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代风水民俗信仰的兴盛及原因探析.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78242000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79.2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代风水民俗信仰的兴盛及原因探析 口杨 晓红 摘要:风水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独具特色且蕴含丰富意象的民俗文 化,在广大 民众千百年来的社会 生活中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由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风水这 一奇特的文化现象,更具有其存在的土壤,成为一种较之 以前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信奉风水 术的人不仅数量 多而且遍及各个 阶层,出现 了许 多专门的风水术士,风水理论也得到 了充分发 展 宋代风 水 民俗信 仰 的 成 因 比较 复杂 ,但 宋 代 社 会 流 动 增 大 ,人 们 对 未 来 命 运 的无 从 把 握 , 应是 促使 宋代风 水 兴盛 的主要原 因 关键 词 :宋代 ;风 水 ;民俗 信仰 ;原 因 作者简介:杨晓红 ( 1 9 6 4 一) ,女 ,四川 内江人 ,重庆长江师 范学院历史文化与 民族学院副 教 授 ,主要研 究方向 为 中国古代 史 在 中国古代历史上 ,“ 天命 观”影响久远 外在 自然 的天 ,被 赋予 了肯定性 的价值和意 义 ,并加 以人类情感 ,成为具有道德 意志 以至情感 内容 的天人们相 信命运是 “ 天” 早 已 安排好 的 ,人 只有顺应命运 ,而无法改变命运 。

      然而 ,风水家却提出 :“ 人 能虚心凝神 ,与 天地 之机偕作 ,则造 化在吾掌握 中矣 ” ⋯卷 中 认 为依 照某种 神秘 的技 术 ,选 择适 当 的宅 地 , 就 可巧夺造 化 ,改变 天命 ,这种观 点无疑 属于迷信 但这种 论调对 于 当时的人 们来说 ,却 超越 了传统 “ 天命论 ” 的樊篱 ,也给无数 渴望改变 子孙后代命 运 ,光耀 门楣 的人 们 以一线 希望 ,人们甚 至认 为 “ 富贵官 品皆由安葬所致 ,年命延 促亦 日坟垅 所招 ” _ 2 J 卷 七 九在宋 代 ,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 流动 的加快 ,人们 的财 富状况及 政治地 位时 常变 动未来变 数 的增大 ,给人们改变命 运提供 了契机 ,加 上理学 家对风水术 的改 造 ,使之 与 当时深受 尊崇 的儒学思想结合,从而使风水术在宋代社会获得了广泛土壤 ,流风遍及各个阶层主要表 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迷信者遍及社会各个 阶层 为保江山永 固 ,宋 皇室极端 迷信风水 之说 ,皇 帝 的陵墓 都 曾经过 “ 堪舆名 流 ” 的精心 选择 早在乾德元年 ( 9 6 3 ) ,宋太祖便 “ 诏改 b安陵 ,命 枢密 承 旨内客省使 王仁赡 为按行 使 ,仁赡与司天监赵修 己言得河南 巩县西南 四十里訾乡邓村 吉地 ,从之 ” [ 3 七 三 四 六。

      北宋其 一】】 0 一 他皇帝也都 非常重视 陵地 的选 择 ,建 陵之 前 ,总是 “召京 城 习 阴 阳地 理 者 三五 人谐 行 ”, “ 将阴 阳文字看详 ”l 3 九,才最终选定 北宋 皇陵之所 以远葬距都 城百余公 里 的巩县 ,据 风水术 士说是 因为巩县 的风水 好 他 们认为 这里南对 嵩 山少室 ,北 据黄 河天 险 ,东边群 山 绵 亘 ,西为伊 洛平原 山水相 间 ,风光旖旎 ,水涤土厚 ,被视为 “ 山高水来 ” 的吉祥宝地 正 因风水好 ,北宋 除 徽 、钦 二帝 被金 兵掳 去 ,囚死漠 北外 ,其余 七帝 皆葬 于此 即太 祖 、 太宗 、真宗 、仁 宗 、英 宗 、神宗 、哲 宗 ,加 上 赵 匡 胤 的父 亲 赵 弘殷 在 内 ,统 称 “ 七 帝 八 陵” 北宋 皇室还 极 力 在 陵 地 布 局 上 营 造 出 “ 东南 地 穹 ,西 北 地 垂 ,东 南 有 山 ,西 北 无 山” _ 4 J 卷 九 的形势 ,以满足 当时风水术 中流行 的 “ 五音姓利 ” 的条件 南宋 皇陵虽为暂厝之地 ,然南宋 皇帝 对 陵地 的选 址 和修建 ,一样重 视。

