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7176986
  • 上传时间:2018-06-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01.2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 共3页) 】2 0 1 5 -2 0 1 6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共1 5 0分,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 0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文学是文化的丰富载体, 也是传播文化的有力传媒同时, 文化又是培育文学的丰腴精神土 壤两者存在相生互动的生态关系文化在历史上从来是文学生长的精神土壤, 制约着作家的精 神状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平的高下, 还往往决定文学发展水平的高下文化的繁荣也一 定会促进文学的繁荣而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和传播文化的有力载体, 文学的繁荣也会有利 于文化的繁荣, 反之, 文学的颓败则可能助长文化的颓败可见, 文学与文化彼此存在深层的相生 互动的关系 在文化的各种构成中, 制约人们精神状态的政法、 道德、 宗教、 哲学等文化, 特别是构成文化核 心部分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与文学关系尤为重要和密切文学既广泛反映文化的内容, 同 时, 作家因自己赞同或反对某种文化, 文学作品反过来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发展。

      我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四大支柱是“ 礼乐刑政” 礼” 指的是道德伦理, “ 乐” 指 的是文学艺术, “ 刑” 与“ 政” 指的就是政治法制方面的行为与文化如果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那么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制和伦理道德就是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有权威性的行为与精神规范它 们与文学虽有区别, 却往往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 而文学也往往通过自己的传播, 宣扬或反对一 定的政法文化与道德文化 政法文化和道德伦理自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并且渗透于人与人彼此关系 的系列行为中文学要描写人, 自然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处于一定政法 制度、 思想中的生存状态文学艺术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 往往都体现着真、 善、 美的统一善, 就包含政法与道德判断文学作品由于通过艺术形象感染和熏陶读者, 使读者于审美感受中不知 不觉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包括受到政法和道德伦理的教育文学艺术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作用, 就在 于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 其中也包括使人们获得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历代优 秀的杰出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总在这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而某些道德沦丧的作家, 他们 的作品自然也就起着这方面的负作用。

      进步的作家总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宣扬适合于社会经济 基础变革的进步的伦理道德, 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有益于世道人心, 有益于社会历史的前进 宗教文化与文学在历史上也早有密切的关系宗教和文学都需要想象; 而且在古代, 人类的宗 教想象和文学想象往往混在一起文学作品不但表现有宗教内容, 并且由于自己的艺术性, 成为宣 传宗教信仰的有力的工具因此, 宗教也很乐于利用文学作为它的工具这在宗教力量强大的国 家尤为如此同时我们还看到, 在这样的国家, 宗教还往往采用各种办法来干预文学, 包括禁止某 些文学作品的存在有的国家甚至要对触犯一定宗教的作品和作家采取法律制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与文化相生互动的生态关系表现在文学是文化的丰富载体和有力的传媒, 同时文化又是 培育文学的丰腴精神土壤 B.与政法、 道德、 宗教、 哲学等文化相比, 构成文化核心部分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对文学的 影响更为深刻 C.我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四大支柱是“ 礼乐刑政” , 说明文学与其它文化一样在巩 固统治秩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D.政法文化与道德文化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 而文学也在传播、 宣扬或反对一定的政法文化与 道德文化, 可见两者关系密切。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要写人, 就一定会反映人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处于一定政法制度、 思想中的生存状态, 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政法和道德伦理的倾向B.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熏陶读者, 从而使读者于审美感受中不知不觉受到包括 政法和道德伦理在内的思想教育 C.文学作品不但表现宗教的内容, 并且成为宣传宗教信仰的有力的工具, 因此, 宗教文化与文学 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D.在有些国家, 宗教采用各种办法来干预文学, 甚至要对触犯一定宗教的作品和作家采取法律制 裁, 说明了文学对宗教的重要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的水平和繁荣往往决定文学发展的水平及其繁荣, 文学的颓败也会助长文化的颓败, 反 映出文学与文化更为深层的相生互动的关系 B.由于文学广泛地反映着一定时代的文化内容, 因此, 作家对某种文化的态度不同, 其文学作品 对文化的发展也相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C.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真、 善、 美的统一, 它体现着作者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 一定社会的政法 与道德判断反映在“ 善” 之中 D.进步的作家往往通过作品来宣扬适合于社会经济基础变革的进步的伦理道德, 从而使自己的 作品产生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 古代诗文阅读(3 6分) ( 一) 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章正宸, 字羽侯, 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 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劝帝法周、 孔, 黜管、 商, 崇仁义, 贱富强 礼部踿踿侍郎王应熊者, 温体仁私人也, 廷推阁臣, 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 为营入阁正宸上言: “ 应熊强愎自张, 何缘特简奈何使恨傲之人, 与赞平明之治哉?” 帝大怒, 下狱拷讯, 竟削籍归 九年冬, 召为户科给事中, 迁踿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 帝尊礼之特重正宸出其门, 与搘 拄①岁旦朝会, 帝隆师傅礼, 进延儒等而揖之曰: “ 朕以天下听先生 ” 正宸曰: “ 陛下隆礼阁臣, 愿阁 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 毋修恩怨, 毋以爵禄私亲昵 ” 语皆风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 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正宸止之﹏﹏﹏﹏﹏﹏﹏﹏﹏﹏﹏﹏﹏﹏﹏﹏﹏﹏﹏﹏﹏﹏﹏﹏﹏﹏﹏﹏﹏﹏﹏﹏﹏﹏﹏﹏﹏﹏ 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 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 正宸争之, 事遂寝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几, 会推阁臣, 救李日宣, 谪戍均州 福王立, 召复正宸故官。

