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法学.ppt
66页土 地 法 学,渠丽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系 2011.11,教学目的,《土地法学》是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以土地政策与法规为主线,是研究调整人地关系的相关法律规范与政策的一门学科课程既注重讲授我国土地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等核心内容,又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实践,阐明土地政策法规建设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掌握土地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土地产权、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土地立法与政策制定的原理、原则,理解其适用范围;了解不同发展时期土地政策法规产生的特殊背景与特定土地政策的作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军连.土地法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资料: 1.黄河等.土地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黄贤金.土地政策学(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陈利根(第2版).土地法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王守智,吴春岐.土地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杨永芳.土地法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6.张庆华.中国土地法操作实务.法律出版社,2003 7.程信和,刘国臻.房地产法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林卿,何训坤.土地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报刊杂志,1.中国土地科学 2.中国土地 3.中国国土资源报,主要网站, http://www.C 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考试方式,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本课程基本内容框架,土地法与土地政策基本理论 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与政策 土地利用管理法律制度与政策 土地法实施规则,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 土地的概念 土地法的概念 土地法的调整对象 土地法学的发展,1.土地的概念 土地——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不同学科对土地的理解,一、土地的内涵,法学上的土地概念 土地概念为涉物法律概念一般认为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即:一国领土范围内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岛屿等 对土地资源制定特殊的法律制度加以保护;土地法属于国内法,应为国家领土范围内;从资源和资产属性对土地进行保护 土地法中所要讨论的土地应是指地球表层国家能够控制,人们能够利用的具有财产性质的陆地部分我国法律对土地的概念的认识 没有给与直接定义,使用人所共知概念 法律实践中对土地概念会遇到界定不清的问题 空间范围界定,我国现行法律对土地使用权人享有使用权的空间范围无明确界定2002年1月1日起试行的《土地分类》体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分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土地分类,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灌溉水田 望天田,水浇地 旱地 菜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茶园,有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天然草地 人工草地 改良草地,畜禽饲养地 设施农业用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养殖水面 田坎晒谷场等用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耕地 水田、水浇地、旱地 园地 果园、茶园、其他园地 林地 有林地、灌木林、其他林地 草地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 商服用地 批发零售用地 、住宿餐饮用地 、商务金融用 地 、其它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采矿用地、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 城镇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 、科教用地 、医卫慈善用地 、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公园与绿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特殊用地 军事设施用地 、使领馆用地 、监教场所用地 、宗教用地 、殡葬用地 10.交通运输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街巷用地 、农村道路、机场用地 、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河流水面、湖泊水面 、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 、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 12.其他用地 空闲地 、设施农用地 、 田坎 、盐碱地 、沼泽地、沙地、裸地,2.土地的法学特征 永久性 安全性 必要性 有限供给 收益价值 资本价值和投资 使用效果的外部性 公益性,二、土地法的概念和特征,(一)土地法的概念 土地法——调整以土地为客体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土地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监督过程所发生,包含3层含义: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强制性、规范性 调整以土地为客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经济、 环境各个方面 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各种法律、法规、规 章、具体技术规则二)土地法的特征 一般特征: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自身特性:兼有不同规范的特征 行政法规范和财产法规范 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 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行政法规范和财产法规范 资源与资产的属性,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具体的监督管理为主——行政法律关系,适用行政法——土地管理法,公民个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土地财产关系——民事关系,适用民法——主要是财产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 实体性规范: 规范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土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权利义务的 程序法规范:保障实体权利义务如何实现的程序规范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法定的权利义务是强制性规范:如按法律规定的用途合理使用土地,不得撂荒 以合同形式约定的权利义务是任意性规范:如按自己的意愿以合约的方式将土地使用转让、出租、承包等三、土地法的调整对象,2.按土地的双重属性将土地关系划分为两种类型: 主体间权利义务对等的土地财产法律关系: 国家地政部门、个人、组织相互之间 就土地的开发、利用、交易所发生的 财产性社会关系 如土地承包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体间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土地管理关系: 国家地政部门在依法履行土地管理监督职责时与个人、组织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如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土地用途管制关系,遵守民法原则和市场经济原则,法律关系的发生取决于地政部门的职能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1.调整对象:土地关系,四、土地法学的发展概况,1.土地法学与土地法 土地法学是以土地法(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法学的范畴。
土地法学的任务研究土地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土地法的历史发展规律、本质、内容和形式,土地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等 土地法属于法律的范畴 土地法的任务:调整土地关系,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国家、集体以及公民、组织的合法的土地权益,保障国家对土地实施有效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土地法是土地法学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2.国外土地法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以后:真正把土地法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土地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民法学中分离出来 3.国内土地法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许多土地法规 20世纪80年代:土地立法工作开始加速 土地法学研究起步较晚,多注重于现实土地立法、土地司法的研究,土地法学理论研究薄弱五、土地法学的地位,在法学体系中,土地法为部门法 原因:拥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土地关系 加强土地法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土地法有其独特研究对象 土地法是一种固有法,与国家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思维紧密相连,思考题 1. 如何理解法学视角中的土地? 2.试述土地法的概念和特征 3. 试述土地法学和土地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 我国土地法和土地制度概述,主要内容 土地法 我国土地法简史 我国土地法的渊源 我国土地立法 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体制,一、我国土地法简史,国家固有特性决定了土地法的基本特点。
1.奴隶社会的土地法 西周和春秋前、中期: 实行土地的国家公有制 原始公有制——井田制 西周后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在生产中出现,第一节 我国土地法概述,2.封建社会的土地法 特点:确保皇帝对土地的控制权或所有权的前提下,承认和维护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数目纳税 从法律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历代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秦朝统一—《田律》 唐代—均田制 宋朝—永佃制 ,所有权与耕作权分离 太平天国—平分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3.民国时期的土地法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 ‘‘平均地权” “土地国有” 主张采取“照价征税”、“涨价归公”的办法迫使地主出卖土地 《中华民国土地法》:1946.9.29,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1928.12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法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法,《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5.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法 初期阶段(1949--1966年) 《土地改革法》、《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等 停滞阶段(1966—1978年) 发展和完善阶段(1978年一1998—今) 特点: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逐步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合法流转制度等,土地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科学化。
《宪法》(1982年),确立现行的土地公有制 两个条例规范建设用地:《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1982.5,已废) 《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1982.2,已废) 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 1997年10月,新《刑法》增设三个土地犯罪条款 1998年8月,颁布新《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施 2004年8月,《土地管理法》修改(征收征用) 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28号文件) 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31号文件) 2009年-今,《土地管理法》修订,从立法过程看,国家对土地法的建设日趋完善,对土地管理日益严格,二、我国土地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法律创建的方式以及法律外在的表现形式,即法律是由何种国家机关、通过何种方式创立的,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的种种表现形式,如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等,就是法的渊源根据土地法律规范的不同制定机关及其效力方面的差异,我国现行的土地法渊源有:,宪法 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国务院所属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 地方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其他(如中共中央文件等),1.宪法: 宪法——国家根本大法,原则性规定 制定其他法律(规)依据,在实践中,一般不直接适用。
宪法第9条、第10条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范围、土地征用、土地流转、个人及组织使用土地时应尽的义务等问题作出根本性规定2.法律,1) (1986年制定,1998年修订) 2)《民法通则》(1987年1月施行)世界各国的民法都将 土地财产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3)《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规范财产归属关系和 保障财产归属秩序的法律规范 4)《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施行)涉及国有 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及在国有土地使用上进行房 地产开发、交易及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法律制度 5) (2002年颁布,2003年实 施):专门保护农民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