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市城区西片排关污管网工程.doc
15页潮州市城区西片排污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潮州市环境爱护探讨所二00八年十一月1、工程概况潮州市城区西片排污管网工程位于潮州市城区西湖片区及西片区,包括潮州市枫溪区与湘桥区的部分区域,项目包括西湖截污整治工程、城西片区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工程西湖截污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排污管5010米、西湖清淤工程、环西湖生态护坡工程及白桥提升泵房一座城西片区排污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改造、新建排污箱涵11182m,改造盖板渠3800m,改造明渠2065m,三利溪清淤工程一项及老西溪排沟东侧排污管改造1450m项目排污管网西湖片区、潮州大道以东系统、枫溪区系统、城南系统仍以合流制进行改造,西北工业区系统接受雨污分流制管线铺设主要接受开槽施工法项目不设置临时堆土场及建材堆放场地,施工产生的弃渣通过运输车辆装运至锡岗垃圾填埋场西湖及三利溪清淤工程拟接受分段围堰―局部抽干―机械挖运方案,清淤底泥部分利用于西湖环湖护坡工程,其余利用于潮州市慧如公园绿化用土环湖生态护坡工程主要包括环湖铺砌花岗岩路面、沿湖边建石篱、环湖种植柳树、在湖边斜坡上种草、铺设人行道阶砖白桥提升泵房包括建筑面积约250m2泵房及挡土墙、围墙、阀门井等附属工程,主要设备为三台离心水泵(2 用1 备),规模为4万吨/日。
项目建设工期拟由2008年10月份起先至2010年6月份止,共21个月项目总投资40580.49万元2、工程分析结论2.1 工程环境影响因子筛选工程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表2-1表2-1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环境要素现状评价因子预料评价因子水环境BOD5、COD、DO、pH、SS、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Cu、AsCOD、SS、Cu、As环境空气TSP、PM10、恶臭恶臭环境噪声等效A声级等效A声级土壤环境Cd、Pb、Cr、As、Hg、pH、CEC和有机质等Cd、As环境生态浮游植物、甲壳类、底栖动物等固体废弃物底泥、弃渣底泥2.2 工程污染源分析本工程的污染源主要产生于施工期,主要类别包括废污水、扬尘、噪声和清淤底泥等,依据对工程污染源的估算,其污染源汇总见表2-2所示表2-2 工程污染源汇总影响阶段污染要素污染源名称排放源强及产生量施工期废气扬尘无组织排放,影响范围是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沿途,施工现场浓度约0.18~0.5mg/m3机械废气无组织排放,少量恶臭无组织排放,恶臭强度2~3级噪声施工机械噪声距施工机械5m处噪声70~90dB(A)运输车辆噪声距运输车辆5m处噪声85~90dB(A)固废清淤淤泥淤泥量219920m3,部分利用于西湖环湖护坡工程,其余利用于潮州市慧如公园绿化用土。
建筑垃圾457216.33方,其中173754.87方用于回填,其余283461.36方全部运至潮州市锡岗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噪声泵站设备噪声距离提升泵1m处噪声85~92dB(A)固废管网运行固废300kg/d泵站固废2t/年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论3.1 生态现状调查潮州城西管网工程位于潮州市市中心,工程沿线两侧均为建成区,部分路段沿线存在绿化树种,其余主要均为水泥地面.工程沿线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暴雨时引起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程度为轻度水土流失1)西湖、三利溪浮游植物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优势物种,其他藻类的种类及数量很少,表明白西湖及三利溪水域的藻类群落结构匀称性较差,且优势种均为耐污型种类,与富养分水体的特征相一样2)西湖、三利溪现状浮游动物种类均较少,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这主要跟西湖、三利溪水体受到污染有关3)三利溪、西湖底栖动物种类不多,西湖主要以一些螺类为主,三利溪主要以耐污型的寡毛类环节动物红虫为主,同时也偶见少量的福寿螺分布于浅滩中这些都说明三利溪、西湖底泥已经有了确定的累积,对底栖动物产生了影响3.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工程范围内水体三利溪、河浦溪、老西溪、沟尾溪、西湖水质污染严峻。
三利溪、沟尾溪水质指标中CODcr、BOD5、NH3-N超过地表水Ⅴ类,河浦溪、老西溪水质监测指标在Ⅵ~Ⅴ之间,西湖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CODcr、NH3-N指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3.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项目各监测点中,高级中学(初中部)、西湖公园、白桥居民区监测点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其余监测点噪声监测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3.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2007年,潮州市城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监测值均在国家标准以内,PM10监测日均值超标4.2%潮州城区总体空气质量一般西湖、三利溪岸边恶臭背景值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要求,但三利溪恶臭背景值相对西湖高,三利溪岸边可闻到臭味3.5 底泥现状监测与评价西湖底泥主要污染物为Pb,依次是As、Cd三利溪底泥主要污染物是As,依次是Pb、Cd但底泥中重金属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4284-84)中三级标准,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可保证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此外,从有机质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三利溪及西湖底泥肥力较高4、环境影响预料与评价结论4.1 非污染生态影响分析评价工程运行期不会变更原有的土地利用属性,清淤工程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但从工程清淤范围三利溪及西湖水生生态现状看,其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均为一些耐污型的种类,其明显已受到污染底泥的影响在清淤完成后,由于水体的变清及水质质量的相对改善,适于新的水环境的生物将渐渐占据优势,水生生态系统将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施工期的挖方、填方工程,建筑机械的摆放问题,施工扬尘等均会造成城区视觉上景观的破坏,但这些景观影响相对短暂,随着施工的结束城市景观将得到复原,不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不行逆转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在不实行任何水保措施的状况下水土流失产生量为1968.7t/a在实行完备水保措施的状况下,水土流失量将只是地面完全开挖袒露状况下水土流失量的0.5%,即约为9.84t/a因此,施工期实行完备的水保措施是必要的4.2 