      南宋 皇 陵东傍 青龙 山 ,南接紫 云 山 ,西依 五虎 岭 ,北 靠雾 连 山 ,恰恰 吻合 了风 水术 中左 青 龙 、右 白虎 、 前朱 雀 、后玄武的择地模式 地 形相 对封 闭 ,四面 的 山峰好像 护卫 ,保 卫着 皇陵 地势 东 南 略低 ,西北稍高 ,清澈 的溪水 发源 于东南 的大仁龙 山 ,沿 皇 陵向西蜿蜒 而 过 ,整个 陵区 山水 交融 ,风景如 画 ,也是一个 风水极 佳 的吉 祥宝地 南宋皇 陵 同样 采用 了下宫 位于上 宫 之 偏西北 的布局 ,可 以看 出同样 是出于 “ 五音姓利 ” 的考虑 宋代君主不仅看风水选皇陵,其他方面也十分重视风水术据载 :“ j ;占 陵登极之初,皇 嗣未广,混康言京城东北隅地叶堪舆 ,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始命为数仞岗阜 已而后宫 占熊不绝 ,上甚 以为喜 ” _ 6 J 卷 二 宋 徽宗 当政 时子孙不 多 ,道 士刘混康认 为是 由于京 城 建筑风水不佳所致 ,他提议在 京城 的东北 角加筑一 些 高大 的物体 ,就可 以在 风水上加 以 补 救 宋徽宗依言 为之 ,果然后 宫接 连为徽 宗生 了好几个 儿子 。

      这个例 子说 明 ,宋徽 宗 的 确 是笃信风水之说 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风水等方技术数一直被正统的高层文化人士所轻视,正史中极 少 记载有关 的情况 但宋代情 况却 有所例 外 尽管 在今人 看来 ,风水术 实属 迷信 ,但 当时 的人们却趋之若鹜 ,士人 阶层 中信 奉风水 术 的人 不在少 数 此举 其 中几 例为证 :苏洵 的祖 父 葬于 “ 彭 山县 象 山耳 ,此地 当出文章之 士 ” _ 7 集 卷 2 ,由于葬地 风水 吉 ,故 而 出 了后来 名 震 文坛 的三苏 汪伯彦 官至宰相 ,全 因相地 者 “ 为汪伯 彦 卜 地 葬 亲” _ 8 J 卷 四,找 了一块 风水 好 地 刘延庆 因为其 祖父 “卜宅 地 ,山甚美 ”,当 “ 世 世 富贵 ” _ 9 l 乙 志 卷 l ,后来 不仅 刘延 庆 本人官至节度使 ,连他的儿子刘光世也受到福荫 ,官至少师而宋代士人 中对风水痴迷者 当首推朱熹 ,他认 为墓 地 的选择 “ 须形 势拱揖 ,环抱 无空 阙处 乃可用 ” [ 1 0 ] 朱熹 生前 十分 留意寻找一块 风水 宝地 ,以供 自己死后所 用 ¨ l _ 卷 十 七,还 曾经 为皇家陵墓 的选 择安葬 问 题向朝廷上书 :“ 虽得吉地 而葬之不 厚 ,藏之不深 ,则兵戈乱离之 际 ,无不遭罹 发掘暴露之 变 ,此又其所 当虑 之大者也 。

