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7020592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1 -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一、游民之众以及由此提出的研究课题一、游民之众以及由此提出的研究课题清代游民(或者说闲民)之多,实在惊人,且看当时人的一些说法: 清初朱泽沄在《养民》文中说:古之闲民十之一,今之闲民十之六通都大邑之闲民十之三,穷荒州县之闲民十之六,有无田之闲民,有无业之闲民,有有田而无田、有业而无业之闲民1乾隆间,法国天主教神甫阿米窝考察中国社会的报导讲:大多数的人,在整个年头,都没有职业,尤其是在南方各省,这种情形,就引起农村中有用的手工业及工业之扩大2嘉庆中纂著的《巴陵志田赋论》云岳阳地方:十分其民,而工贾居其四3那时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员何能占到居民的 40%?看 来所谓的“工贾” ,不一定是道地的工商业人口,而是游离在农业之外的游民混迹其中 嘉道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文中写道: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奸狈极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4如何理解朱泽沄龚自珍等人的话,正是我们所要提出的问题 居民中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是闲民、游民,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游离在劳动生产之外? 所谓闲民、游民,按照通常的理解,应该是不在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内的人,是无业游 民,既无产业、也无职业的人。

      可是其中又有有产业、有职业的分子,又有在四民之列的,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究竟有无产业和职业?怎样认识有业、无业?其实,相当多的游民、 闲民是有职业的,且看:二、游民的职业与社会职业结构二、游民的职业与社会职业结构游民有就业的,在工商业发达的城镇,如江苏的苏州、松江、常州,浙江的杭州、嘉 兴、湖州,江西的景德镇,云南的铜矿区,广东的佛山镇等地,尤其是在江浙的太湖水域 周围,手工业和商业繁盛,为游民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他们的职业是: 酒馆、茶馆、戏楼、娼楼的从业人员、艺人,车、船(游船) 、轿夫,掮客,成衣匠, 香烛匠,织工、染匠、踹匠,铜锡匠,窑工,硐工,木工,泥瓦匠,乞丐,以及三姑六婆1 《清经世文编》卷 282 转见邓拓:《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第 140 页3 《清经世文编》卷 294 《龚自珍全集》第 1 辑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2 -等,皆系人们看不上的行当和职业 这些行业的就业者,人数不少,这里主要从苏州和景德镇两地来看乾隆五十八年 (1793)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来华,二百年后的法国学者佩雷菲特撰著《停滞的帝国》一书, 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苏州“是女人的都城,也是女人最珍贵的外衣——丝绸的都城” , 而景德镇则像“一座着了火的城市”1。

      苏州确实是丝棉织业中心,雍正时期苏州染布业中 的踹坊有四百五十处,踹匠多达两万余人这是苏州织造胡凤翬在奏折里明确讲述的数字2,乾嘉时代染踹业有很大的发展,工匠当更多染踹业是棉纺织业的一个部门,从事纺织的 人员更多,虽然其中多数人是兼事纺织的农夫农妇,纯粹的织工不占主要地位,可是这个 行业大,织工也是不可忽视的工匠成分与纺织业相联系的有棉花收购商、开设棉布字号 绸缎字号的棉布商、丝绸商(多为包买商) 踹坊作头(包头,即包工头,由棉布字号领来 待加工的布匹和踹匠工银,负责加工和踹匠管理) 、丝绸作坊机户(类似于作头,从铺户处 领料,用织工加工) 、外地贩布的商人这样,丝、棉纺织业就有一个较大的队伍,它的从 业人员当以万计数丝绵纺织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必然开拓为其服务的行业,道光时钱 泳讲苏州“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3戏馆、酒楼业即是应运而发达的,而且依赖其为生的队伍庞大 以陶瓷业闻名的江西景德镇,确系火一样的城镇,官窑之外,嘉庆年间有民窑二三百 处,窑户数千家,工匠动辄以数万计或谓该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 家”4云南铜业的从业人员,每个厂矿, “大者,其人以万计,小者以千计”5。