      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 上疏踿曰: “ 比踿者河北、 山左各结营寨, 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忠义所激, 四方响应宜亟檄江北四镇, 分渡河、 淮, 联络诸路, 一心齐力, 互为声 援两京血脉通, 而后塞井陉, 绝孟津, 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 亲率六师, 驻跸②淮上, 声灵震 动, 人切同仇, 勇气将自倍简车徒, 选将帅, 缮城堑, 进寸则寸, 进尺则尺, 据险处要, 以规中原天 下大矣, 渠无人应运而出哉?” 改大理丞, 正宸请假归鲁王监国踿踿, 署旧官事败, 弃家为僧 选自《 明史·章正宸传》 , 有删改)【 注】①搘(z h ī) 拄: 抵牾, 矛盾②跸(b ì) : 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 史/调元正宸止之 B.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 调元/正宸止之 C.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 史/调元正宸止之 D.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 史调元正宸止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是古代“ 六部” 之一, 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 共3页) 】B.古代称调动官职为“ 迁” , “ 左迁” 一般指升职 C.“ 疏” 指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D.监国,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 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 由一重要人物( 例如太子) 留守宫廷 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 由他人代理朝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应熊是温体仁的亲信, 朝廷推举内阁大臣, 王应熊因声望轻微得不到推举, 温体仁要拉他作 助手, 为他营求入阁, 但受到章正宸的抵制 B.在朝见群臣的大会上, 皇上尊崇对老师的礼节, 引进周延儒等人并作揖行礼, 章正宸却劝皇上 不要这样那样, 他的话语其实都是讽刺周延儒 C.章正宸看起来很正直, 多次触犯权贵, 但也有私心, 在朝廷推举内阁大臣时, 他就趁机援救李日 宣, 但皇上不但没有听从, 还将他贬谪流放 D.福王登位后, 章正宸恢复了原来官职, 但他见朝廷没有讨伐贼寇的心思, 就上奏要求朝廷紧急 发公文联络各路义军, 还要皇上亲率军队出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 应熊强愎自张, 何缘特简。

      奈何使恨傲之人, 与赞平明之治哉? (5分) 译文:(2) 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 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 正宸争之, 事遂寝5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1 1分) 鹧鸪天①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②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③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 注】①本词为作者晚期作品, 其故乡已被金人占领②仲宣: 王粲, 字仲宣, 曾写下著名的《 登搂赋》 , 抒发怀乡思归的抑郁心 情③随分: 随便, 随意 8.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 萧萧” “ 恨” 两个词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 答:9.“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 岑参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 , ” 两句用浪漫夸 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 彤云密布的景象, 并由此过渡到“ 送别” (2) 《 桃花源记》 中突出桃源人相处和谐、 生活幸福的语句是“ , 。

      ” (3) 张养浩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 , ” 两句化静 为动,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 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2 5分)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 题2 5分) 埃尔德什: 不会系鞋带的数学家 1 9 8 6年, 美国科学记者保罗·霍夫曼第一次见到了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在此后的1 0 年间, 他一直追随着这位数学家, “ 一天连续1 9个小时不睡觉, 看着他不断地证明和猜想” , 直到埃尔德什去世《 数字情种》 一书所记录的就是这段长达十年的数学之旅中他所看到的、 听到的 故事 埃尔德什平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 一个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转化为数学定理的机器 ” 这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但就说这话的数学家本人来说, 假如以此概括他一生的经历不免会失 之偏颇虽然埃尔德什在三岁时便能心算3位数的乘法,4岁时便“ 发现” 了负数; 虽然他在6 0 余年的数学生涯中, 在不同的数学领域内与大量合作者共同发表了1 4 7 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 这个数字除了1 8世纪的瑞士奇才莱昂哈德·欧拉之外无人能敌) ; 虽然在生命的最后2 5年 内, 他每天工作1 9个小时, 以脑兴奋剂、 浓咖啡和咖啡因药片来刺激自己, 但埃尔德什显然并不 同于那些永远沿着设计好的路线毫无纰漏却也毫无情趣地运转的“ 机器”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