      至 于穿凿 已多 之处 ,地 气 已泄 ,虽有 吉地 ,亦 无全 力 ;而祖 茔之侧 ,数兴土功 ,以致惊 动 ,亦能挺灾 此虽术家之说 ,然亦不 为无理 ” l l J 卷 认为皇家 陵墓 的选择应力求 避免上 述 两种状 况 他 的风水 观在 一定 程度 上影 响 了宋室 皇 陵的选择 程颐抨击相墓 “ 专 以利后 为虑”、“ 不 以奉 先为计 ” ¨ 割 ,但他 又认为地不 可不择 ,墓地应 “ 以土色光润 ,草木茂盛 为吉地 之 验 ,而 又言 五患 当避 ” 1 0 _ 二,可见 其 骨子 里并未 摆脱 风水观 的影 响宋代 士人阶层 由于 其特殊 的政治 地位 ,他 们 的行 为及言论 在 风水界 产生 了 重要影响 宋代皇室看风水择 宝地 的做 法 ,客观 上起 到 了推动 流俗 的作用 士人 阶层笃信 风水则 进一步推波助澜 ,使民间对风水迷信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献记载:“ 临川 I 罗彦章酷 一1 1 1 — 信 风水 ,有 闽中赖先知 山人 ,⋯⋯罗敬 爱 而延馆 之 ,会 妻丧 ,命 卜 地 ,得一 处 ,⋯⋯赖 咤 日 :‘ 佳哉 ,此三级状元 城也 ,恨第 三不长 ,若 子孙它 年策试 ,正可殿前 榜眼耳 。

      ”’后 来 罗 的/ bJ I , 科举成功 ,进入宋 王朝 中枢 机构 ,官居 要职 I 《 夷 坚 三 显然 史家在 此极 大地神 化 了先知山人赖文俊 ,不足为信 ,但 这个事例 至少说 明宋代 民间对风 水 的迷信程 度正 因为 如此 ,宋代 民间办丧事需择地 卜 葬 ,流风所被 ,遍于各地 ,“ 士庶稍有事 力之家 ,欲 葬其 先 者 ,无不广招术 士 ,博访名 山 ,参互 比较 ,择其善之尤者 ,然后用之 ” l 】 l 卷 二 十 五有 时为 争得一块 吉地人们往往不 择于段 ,导 致骨 肉反 目、乡邻失 和 ,连 官府也 束手无 策北宋 末 年和南宋初 年先 后官至枢密 院事 的王伦和王渊兄弟 ,两家后代在宜兴争风水 ,“ 几 于兵 刃相 格”,“ 官司莫 能决” [ 9 ] 《 夷 坚 三 更 甚者 ,使 国家政策无 法正常实施 如仁宗 在位 时 ,曾下 诏限 田,不久 三司便 反映 :“ 限田一州 ,而 b 葬者牵于阴 阳之说 ,至不敢举事 ,又 听数外 置 墓 田五顷而任事者终 以限 田不 便 ,未几 即废 ” _ 1 5 _ 卷 _ 』 百 七 十 甚至 出现 了因年岁 不利 、葬 地 不吉而停 丧在家 、殡 寄僧寺 或累世 不葬 、掘坟再 葬等奇怪 现象 ,如 “ 遇有灾病 等事 ,妄 听 师巫等人邪说 ,辄 归罪父祖 坟墓不 吉 ,发掘取棺 ,栖寄 它处 ,谓之 出祖 ,动经年 岁不得 归 上’ ’[ 1 6 ] 卷十五 ..L o 宋时风水 术的兴盛 ,对 当时人 们选择 宅地 尤其是 阴宅 的影 响很 大 。

      人们 大多认 为选 择 葬地 ,不仅要观察地形地 势方 位 ,还要将 下葬 的时间与死 者的生辰 很好 地配合 ,才能使 死 者的精神与后代发 生感应 ,从 而起到 为子孙后代 造福 的作用 司马光 《 葬论》 云 : “ 今 人 葬不厚于古 ,而拘于阴 阳禁 忌则甚 焉⋯⋯今之 葬书乃相 山川 冈吠之形 势 ,考岁 月 日时之 支干 ,以为子孙贵贱 、贫富 、寿天 、贤愚 皆系焉 ,非此地非此 时不可葬也 ” 他这段话 虽带 着一种批判 的态度 ,却也从 一个侧 面反映 当时人 们对墓 地风水 的重视 程度 ,反 映 了人们 通 过选择葬地风水改变后代命 运 的渴望 在这种 理论支持 下 ,宋代 阴宅 风水术 大兴 上 自帝 王将相 、下至黎民百姓大多对 此深信 不疑 ,并将 之与 当时的人物 事件联 系起来 ,进行 附会 和渲染 ,蔚成时代风气 第二 风水术士辈出 有宋一代 ,既然有众 多信 奉风水 的人 ,也 就有 人适应 当时社会 的需要 ,对 风水加 以研 究,出了很多有名的风水家《 古今图书集成》 中,被列入堪舆名流列传者共 1 1 5人 ,其中 秦 2人 、汉 1人 、晋 3人 、隋 2人 、唐 3 3人 ,元 1人 、明 3 0人 ,而两宋则 多达 4 3人 ,占 总数 的 3 7 . 4 %。

