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获取的实证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caoka****i234
  • 文档编号:130838856
  • 上传时间:2020-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获取的实证研究【摘要】社会网络具有共享信息、分担风险、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等作用,从而可能减轻农村地区信贷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本文运用全国农村金融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农户的社会网络对其获取信贷的影响,研究表明: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取信贷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宽泛的农户,更容易获得贷款,社会网络是农户平滑消费或扩大生产的重要工具;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非正规金融,在正规金融它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但这种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贫富差距的出现而逐渐弱化 【关键词】社会网络 农村金融 信贷获取一、引言在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获取信贷是农户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获取信贷,农户可以改变初始察赋,扩大生产,平滑消费因此,研究农户信贷获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了解农户信贷决策模式和农村金融状况社会资本对收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而社会资本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缓解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农村的借贷市场上,社会网络通过信息共享促进农户间的相互借贷,缓解农村地区的信贷约束,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不足。

      现有研究大多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个体或家庭总收入的作用,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考察社会网络对民间借贷及其违约情况的影响,而关于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获取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力图从农户获取信贷的难易程度及信贷额度的大小两方面,对社会网络在农户借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文章使用来自中国农村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模型模拟农户在决定信贷的思维过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是否有利于农户获取信贷,通过区分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力图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获取是否也存在影响二、数据及描述统计本文使用的是清华――汇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的调研数据清华与汇丰在2006~2008年合作对中国农村地区金融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家庭经济条件、农户借贷情况、农户的金融意识等方面,在地域上涉及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16个省(自治区),共有4919户农户参与调研,样本量较大且信息全面,因此,该调查数据对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良好的支持本文在剔除调研信息不完整的样本后,最终以其中的2025户农户作为有效样本。

      其中有借贷行为的有1030户,占有效样本的比例为50.86%在这2025个有效样本中,与正规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行为的有365户其中向银行借款的数额从1000元到1000000元不等,除个别超过十万的大额借款,多数借款额都在1万至5万之间;信用社的最低借款额为1000,最高借款额为40万,借款额在5万以内(包括5万)的农户有286户,超过三分之二,5万至10万(包括10万)的农户有22户,而超过10万的仅有8户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过借贷的农户有747户,其中向亲友或邻里借钱有711户,这不仅在民间借贷中占据绝大部分,甚至在整个发生借贷行为的1030个样本中,也占了69.03%,反映出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基于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的借贷行为依然盛行,当农户产生借贷需求时,主要借款对象仍然是向亲友邻里,侧面反映了农村地区借款渠道单一,潜在的借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间借贷虽然发生数量多频率高,但借贷金额较小,有664户农户借贷金额小于3万(包括3万),超过参与民间借贷农户总数的80%,最低借款额为50元,而几百元、几千元的借款额十分普遍因此,非正规渠道的借贷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比较活跃,通过人情关系借款仍然是农村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因此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测农户获取借贷的难易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表1 样本农户的贷款及信贷渠道表1反映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额度小、频率高,而正规金融贷款笔数小、额度大的特点正规金融一般要求抵押,一般农户无法给出合格的抵押品而无法获得贷款,因此民间借贷相对活跃而在民间借贷中,向亲友邻里借款是主导,占比远高于其他三种途径,说明在农村,民间借贷是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上的,社会网络中的农户之间彼此更加了解更加信任,相互间借贷也较为容易社会网络在借贷过程中充当了抵押品的角色,所以在正规金融不发达的农村,依赖社会网络的非正规金融为正规金融的缺位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一般来说,农户贷款主要是出于扩大生产和平滑消费两方面原因调研数据显示,农户贷款的用途主要包括衣食所需、建房装修、外出做工路费、子女教育、生产或做生意、购买家电或家用车、治病、人情费用、还钱和其他用途表2列出了农户贷款的各项用途及在发生借贷行为的1030个样本中所占比例由表2可以发现,农户进行贷款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或者做生意,此外,建房装修支出、子女教育支出、治病医疗支出、衣食支出、人情费用支出也是农户借贷的主要用途所以,农户的金融需求是多元化的,而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需要对贷款进行有效风险评估,所以正规金融贷款的用途也主要限制在生产、做生意或建房几个方面。

      表2 农户贷款的用途样本中,除了发生借贷行为的1030户农户外,还有995户农户没有借钱农户报告不借钱的原因有没想过或者不需要借钱、没能力偿还、没能力提供担保、利息太高、怕催债、没地方借钱、借款被拒以及不习惯借钱花等表3报告选择上述原因的农户数及所占比例,从中可知“没想过或者不需要借钱”是农户不借款的最主要原因,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户都出于这个原因而不借款,这一方面符合农村地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农户的金融意识整体比较薄弱有5.33%农户因为“没能力偿还”不进行借款,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农户还比较贫困,他们甚至不敢通过贷款来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还有4.32%的农户是因为“没有地方借钱”和“利息太高”而不借款,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信贷渠道单一,信贷市场狭小,信贷制约极为明显另外,有3.92%的农户“不习惯借钱”,也侧面反映了农户淡薄的借贷意识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的烙印 表3 农户不借款原因四、实证结果及经济解释本文设计的实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证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农户的信贷获取,另一方面则实证检验社会网络是否影响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或者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