      嘉庆中, 汉口有铁行视三家,铁匠务千余人6四大镇之一的广东佛山镇的经济以制造铁丝业最为著名,制瓷业亦较盛行,聚集的工匠多,本地生产的稻米不够食用,靠西江供应补充,与 此相关的是碾米业和米铺的存在,乾隆后期,米铺梁太盛、梁升平、黄兴臣等家, “各自雇 工七八人至十余人不等”7,可知米铺雇工不在少数米铺之增添,赖有制铁、制陶等业的 发展,这是连锁反映夙以经济落后而不为人知的陕西南部凤县、略阳、镇巴等地,出现 了许多铸造农具、铁锅的铁厂,从采矿、伐木作燃料到冶铁,大厂用工匠三千,小厂也要 用工一千多人8这类工商重镇,居民来自于各个地方,外地人很多如苏州、松江的踹匠,多来自江 北、安徽南部及镇江府属之地,大体上是有先行者,然后是将亲戚、同乡介绍过来景德 镇的工匠,来自于附近以及远方各地,如谢旻所说:景德镇“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 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9因此景德镇的居民,十分之七八是外地来的工 匠和商人,属于土著的不过十分之二三自古以来商人奔走四方,各个工商重镇的会馆的 相继建立,即为外商云集的标志,即以《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图》所显示的,该镇有徽州 会馆、苏湖会馆、南昌会馆、临东会馆、饶州会馆数所。

      再如佛山镇汇聚山西、陕西商人, 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创建山陕会馆,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出资的商号一百九十 一家,并在碑记中云:大丈夫有志四方,无远弗至,……此流寓之有会馆所由设也101 转见郑勇:《旅行者的奇遇与发现》 ,文载《中华读书报》1998 年 2 月 6 日2 《朱批谕旨·胡凤翬奏折》 3 《履园丛话》卷 l4 兰浦:《景德镇陶录》卷 85 王文韶:《读云南通志稿》卷 446 包世臣:《安吴四种》卷 347 《明请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 8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 99 转见《景德镇陶录》卷 810 《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 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3 -苏州、南京、上海、武汉、广州各有会馆数十所、十余所,盛产丝绸的苏州吴江县盛泽镇 亦有数所正因为流离之人众多,地方志写到这些地方的居民状况时,总是用“五方杂处” 来形容 染踹、矿冶、陶瓷、戏曲等业的下层从业人员本来是有职业的人,可是往往被社会上 层,乃至整个社会视作“无业游民” 、 “游手好闲”之徒,如雍正帝即称酒楼戏馆之人为 “游手好闲者”1踹匠被官方称作“踹棍” 、 “流棍” ,康熙三十七年(1689)松江府娄县 发布禁止踹匠倡聚抄抢告示,开篇即云“为踹棍倡聚抄抢等事” ,原来踹匠朱阿文等抢了坊 户彭昼三家,且这类事时有发生,故下令“踹匠责令布坊拘管,仍勒石永禁,不许结党生 事” 。

      十几年后的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 ,嘉定知县在禁止踹匠齐行的告示中云:(踹坊)包头内择老成者为坊长,管辖九家;如容留流棍,坊长十家,一体治罪2所谓“流棍” ,就是踹匠,或者是寻找踹匠及其他活计的外来人口 一些游民有职业而被认为无职业,是闲民,是无业游民,是游手好闲者,为什么? 第一,在重农抑末的传统政策与观念支配下,不承认游民所从事的一些职业因为这 些行业,不仅与农业生产无关,且认为占用了农村劳动力,又从事所谓“奢靡”事业,影 响人心风俗,不能当作正当行为,不仅不予承认.并且加以禁止康熙间江苏巡抚汤斌在 苏州毁淫祀的事件,就是这种观念的鲜明体现:禁止打牌、歌妓、礼佛及以商人为主体的 迎神赛会,于是出现“寺院无妇女之迹,河下无管弦之歌,迎神罢会,艳曲绝编”的现象3这类违背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禁令,只能奏效于一时,而终导致“百姓之怨望,无济于事, 如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赡养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 此觅食者,倘禁之骤急,恐不能别寻生理,归农者无地可种,且亦不能任劳,若不能养生, 必反为非,不可究竟矣 ”4雍正帝为政务实,看到游民以酒船、戏子、匠工为业,虽不能 认为是正常职业,但可以养活人,从而能够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应当允许他们以此谋生。