      l l ’ 】 5 ∞其实 ,宋代的风水名 家远不止 这些 ,尚有很 多未 列入其 中这些 风水 名家分布 面很广 ,既有宋代 的社会名流 ,更有许多 民间人物 宋代社会名流对风水术有研究 的很多 ,如 当时著名 的理学 大师朱 熹对 于 “ 天文 历律度 数无不究悉 仍好为文 ,工于诗 ,工于笔札 如楚辞 韩文 ,亦 皆注释 至五行 阴 阳风水之 术亦 皆通 晓” l l 8 _ 卷 上 他关 于择地 和用 日月 五星 皆是左旋 测时 的方法对 后学 者影 响尤深 其 他 的理学家如程颐 、程颢 、周敦 颐等 ,也对 风水有 不 同的见解 而朱 熹 的好友蔡 元定 ,对 阴阳风水之术非常精通 ,据说朱 熹对风水术 有进一 步 的了解 很大程 度上就 是受其 影 响明 人田汝成 《 委巷丛谈》里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讲得比较详尽: “ 考亭朱文公,得友人蔡元 定而后 大明天地之数 ,精识钟律之学 ,又纬之 以阴阳风水之书 ” 宋初隐士陈抟不仅精 通风 水术 ,还 培养 了许 多弟子 北宋 著名风水 家吴景 鸾 ,其风水 术就是 得 自陈抟 ,吴 景鸾 的父 亲吴 克诚也 曾向陈抟学 习。

      北宋 另一位精 通各种术 数 的名家种放 ,同样也 对风水 术颇有 研 究《 古今图书集成 · 堪舆部》列传的宋时江西派名流尚有刘潜、傅伯通、邹宽等人,他们 一1 1 2 — 在风水术 的理论 和实践上都很有成就 宋时还有很 多在 风水 择地方 面 出名 的民间人 物 ,如北宋 太平 兴 国时期 的冯怀古 ,不仅 精于相术 ,也擅 长风水 术 , “ 善 辨 山水 地理 ” _ 1 9 ¨ 卷 二生 活在南 宋 的刘 姓僧 人精 通地理 风水 之术 ,并且还著有 风水 著作 前 面提到 的南宋初 人赖 文俊 也是 当时风 水名 家另外 ,宋 代 还 出现 了 自称 “ 托长老” 的佛 门人物 也精通 阴 阳地 理 ,其 风水理论 独具特 色 ,提 出观察地 理风水必须结合 天文星象 ,从而把 山川地势 与 占星望气结合起来 ,可谓另辟蹊径 第三 ,著述 丰富 宋时的风水家不仅善 于看风 水择 宝地 ,更 重要 的是 发展 了风水 理论 ,留下 了许多 风水 著作 如陈抟 曾 “ 作 《 辅 星水 法》 定 阴 阳二 宅 ,则知其 家吉 凶禄福 ” l 2 0 _ 相传 他还撰 有 《 玉尺经》 四卷并 附原 经 《 图式》 一 卷 ,后 收入元代 刘秉 忠所编 《 地 理大 全》 之 中。