水环境影响预料评价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疏浚废水,初始浓度约为500~1300mg/L,经沉淀等初步处理后,悬浮物浓度急剧降低,且项目接受围堰方式进行施工,围堰内排水影响范围有限,不会对水体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随着工程的完工,西湖污染底泥清理完成及周边管网的完善,将进一步限制西湖周边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进入西湖,有利于西湖水质的改善,缓解西湖的富养分化过程同时,对三利溪下游段、河浦溪、社道沟等现状明渠的箱涵改造,将使现有这些沟渠的过水面积大幅增加,避开了日后沟渠受到沿途居民占用的现象,对潮州城区的排涝现状起到改善的作用4.3 大气环境影响预料评价1、施工扬尘影响在不洒水的状况下,施工扬尘的影响距离在50~100m之间;在洒水的状况下,其影响距离在35~40m之间工程位于潮州市区,环境敏感点中白桥居民区、高级中学(中学部)、西湖公园距离施工地点均在40m范围内,简单受到扬尘的影响此外,施工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影响距离在35~40m之间,运输道路两侧居民亦会受到扬尘的影响,应留意实行相应的爱护措施限制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但应考虑的是,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逝2、恶臭影响接受类比方法显示,在清淤现场将闻到明显的臭味,距离清淤边界30m之外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要求工程三利溪清淤现场两岸无环境敏感点,不会对环境敏感点造成影响。
西湖清淤现场东南侧白桥居民区受到恶臭影响,可闻到稍微臭气此外,运输淤泥车辆如遗撒淤泥在路上,将对运输沿线居民造成影响4.4 声环境影响预料评价1、施工噪声施工噪声在不考虑各项阻隔措施的状况下,距离施工场界100m处最大声级为70dB(A),在考虑各项阻隔措施的状况下,则距离施工场界100m处为55dB(A)本工程均在城区进行,工程各环境敏感点将受到施工噪声的影响,同时工程施工也将影响到潮州城区的声环境质量因此,工程应分段施工,降低人为噪声,确保施工噪声对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小2、泵站噪声白桥提升泵站在考虑设备房的隔声措施后,泵站外30m昼间影响值在叠加背景值后为54.5dB(A),夜间为46.9dB(A),夜间噪声值达不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本项目环境敏感点白桥居民区距离白桥提升泵站约30m,因此泵站夜间噪声对白桥居民区有确定影响,必需实行更加严格的噪声防治措施,保证夜间噪声对白桥居民区的影响降低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以内4.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施工期固体废物对于管网施工及箱涵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如不妥当处理,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
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留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三利溪及西湖清淤淤泥满意《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三级标准要求,底泥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可保障植物正常生长,且底泥肥力较高,可满意西湖环湖护坡工程及慧如公园绿化用土需求,工程产生淤泥综合利用是可行的2、运营期固体废物工程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管网运行过程中的固体废物残留及白桥提升泵站的栅渣等其中管网运行过程中的固体废物残留约300kg/d,泵站固废约2t/年这些固体废物如得不到合适的处理,随地堆放,必将影响城市的景观,同时也会影响周边的环境卫生因此,对于运行期固体废物应交由专人管理,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在实行上述措施后,运行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大4.6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在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是存在的,且项目管网及箱涵施工在确定的时间内会对交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依据工程的特点和潮州城区实际状况,只要实行相应的减缓措施,项目对城市交通影响是短暂和可复原的工程的施工也将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人们的出行等,这些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整体上说,工程完工后对潮州市区的社会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工程完成后,解决潮州市区内及下游城市的水污染问题,起到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改善城市市容,提高卫生水平,保障潮州市城广阔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平安的作用,为潮州市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主动影响;同时,工程完成后,改善了潮州的内涝状况,将极大地改善潮州市内工商企业的生存环境,从而改善潮州市的投资和生产环境,促进潮州市的经济发展。
5、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生态影响减缓措施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保持方面,西湖水生生态待西湖清淤完成后可自行复原1、基本措施(1)施工上,要尽量求得土石工程的平衡,削减弃土,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2)在推挖填土工程完成后,工地往往还要袒露一个阶段才能完成建设或重新绿化,这就要刚好地在地面的径流汇合线上设置缓流泥沙阻隔带2、原则性措施(1)本项目施工面积较大,应依据相关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相关部门备案2)项目在支配施工时间上应尽量避开雨季,大规模的施工尽量支配在潮州市的枯水季节,可大幅度降低水土流失3)合理支配施工单元,削减施工面的袒露时间3、技术性措施(1)水土保持措施的实行应非常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