      可是乾隆时的江苏巡抚陈宏谋、布政使胡文伯,又禁奢华、戏馆,因为将它们视为不正当 的职业的观念没有改变,禁止就会不断发生 第二,这类行业不稳定,就业者也不稳定,人们对它们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故而对其 非难 游民的就业,表明社会分工和职业结构在发生某种变化,酒馆、茶馆、戏楼过去就有, 至迟在宋代产生瓦子,汴京和临安的酒楼已较出名,到清代瓦子演变为戏楼,而且将看戏、 用餐结合在一起经营,使娱乐业与餐饮业有较大发展沐浴业(澡堂)也在扬州、苏州等 工商重镇应时而生这类行业,就是现代的第三产业 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清代社会要比前代来得细致,比如小五金业,从制铁、制铜业分 离出来,锡箔、香烛都成为独立的行业,在苏州有它们的会馆或公所制磁业内部分工比 过去细致,景德镇制瓷工场分出的工种是:陶泥工(练泥工) 、拉坯工(做模型) 、印坯工 (拍模工) 、旋坯工、画坯工、青灰工(合灰) 、合釉工、上釉工挑搓工、抬坯工、装坯 工、满掇工、烧窑工、开窑工、乳料工、舂料工、砂土工等,经过这么多专业工人的手, 才烧制出瓷器手工业的规模亦扩大了,从前述云南矿厂动辄用工数千即可得知这样, 旧行业发展,新行业诞生,特别是过去不认为是职业的,实际成了职业,使它能够容纳更1《朱批谕旨》 。

      2 俱见《上海碑刻资料选辑》 3 《汤潜庵集》卷 74 《朱批谕旨·鄂尔泰奏折》 ,雍正二年六月八日折朱批游民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4 -多的就业人员 人们职业结构的变化,同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即在传统的手工业、农业之外, 服务业、娱乐业从传统商业中分离出来,或者说萌生了;在手工业内部较大规模的生产和 较为细致的分工,于纺织加工业、制瓷业、采矿业中出现了;在农业内部,个别地区出现 生产专业化倾向,产生专门的产棉区、蚕桑区、柞蚕区,以及芝麻、蓝靛等经济作物区 社会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结果三、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游民所从事的服务业和手工业三、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游民所从事的服务业和手工业商人和手工业者,为着发展事业,同时也是为了生活享受,需要社会公共服务业来配 合如洽谈生意、交流商业信息、处理商务纠纷,除了当事人之外,要有中介人参与,甚 至要胥吏出场,与事人员多,于是需要在某种公共场所进行,茶馆、酒楼遂成为理想的处 所 商海行情变化较大,也较迅速,商人难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笃信于神灵,许愿、 还愿,成为常事,这就是苏州商人信仰五通神、去方山大肆进行酬神赛会的原因。

      商人、手工业者为着内部的凝聚与对外的发展,建立组织一一会馆、公所,保护同乡、 本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利益,为此进行会馆房屋、花园的建筑,这就要求土木业的服务 会馆大殿都供奉神灵,或关公,或天妃,或行业神,或各地区信仰神,每年定期举行祀神 聚会,同时请戏班演出,而这是堂会的一种;商人和官宦之家还因家庆而办堂会,这就使 戏班有了常期存在的社会条件工商业者的业务和生活需求,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官僚、绅士、城居地主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消费结构也有所变动,同样需要社 会服务业的发展但是,消费高的第一个社会阶层还是商人,诚如苏州长洲县令李光祚所 云:一切唱楼酒馆与夫轻舟荡漾,游观宴饮之乐,皆行户商旅迭为宾主,而本地士民罕与焉1李光祚在强调商人宴乐的同时,多少忽视了官僚士人的消费,其实士人往往有狭邪之游, 同样是高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变化,使游民能够在服务业和手工业中找到一些出路 但是,必须看到,社会经济结构、职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程度尚有限,新行业尚 不稳定,游民时有职业,时而无业,成为真正的“闲民” ,所以与“游民”脱离不了关系四、游民提供自由劳动力的可能四、游民提供自由劳动力的可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原因是人口大增而耕地有限;土地自由买卖,分配不均, 农村约有 50%的人口成为佃农,或无地失业。

      富余劳力要寻找出路,于是流浪于城镇乡村, 成为游民、闲民,也成为工匠和服务业的从业者法国神甫阿米窝所说的无业者为农村工 业、手工业的扩大提供条件,看来他是以西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