      陈抟 的弟子吴景鸾 ,作 《 ( 理气心印)吴公解义》 刘启明著阴阳地理书达九种之多 ¨ 6 _ 卷 2 ∞ 托 长老著有 《 入地 眼全 书》,虽未公 开刻 印 ,但它 以手抄 本形 式在 民间流传 ,影响不小 南宋 人蔡元定也著有 相地书 《 发微论》 一卷 南 宋那 位刘 姓僧人著 有 《 撼龙 经》、《 天元 一 》 等书 而宋代 江南 风水家的著作 就更 多 了综合 各种 资料 ,这 一时期 的 主要著作 有廖 璃的 《 怀玉经》 ,赖文俊的 《 催官篇》 、《 绍兴大地八钤》及 《 三十六钤》 ,刘潜的 《 地理诸说》 , 黄妙应的 《 博山篇》 ,以及托名唐代风水家杨筠松 ,而实为宋人所著的 《 疑龙经》 l _ ,等 等 从这些风 水著作 ,足见宋代看 风水 的风气 是何等盛行 一 第 四向南发展 的趋势 宋室王朝政治经济 中心南移 ,许 多 风水师 为避 战乱 从北 方迁移 到南 方 ,为宋 时南方 风 水术 的兴盛创 造 了条件 ,使得 两宋 时期风水 的盛行 呈南 趋之势 南 宋更 是偏 安于 江南 ,因 此这 时期风水 术的兴盛主要集 中于 江南地 区 ,当时 的两大 风水派别 形势 派和理 气派都 在江 南地区占据了重要地位。

      陈振孙在 《 直斋书录解题》 中有云 :“ 江西有风水之学 ,往往人 能道之 ” 由此我们 可 以窥见 当时风水术兴盛之 一斑 赣南等地风水术名流辈 出 ,这些风水 术士不仅在本 地 看风 水 ,而且声 名远 播 ,被请 到外 地看 风水 前 面所 提廖伯 禹 、赖 文俊 、 刘潜 、傅伯通 、邹宽等人都是远 近 闻名 的风水 家 宋 代风水 迷信活 动这 一特殊 的 民俗 文化 现象 ,其 向南 发展 的趋势与两宋 时期政 治 、经济 、文化 中心东移南迁 的总趋 势是相 吻合 的 那 么 ,宋代社 会 习俗 中,风水迷 信如 此泛滥 ,其 原 因究 竟如何 呢?笔 者认 为 ,主要有 以下几方 面 首先 ,是受 到传统习俗 的影 响中国古 代 风水 学说 萌芽 很早 远 在 先秦 时代 ,人 们 已 经在建立国都及选择住宅 时采用 占 b的手段 秦汉 时 ,定都 、建宅更 受风 水影 响魏晋 以 来 ,由于国家动荡 ,战乱不息 ,人 民不安其居 ,风水观念在 这样 的社会环境 下被普遍 接受 , 风水理论 得到 了空前 的发 展并传 播开 来 ,成为影 响人 们思 想的重 要 因素。

      到宋 代 ,尽管科 学技术 已有很大进步 ,也不 足以扭 转人们 已经形 成 的观念 以及 长期 以来养 成 的看风水 、择 吉地 的观念和习惯 其次 ,在宋代三百多年的统治时期 ,不断受到北方部族的骚扰这些部族先是称雄于 北部 的辽 国,接着是扬威 于西北部 的西 夏 ,再是 崛起 于东北 的金 国 ,最 后是 驰骋北 方 的蒙 古军队宋代的天下极不太平所谓乱世 出英雄 ,有的人希望后代改变命运 ,光宗耀祖, 更 多的人 希望能够安身立命 ,不受 战乱所 祸害 宋 代统 治者也 为他们是 否 能坐稳 其宝座 而 日夜担忧 在这样特殊 的时代 背景下 ,人们把他们 的种种愿 望寄托 于风水迷信之 上 ,所 以, ~1 1 3 — 宋代风水 盛行 与当时人们 的心理需求有莫大关 系 再次 ,随着商 品经济 的发展 ,土地作 为商 品更多地 投入 市场 ,土 地所有 权 的转 换频 率 明显加快 用宋人 的话来说 ,就是 “ 如今土地 一年一换 家”_ 2 J 巷 一由贫而 富者有之 ,由富 而贫者也有之 今 之 富 民鲜有 三世 之久 者 ” [ 上 邱 宪 宗 卿 ,正是 当时 的社会 现实 。

