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直流电机结构.doc
13页word1. 磁回路分析法 图1-4 〔摘自Freescale PZ104文档〕在图1-4中,当两头的线圈通上电流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如此,会产生方向指向右的外加磁感应强度B〔如粗箭头方向所示〕,而中间的转子会尽量使自己部的磁力线方向与外磁力线方向保持一致,以形成一个最短闭合磁力线回路,这样转子就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当转子磁场方向与外部磁场方向垂直时,转子所受的转动力矩最大〞注意这里说的是“力矩〞最大,而不是“力〞最大诚然,在转子磁场与外部磁场方向一致时,转子所受磁力最大,但此时转子呈水平状态,力臂为0,当然也就不会转动了当转子转到水平位置时,虽然不再受到转动力矩的作用,但由于惯性原因,还会继续顺时针转动,这时假如改变两头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如如下图所示,转子就会继续顺时针向前转动,见图1-5所示:图1-5 〔摘自Freescale PZ104文档〕 如此不断改变两头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转子就会不停转起来了改变电流方向的这一动作,就叫做换相〔mutation〕注意:何时换相只与转子的位置有关,而与转速无关以上是两相两级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来看三相两极无刷电机的构造2. 三相二极转子电机结构定子三相绕组有星形联结方式和三角联结方式,而“三相星形联结的二二导通方式〞最常用。
图1-6 〔修改自Freescale PZ104文档〕图1-6显示了定子绕组的联结方式〔转子未画出〕,三个绕组通过中心的连接点以“Y〞型的方式被联结在一起整个电机就引出三根线A, B, C当它们之间两两通电时,有6种情况,分别是AB, AC, BC, BA, CA, CB,图1-7(a)~(f)分别描述了这6种情况下每个通电线圈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红、兰色表示〕和两个线圈的合成磁感应强度方向〔绿色表示〕在图(a)中,AB相通电,中间的转子〔图中未画出〕会尽量往绿色箭头方向对齐,当转子到达图(a)中绿色箭头位置时,外线圈换相,改成AC相通电,这时转子会继续运动,并尽量往图(b)中的绿色箭头处对齐,当转子到达图(b)中箭头位置时,外线圈再次换相,改成BC相通电,再往后以此类推当外线圈完成6次换相后,转子正好旋转一周〔即360° 〕再次重申一下:何时换相只与转子位置有关,而与转速无关图1-8中画出了换相前和换相后合成磁场方向的比拟与转子位置的变化一般来说,换相时,转子应该处于,比与新的合成磁力线方向垂直的位置不到一点的钝角位置,这样可以使产生最大的转矩的垂直位置正好处于本次通电的中间时刻。
a) AB相通电情形 (b) AC相通电情形(c) BC相通电情形 (d) BA 相通电情形(e) CA 相通电情形 (f) CB相通电情形图1-8 换相前和换相后的情形〔摘自Freescale PZ104文档〕3. 三相多绕组多极转子电机的结构搞清了最简单的三相三绕组二极电机,我们再来看一个复杂点的,图1-9(a)是一个三相九绕组六极〔三对极〕转子电机,它的绕组连线方式见图1-9(b)从图(b)可见,其三相绕组也是在中间点连接在一起的,也属于星形联结方式一般而言,电机的绕组数量都和永磁极的数量是不一致的〔比如用9绕组6极,而不是6绕组6极〕,这样是为了防止定子的齿与转子的磁钢相吸而对齐,产生类似步进电机的效果,此种情况下转矩会产生很大波动 (a) 电机定子与转子结构 (b) 绕组联结方式〔摘自5iMX论坛〕 图1-9 三相9绕组3对极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结构二二导通时的6种通电情况自行分析,原如此是转子的N〔S〕极与通电绕组的S〔N〕极有对齐的运动趋势。
图1-10给出了一个对齐的运动趋势的图例图1-10 某2相通电时的转子磁极和定子磁极对齐运动的最终位置1.4 无刷直流电机转矩的理论分析1. 传统的无刷电机绕组结构其线圈形状见图1-16,线圈包围整个转子电机三相绕组示意图见图1-17 图1-16 磁场中的线圈 图1-17 电机绕组和转子抽象示意图 图1-17中为简略示意起见,每相只画出了一个线圈,其实每相应该有N匝线圈其绕组联结方式为:A’、B’、C’端通过星形联结在一起,A、B、C为电机的三根引出线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组结构如下:2. 转子磁场的分布情况图1-19展示了转子磁极的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情况我们预定义磁感应强度方向向外为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的时候,处于正反方向交界处,磁感应强度为零,然后开始线性增加,在A点时达到最大,然后一直保持恒定值不变,直到B点开始下降,到180°的时候下降到零然后开始负向增长,在C点处达到负值最大,然后保持恒定负值不变,直到D点强度开始减弱,到 0°时又回到零至于A点到底在几度的位置,不同的电机不一样如果A非常接近0°的位置,上升和下降直线就会非常陡峭,“梯形波〞就变成了“方波〞。
根据右手定如此E=BLV的公式,在匀速转动下,各绕组产生的反电动势波形也呈梯形波/方波 ——解释“梯形波/方波〞是什么意思图1-19 转子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与此类似,上文提到的另一种“正弦波〞电机就是一种磁感应强度呈正弦波图形分布的直流无刷电机,也叫永磁同步电机这种电机的绕组结构和我们的梯形波电机的绕组结构不太一样,进而驱动方式也不太一样,需要用到矢量分析法,由于本文只关注于梯形波的无刷直流电机,故对这种正弦波电机不展开讨论了3、转子的受力分析在图1-20(a)中,AB相通电,电流处于转子产生的磁场,根据左手定如此,我们判断线圈AA’中的上半部导线A受到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电磁力,而AA’的下半部导线A’也受到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电磁力由于线圈绕组在定子上,定子是固定不动的,故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子绕组AA’会施加给转子一个逆时针方向的反作用力,转子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就转起来了同理,与AA’的情况类似,BB’也会对转子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反作用力当转子逆时针转过60°后,到达图1-20(b)的位置,这时线圈BB’已经到达转子磁极的边缘位置了,再转下去就要产生反方向的力了,所以这时就要换相,换成AC相通电,见图1-20(c)。
