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篇).docx
43页2023年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篇) 书目 第1篇公司平安作业管理制度(2) 第2篇公司平安作业管理制度 第3篇生物公司平安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公司平安作业管理制度(2) 公司平安作业管理制度(二) 一、目的 为爱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平安,保障公司各项生产工作顺当进行,特制定作业平安管理制度 二、范围 包括对本企业全部作业平安的管理 三、职责 全部从业人员都必需遵守作业平安管理规定 四、内容 1.从业人员在进行危急化学品作业时,必需严格遵守运用危急化学品的平安操作规程和各岗位操作规程 2.在危急化学品作业期间,要高度集中精神,严禁打闹游戏,严禁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 3.从业人员进行危急作业时,必需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干脆接触会引起过敏和皮肤汲取引起中毒的化学品 4.应对危急化学品的有关平安资料进行仔细学习,并识别平安标签了解平安技术,驾驭好应急处理方法 5.对工作场地,要定期细致地对各个方位进行彻底检查。
6.装卸物品时应留意人身平安和产品平安,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运输时必需严格执行《危急货物运输规则》及《马路危急品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 8.检修理时严格执行《平安检修理管理制度》和《用火作业平安管理规定》及《临时用电平安管理规定》 五、相关文件 《各岗位平安操作规程》 《平安检修理管理制度》aq-bzh-06 《用火作业平安管理规定》aq-bzh-26 《临时用电平安管理规定》aq-bzh-27 公司平安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实行平安生产方针,规范作业现场平安行为,削减平安事故的发生,爱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平安,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公司全部生产活动 3职责 3.1各单位对本单位平安作业负责落实作业证制度;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实行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按规定配置劳动防护用品;实行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公布职业危害检测结果;实行危急化学品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进行平安管理;现场检查平安作业措施落实状况 3.2综合管理部负责作业证的审批、公共平安警示标识的设置管理、公共场所作业平安管理和检查各单位平安作业状况,发觉问题马上通知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状况进行监督。
4内容 4.1作业证管理 公司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急性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 4.1.1各单位在进行以上作业之前,必需对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填写作业证,作业证应有针对作业活动的平安措施和有效期、责任人、监护人等内容填写完的作业证报综合管理部审批 4.1.2未办理作业许可证,不得进行危急性作业 4.2警示标记管理 4.2.1各单位应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牌,警示标识的设置要符合《平安标记》(gb2894-1996)、《平安标记运用导则》(gb16179-1996)和其他有关要求,告知牌要载明危急物品的名称、危害后果、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 4.2.2进行检修理、施工、破土、断路、吊装等作业的单位要在现场设置相应的警戒区和警示标记 4.2.3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内容包括:相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2.4生产单位要在可能产生严峻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记和警示说明,内容包括: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应急救治措施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3干脆作业环节 4.3.1危急性作业 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等干脆作业环节,作业单位必需执行《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限制措施,配备、运用平安防护用品,配备平安监护人员等,作业单位对作业过程和结果负责作业证未经综合管理部批准,不得进行作业 4.3.2承包商作业 进入公司施工作业,必需根据《承包商管理制度》接受公司管理,施工人员必需进行相关培训教化,各种作业活动必需按公司制度办理手续,施工人员必需按相关规范运用劳动爱护用品,完善平安设施,参与公司与该施工有关的平安联席会议等,施工现场所在单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平安检查,检查要有记录综合管理部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发觉问题马上提出整改要求,并监督实施 4.3.3危急化学品作业 各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危急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公司《危急化学品平安管理制度》进行危急化学品的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作业必需严格按要求配备平安设施,建立管理台帐,运用劳动爱护用品 生物公司平安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危急性作业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爱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平安,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区域内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抽堵盲板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等危急性作业 3、职责 3.1、平安部为相关危急性作业许可证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急性作业许可证审批权限的划分、存档、现场检查 3.2、各作业部门负责本部门危急性作业的详细实施,负责作业风险分析,许可证填写,现场监护等 3.3、各与作业有关的部门、领导负责作业许可证的审查、确认 4、作业内容 4.1、作业内容 4.1.1、动火作业,包括电、气焊接、切割等 4.1.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包括入储罐、塔、釜、槽车、地下池、炉膛、沟道、烟道、排气道等 4.1.3、临时用电作业 4.1.4、高处作业,二级以上高处作业状况下 4.1.5、吊装作业,起吊5 吨以上重物等状况下 4.1.6、动土作业 4.1.7、抽堵盲板作业 4.1.8、设备检修作业 4.2、作业申请 4.2.1、作业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列出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分析结果填写在作业许可证上。
4.2.2、作业单位填写作业许可证作业许可证签名必需由本人签写 4.3、审批 4.3.1、作业单位申请人持经作业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的作业许可证后通知审批人,审批人应到作业现场,对平安措施和留意事项逐一落实,确认全部措施都落实到位后,签字批准 4.3.2、审批权限 动火作业,二级、一级动火由车间、部门审批,特别动火由平安部审批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由作业单位制定措施签字后,报生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经过公司领导审批后实施 抽堵盲板作业由作业单位审核后报生产管理部门审批 临时用电作业由电仪科审批 动土及断路作业由生产部审批 4.3.3、审批流程 由作业单位填写相关内容后,由平安员现场确认平安措施落实状况后,由作业单位交最终审批人签字,审批部门存档 4.3.4、如因特别状况下的危急性作业,需进行多方会签的,由作业部门组织相关人员会审,共同会签后交分管平安副总审批 4.4、作业 作业许可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行作业 4.5、作业许可证存档 作业许可证必需存档,作业人员和审批部门各持一份,审批部门存档备查。
作业许可证存档期为一年 5、平安作业许可相关规定 5.1 动火作业 5.1.1、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分特别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 5.1.2、动火作业区域划分 特别动火作业区域: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别危急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别动火作业管理 一级动火作业区域包括,亚临界萃取车间、精制车间、燃油锅炉周边20 米范围内、其他密闭性容器动火;公司走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二级动火作业区域包括除特别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区域外的其他区域 5.1.3、动火作业平安防火基本要求 5.1.3.1、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平安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时,还须执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或高处作业的平安规定 5.1.3.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四周的易燃物品,或实行其它有效的平安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5.1.3.3、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平安防火措施。
5.1.3.4、在设备、管道上进行动火作业,应进行除油预处理工序 5.1.3.5、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须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1.3.6 、凡在有可燃物构件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实行防火隔绝措施 5.1.3.7 、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 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 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 m 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5.1.3.8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平安程度,保证平安牢靠5.1.3.9、运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5.1.3.10 、动火作业完毕,作业人和监火人以及参加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1.3.11、特别动火作业的平安防火要求 特别动火作业在符合5.1.3.1—5.1.3.10 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5.1.3.11.1、在生产不稳定的状况下不得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5.1.3.11.2、应事先制定平安施工方案,落实平安防火措施,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 5.1.3.11.3、动火作业前,工段应通知生产调度部门及有关单位,使之在异样状况下能刚好实行相应的应急措施 5.1.3.11.4、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5.1.3.11.5、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应良好,以便使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 5.1.4 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 5.1.4.1、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平安分析,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 5.1.4.2、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作业,应实行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且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10 m 5.1.4.3、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 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