用于坝底面上游边缘处的扬压力为H1,下游边缘处为H2,其间用直线连接 如图2-5(f)所示。
MlS) ⑸ (c)图2-6坝体计算载面上扬压力分布(幻实休重力坝;4)宽缱重力坝孑(C)拱坝1—坝内排水條 —#水骨中心线•■ . L f ' " : j ■ ,-i > ■- - ' - •,” I r| 1 fc - ■' J 1 ' 1 ;•: - - : . ■”『 1 J ] j 1 (.n hB * e 订即 | | 申= Q i [r a 3 j 十 TI I I I . i L . ! LJ r _ 5 ! ■ T - "■ -J1 L . ; • ° 1 r \ f! % 2 lh\ p ■ u 1J;「’ • 4~ 占铅宀爲L .” "4 ”叫3 L亠■ “.右J. r亠F严+…Jj.』L【L-b -4. L j£r*跨、先昌£拆•鸯]|申匕禹・十人卄* -岳"牛14口坝体内部扬压力系数a 3,对实体重力坝、拱坝取0.2,宽缝坝、大头坝取0.15〜0.2♦坝底面和坝体内扬压力分项系数系数:① 浮托力的作用分项系数均采用1.0;② 渗透压力的作用分项系数,对实体重力坝采用1・2;宽缝重力坝、大头坝、空腹重力坝及拱坝采用1・1;③ 坝基下游设置抽排系统时,主排水孔之前扬压力的作用分项系数采用1・1,主排水孔之后残余扬压力的作用分项系 数采用1・2。
图2-5坝底面扬压力分布扶悴重力坝匚(6)宽雜重力坝及大头支墩坝:(c)拱坝?GO空腹重力坝孑(e)坝垄设有摘排番统;S 未设帷幕及排水孔1—水孔中心线鼻2—主诽水孔:3—副排水孔■ (2)当坝基上游设防渗帷幕和排水孔时,上游处的扬压力作用水头为H1排水孔中心线处为H2+ a (H1-H2), 下游(坝趾)处为H2,其间各段以直线连接如图2-4(a,b,c,d)所示■ (3)当坝基上游有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并设下游副排水孔及抽排系统时,坝基面上游处的扬压力作用水头为H1, 主副排水孔中心处的扬压力作用水头分别为a 1H1和a2H2,下游处为H2,其间各段依次以直线连接如图 2-4(e)所示口渗透压力强度系数a,对宽缝重力坝、大头坝河床段a取0.2,岸坡段为0・3;对实体重力坝拱坝等,河床段取 0・25,岸坡段取0・35;扬压力强度系数a 2取0.15-0.2;残余扬压力系数a 2与排水强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均取 0.5 o坝体内部渗透压力和浮托力:口不设排水管时,其上游处为H1 ‘,下游为H2 ‘,其间直线连接当上游面设坝体排水管时排水管中心线处为 a3H2'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