      即使 富 豪 也不免惧怕 “ 今 日万锺 ,明 H弃之 ;今 日富贵 ,明 日饥饿 ” 2 J 卷 七与此相适 应 ,在政 治 上随着 门阀制度 的崩溃 , “ 朝廷无 世 臣” 《 河 南 程 氏 遗 书 卷 十 七, “ 无 百年之 家” 卷 十 五,出现 了 “ 略观 贵途 ,良鲜 旧族 ” 2 ,“ 显人 魁士 ,皆出寒 俊” L 4 J 巷 一的局面 ,由贱 而贵 或 由贵 而贱 的 事均较为常见 于是宋代社会人 们渴望通 过改变 风水 ,让祖先 的灵魂保 佑他们 达 到这个 目 的,从而把葬亲作为为 自己和子孙谋的手段宋代社会流动性的增大 ,为人们一夜富贵 的梦想提供 了可能性 ,而看风水 、择吉地被认为是实现这种可能的手段 复次 ,在古代 ,《 易经》 中的阴 阳观念 和以八 卦为基 础的预测功能被广泛 运用于风水 术 上 ,许多风水 师都是从研究 易经 卦理起 家 的而宋 代有成 就的理学 家大多对 《 易经》 有 着 较深人 的研究 朱 熹在 《 周易 · 序》 里就认为 《 周易》 是用来“ 定 吉凶而生大业 ” 的北 宋名士二程 、邵 雍 不仅 是 著 名 的 理 学 家 ,也 是 著 名 的 《易》 学 家 和 术 数 大 师 。

      他 们 对 《 易 》 的钻研 ,使他们对风水术 的掌握无疑更轻车熟路反过来 ,宋代理 学在一定程度 上也 受风水家的影响 ,文献记 载 , “ 濮 上 陈抟 以 《 先 天 图》 传 种放 ,放传 穆修 ,修 传 李之 才 , 之才传邵雍 放以 《 河图洛书》 传 许坚 ⋯⋯修 以 《 太 极 图》 传 敦颐 ,敦 颐传二 程 ” _ 2 7 l 补 宋代许多著名理 学家都是陈抟 的弟子或 问接弟 子 ,陈抟在风水 术上 的倾 向不 可能不 影 响到 他们这就使得宋代许多理学 家往往又是 风水 家 ,凭 借他们在 社会 上 的地 位 ,更进 一步 推 动了社会上其 他阶层信奉风水术 就理论 而言 ,宋代理学 中的唯心 主义本体 论与 风水术 中的 唯心主义 在渊 源上有 共 同之 处 ,它 为宋代 阴宅风水术提供 了基本 的理论前提 甚至主张世界的本原为 “ 气 ”,如张 载认 为 ,“ 凡可状 皆有也 ,凡有 皆象 也 ,凡象 皆气 也 ,气之性本 虚而神 ,则神与性 乃气所 固有 , 此鬼神所 以体 物而不可遗也 ” l 2 8 l l巷 1 他一面把一切物 质现象 皆归结 为气 的表现 形式 ,另 一 方面在把气作 为世界本原 的过程 中,将物质 性 的气 加上社会 属性 ,认 为人性 和人 的精神 也 是 由气 构成 的 ,甚 至用气来说 明鬼神 的存 在 ,这就混 淆 了精 神与 物质 的界 限 ,为宋 代风 水 术的盛行提供 了理论依据 。

      宋代理学 的发达 ,促进 了这一 时期风水术 的兴盛 最后 ,由于宋代社会各 阶层普 遍信奉 风水 术 ,故而 风水作 为一 门谋生 职业对 于人们 是 有相当吸引力 的 ,风水家们也千方百计地希望把这 门技艺传承下去 他 们或采用父子 相传 , 或采取师徒相授的方法使宋代 风水术后 继有人 如朱熹对 风水 的笃 信很大程 度上 受其 父朱 韦斋影响 史书这样记载 “ 朱 韦斋 ,晦庵 父也 酷 信地 理 ,尝 召 山人择 地 ” ¨ 卷 十 七北 宋 福建派风水术的创始人王假 也是 源 自家学 ,他 的先祖对 于天文历 法就 颇为熟悉 源 自家族 的还有 “ 廖璃,字伯禹⋯⋯宋初 ,以茂异荐,不第,精研父三传堪舆术 卜 居金精 山, 自称金精山人” “ 谢世南,廖璃子婿,亲受廖术 ” L 2 9 ] 卷 2 可见廖璃的风水术得 自祖传 ,然 后他又传之于女婿由师傅传授而精通风水术的人也很多如陈抟这样一位对宋代乃至后 来历代风水术产生重要 影响的人物 ,他 的风水 术得到 五代 后梁 时人 曾文迪传 授陈抟 又将 风水术传授 给种放 ,而吴克诚 、吴景鸾父 子不仅得 到陈抟传 授 ,还得 到 了陈抟所 有 的地理 风水书籍。