这样,每过60°换相通电,转子就可以一直转下去了 (a) AB相通电 (b) 转过60°(c) AC相通电 (d) 转过60°(e) BC相通电 (f) 转过60°(g) BA相通电 (h) 转过60°(i) CA相通电(j) 转过60°(k) CB相通电 (l) 转过60°4. 一种近似分析模型刚刚的讨论全都基于一个假设,就是转子磁场的磁力线是垂直穿过绕组的导线的但事实上,磁力线总是倾向于沿磁阻最小的路径前进,其实并不穿过导线,见如下图图1-21 磁力线分布现仍以新西达2212电机为例,为了方便说明问题,每个绕组的N匝线圈现都简化成了一个,而且我们对所有绕组和磁极都做一了个编号,见图1-22AB相通电时,A1-1导线处在N极下,根据左手定如此,受到一个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即同时施加给转子一个逆时针方向的反作用力同时,A1-2导线处于S极下,但电流方向与A1-1相反,所以还是会施加给转子一个逆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图1-22 新西达2212电机AB相通电时情形1.5 换相与调速1. 换相根本原理(1) 转子位置与过零检测前面已经唧唧歪歪过很多遍了,换相的时机只取决于转子的位置,那顺理成章的问题就是:转子的位置怎么测?一种比拟简单的方式是用光电编码盘,这个东西在工业上用得比拟多。
不过由于其价格比拟贵,而且还要接联轴器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分量也不轻,显然不适合我们做四轴用图1-23一种4位二进制编码盘 霍耳效应测量器件可以根据转子不同位置时的不同磁场方向分布情况,而给出1或0的输出,一般在电机的不同位置上装三个霍尔传感器,就可测出转子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有感无刷电机的驱动〞接下来就是我们本文要主讲的“无感〞测量方式无传感器怎么测量?答:利用第三相的感生电动势无感驱动方式的优点在于省略了三个霍尔传感器,整套系统分量更轻,结构更简单回过头再去看图1-20,先看图(a)和图(b),在AB通电期间,你会发现线圈CC’的C边在图(a)中切割N极的磁力线并产生一个正向的感生电动势,在图(b)中确是切割S极的磁力线而产生一个反向的感生电动势了;C’边的情况也类似〔这里我们定义:在转子逆时针旋转时,C边切割N极磁力线和C’边切割S极磁力线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为正;AA’和BB’也用类似的定义〕这说明,在AB相通电期间,如果我们去测量线圈CC’上的电压,会发现其间有一个从正到负的变化过程与此类似,图(c)~图(l)中的情况也可以用一样的方法分析出来,如图1-24所示〔图在下页〕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AB相通电期间,不只是线圈CC’上产生感生电动势,其实AA’和BB’也在切割磁力线,也都会产生感生电动势,其电动势方向与外加的12V电源相反,所以叫“反向感生电动势〞〔BEMF〕。
其等效电路图见图1-25图1-25 AB相通电期间线圈AA’和BB’的等效电路图1-24 六种通电情形下各绕组的电流和感生电动势从图1-25可以看出,线圈绕组AA’和BB’上产生的反电动势是很大的,两个加起来几乎略小于12V为什么呢,因为线圈绕组本身的等效电阻很小〔约欧左右〕,如果反电动势不大的话,端电压加载圈绕组等效电阻上,会产生巨大的电流,线圈非烧掉不可为方便理解,我们姑且假设在额定转速下AA’和BB’各产生的反电动势,那么它们串联起来就产生的反电动势,结合图1-25看,那么加载在等效电阻上的电压就为V,最终通过绕组AB的电流就是1211.40.6−=0.6/(20.1)3×=A,看来这个假设还是比拟合理的同理,由于各绕组的结构是一样的,切割磁力线的速度也是一样的,所以线圈CC’也应该会产生一个大小约为的感生电动势;不同的是:在AB相通电期间,CC’的感生电动势会整个换一个方向,也即所谓的“过零点〞在图1-24的t0时刻〔即图1-20(a)的位置〕,为AB相通电刚开始时的情况,CC’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26(a)所示;而在图1-24的t1时刻〔即图1-20(b)的位置〕,为AB相通电快完毕时的情况,CC’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26(b)所示。
a) t0时刻的等效电路图 (b) t1时刻的等效电路图图1-26 AB相通电期间CC’的感生电动势由于中点电势值始终为6V,CC’的线圈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只能在以中点6V电势为基准点的根底上叠加,仍旧假设在额定转速下CC’上会产生的感生电动势,那么在t0时刻,如果我们去测量C点的电压,其值应为65.711.7+=V;在t1时刻,C点的电压值应为6-=V也就是说,在AB相通电期间,只要一直监测电机的C引线的电压,一旦发现它低于6V,就说明转子已转过30°到达了t0和t1中间的位置,只要再等30°就可以换相了如果电调的MCU足够快的话,可以采用连续AD采样的方式来测量C点电压,不过貌似有点浪费,因为大局部采到的AD值都是没用的,我们只关心它什么时候低于6V这时候模拟比拟器的作用就来了,它天生就是干这个活的料比拟器的联结电路图见图1-27一旦C相输出电压低于6V,比拟器马上可以感知并在输出端给出一个下降沿同理,当电机处于AC相通电时,监测的是B相输出电压;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