      一)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获取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在控制农户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家庭基本情况因素和收入、资产等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获取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社会网络的度量比较困难,不同文献使用了不同指标对其进行度量,基于现有文献,“礼金支出”是合适且常用的度量指标(章元、陆铭,2009;赵剑治、陆铭,2009;马光荣、杨恩艳,2011),再综合样本数据的情况,本文选取与“礼金支出”性质相同的“人情支出”作为社会网络的度量指标一个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获取信贷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该农户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借钱;第二阶段,在需要借钱的情况下,该农户决定实际借款的数额基于此,本文建立两阶段模型来刻画借贷过程前后两个阶段的连续性,模型如下:第一阶段:■ (1)■第二阶段:■ (2)其中,y2表示农户的实际借款数额两个阶段的模型中,sn均表示社会网络指标,本文用“人情支出”表示,X表示影响农户借款决策和借款金额的其他家庭基本情况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只有在y1=1时,进一步观测该农户的实际借贷额,并将其作为y2的样本值纳入第二个阶段的模型中为避免内生性问题,回归中均不使用家庭各类支出作为控制变量,而是选取家长的年龄(Age)和年龄的平方(Agesquare)、家长的受教育程度(Edu)、家庭抚养比(dependency ratio)、家庭毛收入(Income)、家庭拥有的经营性资产(Asset)、家庭承包的土地类型(Land)以及农户是否为农信社成员(Member)。

      表4报告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和取值说明,表5、表6是两个阶段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4 变量的含义及取值说明表5 第一阶段回归的统计性描述表6 第二阶段回归的描述性统计农户借贷获取变量中,是否决定借款的平均值为0.5086,决定借款后的实际借款额度的平均值为22966.28,表明超过一半的农户有借款意愿,但大多数农户为小额贷款在家庭特征变量中,家长年龄的平均值分别为47.2424和46.3291,年龄的标准差都大约为10,表明年龄分布比较平均;家长受教育水平变量的均值分别为7.9131和7.7369,多为小学至初中的文化水平,表明农户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抚养比平均值分别为0.3333和0.3385;家庭毛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41642.22和42774.93,它的标准差比较大,表明农村地区也存在明显的收入不平等现在,但农户整体生活水平较以往已有明显提高;家庭拥有的经营性资产的平均值分别为28591.4元和33095.72元;家庭承包的土地种类的均值为1.0617和1.0951作为社会网络指标的人情支出的均值分别为1907.993元和2135.146元,它的标准差也较大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两阶段的模型(1)和模型(2)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7。

      表7 社会网络对农户信贷获取的影响的两阶段回归结果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小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p-value值表7表明社会网络是影响农户信贷获取的重要因素,无论在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它的效果都显著为正,这意味着人情支出越多,即社会网络越广泛的农户,向外界借钱越容易,借到的实际金额也越多,所以社会网络的建立有利于农户获取信贷同时,可以发现,年龄在两个阶段中均有显著影响,不同点在于在第一阶段它呈现倒U形而在第二阶段呈现正U形,这与数据反映出来的事实是相符的,因为观察可以发现,决定借款的农户中大多处于中年,年轻农户和老年农户人数较少,而在决定实际借贷额时,由于年轻农户借款主要为了做投资额较大的生产或生意、老年农户借款主要为了治病,所以借款金额较多,中年农户借款主要是为了平滑家庭消费和做小本生意或生产,借款金额较少家长受教育水平在第一阶段呈现显著的负影响但在第二阶段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谨慎,希望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因此不愿意进行贷款家庭收入在第一阶段有显著的负影响,收入越高的农户越不倾向于借款,因为他们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与我国农村地区的特点是相符的,农户虽然有借款的意识但依然比较保守,能不借钱就尽量不借钱。

      家庭收入在第二阶段却变成了显著的正影响,这是因为收入越高的农户,扩大生产的愿望也越强烈,这些农户一旦决定需要贷款就会进行较大金额的借贷经营性资产对农户决定是否借贷无显著影响,但对实际借贷额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因为农户决定是否借贷纯粹是从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而在确定实际的借贷额时却要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抵押资质等,所以受到经营性资产的影响农户承包的土地对农户决定是否借款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因为土地依然是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资源,体现了农户的生产规模,但在决定实际借贷额时它的影响变成显著为负,因为土地无法作为抵押,约束了农户实际可贷的金额是否为农信社成员在两个阶段都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表明成为一名农信社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户更容易获取信贷,也可以提高实际获得的信贷额度二)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取信贷的影响分析现有文献大多考察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农户从非正规渠道获取借贷,而很少从正规金融的角度探究社会网络对农户申请贷款的作用本文建立三阶段模型对社会网络是否有利于农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取信贷进行实证检验 三阶段模型的设计是因为农户完成贷款申请需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农户决定是否需要借款;第二个过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