      褚泳在 《 祛 疑说》 中言 “ 又有蜀 中一 家 ,谓 是希夷 先生 之传 ” 说 明陈抟 在 四 川 I 还有一位没有 留下姓名 的弟子徒弟们从 师傅那里继 承了风水 术后 ,不仅将其 广为运 用 , 一1 1 4 — 还将 老师的学问发扬光大 ,如蜀 中这位不知名 的风水师 ,“ 其学行 于东川 ,为书十篇 ” 他 们对 风水术的传播起 了一定作用 综 上所 述 ,由于宋代政局 动荡 ,外族入 侵频 繁 ,不仅 老百 姓生 活处 于不 稳定 之 中 ,君 主的宝座也随时有被掀 翻的可能宋代社会流动性加快 ,使得 各 阶层变数 增大 ,由富而贫 、 由贵而贱者有之 ,反过来 ,由贫而 富 、由贱 而贵也 不鲜 见 宋 代理学 的兴起 ,在传 统风水 理论 的基础上 ,增加 了新 的元素 ,使之更 加符合 宋代 的时代 特征 和社会 需要 这一切 ,使 风 水术在宋代有 了流行 的社会 环境 ,其盛行也就 可想 而知了 参考 文献 : [ 1 ]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 [ M]/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 2 ]刘晌.旧唐书 ·吕才传 [ M]/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 3 ]徐松.宋会要辑稿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9 . [ 4 ]赵彦卫.云麓漫钞 [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 9 8 3 . [ 5 ]刘毅.宋代皇陵制度研究 [ J ] .故宫博物院院刊,1 9 9 9 ( 1 ) . [ 6 ]王明清.挥麈后录 [ M]/ / 景 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 7 ]不著撰人.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6 . [ 8 ]王明清.玉照新志 [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1 . [ 9 ]洪迈.夷坚志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 [ 1 0 ]徐乾学.读礼通考 [ M]/ / 景印文渊 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 [ 1 1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 [ M] .中华书局 ,1 9 8 1 . [ 1 2 ]朱熹.朱文公文集 [ M] .四部备要本. [ 1 3 ]程颢 ,等.二程集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 [ 1 4 ]黄淮 ,等.历代名臣奏议 [ 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9 . [ 1 5 ]脱脱 ,等.宋史 [ M].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7 . [ 1 6 ]张械.南轩集 [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 9 8 3 . [ 1 7 ]张邦炜.宋代丧葬习俗举隅 [ M]/ / 政治文化史论.北京 :人民出版社,2 0 0 5 . [ 1 8 ]王鏊.震泽长语 [ M]/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 1 9 ]黄休复.茅亭客话 [ M]/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7 . [ 2 0 ]张荣明.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 M] .上海 :学林 出版社 ,2 0 0 5 . [ 2 1 ]林忠礼 ,等.客家风水术 [ J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 9 9 7 ( 4) . [ 2 2]罗椅.涧谷遗集 [ M] .南 昌:豫章丛书编刻局 ,1 9 2 6 . [ 2 3]吕皓.云溪稿 [ M] .金华 :胡 氏梦选楼 ,1 9 2 4 . [ 2 4]朱熹.近思录 [ M] .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 9 9 0 . [ 2 5]彭汝砺.上哲宗乞祥定袒免亲婚姻条贯 [ M]/ / 赵汝愚.宋朝诸 臣奏议.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 社 .1 9 9 9 . 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 9 8 9 ( 2 ) . 张端义.贵耳集 [ M]/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7 . 王植.正蒙初义 [ M]/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7 . 《 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地方志集成 [ 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6 ( 责 任编辑薛正 昌 ) 一1 1 5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