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分镜头导演本.pdf
14页见证黄河见证真情(六集)————电视纪录片六个黄河人的一天第六集:玛多打冰机(六个黄河人的一天见证黄河之六)时长: 30 分主题: 黄河源头勘测工的故事人物: 谢会贵人物简介:在玛多县城东部,在生灵稀少、冷寂空旷的小县城里坐落了一排6间砖泥瓦屋,这就是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玛多水文勘测分队的驻地,同时也是黄河沿水文站的站房分队只有3名职工:分队长梁海青、谢会贵和张玉和 他们管辖着黄河沿水文站、热曲黄河断面、 鄂陵湖水位站 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4. 1℃,大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烤火期长达8个月,一年四季都要生火取暖冬季气温多数在零下30℃,最低达零下53℃谢会贵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高寒缺氧地地方30 年来经他测报的珍贵数据已达上万份他被玛多人称为“玛多打冰机”编导阐述:本片以谢会贵的一天的工作流程为主要线索,其中包括从站内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去勘测点的路上、凿冰、吃午餐、测速、开车驱往巡测点、巡测点检查、回到站内等再牵引出其他话题,包括玛多环境介绍、谢会贵的婚烟变故、谢会贵回家探亲、家人的埋怨、CCTV新闻联播《劳动者之歌》报道、谢会贵事迹全国巡回报告等既能使片子结构紧密,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
本片开头和结尾相似,都是电视机和众人同期声,首尾呼应,既使本片结构紧密,形式感强,同时也是体现“一天”的有效方法对纪录片而言,片头和片尾的设计是一种新的尝试就片头而言,这种尝试不仅能片子一开始就耳目一新,与众不同,也能使片子从一开始就产生悬念本片没有解说词,需要说明之处以字幕代替,目的在于使其与本片的风格更统一本处两次把工作记录搬上屏幕,打出字幕不仅能为本片穿针引线,也能体现出谢会贵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报喜鸟 2007 见证黄河见证真情黄河万里行活动在本片中体现在三处:片头、中间和片尾,尽量做到商业痕迹不明显,自然本片多次采用对比的手法,去丰富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如漫无边际的冰地和孤独渺小的身影、藏民的看法和谢会贵的态度、谢会贵的离婚和再婚、谢会贵与家人团圆和惜别、谢会贵受接踵而来的荣誉和回到冷清的工作环境等第六集:玛多打冰机(见证黄河之六)景别画面(字幕)同期 / 解说 / 画外音音响(音乐)(先入)短暂黑幕电 视 机 先 传 出短暂的音乐渐低电 视 机 里 传 出声 音 关 于 玛 多的 水 讯 和 气 温的新闻中近[ 众 人 谈 对 谢 会 贵 给 的 印 象 ] 妻子“他不是个好丈夫 ,, ”中近女儿“他不是个好父亲 ,, ”中近队友“我很佩服他 ,, ”中近领导“他是个好同志 ,, ”中近报喜鸟负责人“他是此次报喜鸟2007 见证黄河见证真情黄河万里行活动最被关注的对象,, ”(片名)(字幕)玛多打冰机“,,,,,,”众多被采访者的好评声。
淡出)电视机播放着新闻室内灯光昏暗)新闻播放结束, 谢的手伸进来, 关掉电视电 视 机 声 源 突然中断关掉的声响摇大全特(站内环境展现 以细节去展示朴素与简单的生活环境一台电视机一张小饭桌三张床一些简单生活用品几套测量工具铁皮炉子熊熊燃烧, 壶里咕嘟嘟冒着水蒸气 ,,[ 解说 ] 在玛多县城东部,在生灵稀少、冷寂空旷的小县城里坐落了一排6间砖泥瓦屋,这就是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玛多水文勘测分队的驻地,同时也是黄河沿水文站的站房分队只有3名职工:分队长梁海青、 谢会贵和张玉和他们管辖着黄河沿水文站、热曲黄河断面、鄂陵湖水位站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4. 1℃,大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烤火期长达8个月,一年四季都要生火取暖冬季气温多数在零下30℃,最低达零下53℃现声音响(谢整理工具的声响/炉子燃烧声/ 壶里的蒸气声等)全特谢和卡穿起工作服整理检查勘测工具带上一些干粮或馒头和水准备出门勘测 ,, (多角度拍摄)(左上方叠字幕,淡入)[ 谢会贵的简介 ] “谢会贵,青海省西宁水文水资 源 勘 测局 玛 多水 文 勘测 分 队 队长 ” (字幕淡出)卡文明 (谢会贵队友) 也在整理工具。
左上方叠字幕)[ 卡文明的简介]“卡文明, 谢会贵队友, 青海省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玛多水文勘测分队队员 (淡出)[解说 ] 1957 年 1 月,谢会贵生于青海省贵南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落后和家庭的贫困,从小就陶冶了谢会贵诚实憨厚、吃苦耐劳的性格1975 年 7 月,年满18 岁的谢会贵离别青海高原,来到中原大地的河南开封黄河水利学校学习从一名贫寒的农家子弟成为国家的中专学生,谢会贵十分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生活环境,刻苦学习,勤奋读书1977 年 7 月,两年学业很快便结束了,此时,摆在谢会贵的第一次人生抉择就是:留在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中原;还是奔赴艰苦落后的青海当时,学校天天不断地宣传,大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充满激情的动员讲话,号召同学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场音响谢和卡聊天谢提醒卡检查工具卡文明说谢和卡准备就绪,走出水站[解说 ] 谢会贵彻夜难眠,无数次的犹豫,好不容易离开艰苦的大西北,再回去不是太傻了吗?而且,在七十年代中期,中专生也算的上一名知识分子,并且完全有条件留在条件优越的地方工作谢会贵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甚至是影响自己一生的关键选择经过深思熟虑,他给学校革委会写了一封信,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随后,他的意愿很快如愿以偿,谢会贵被分配到了地处黄河源区的黄河沿水文站,这也正是黄河上最遥远、最艰苦的水文站。
别忘了带上测量表 ,, ”“别看谢会贵平时沉默寡言,做事却是 很 细 心 , 很 多 时 候 他 都 会 提 醒我,, 他带我一起工作了六七年,从没出过差错 ”全特大全(清晨,昏暗)谢和卡到水站外走向渺无人烟的远处现场音响环境声 / 风声摇/ 大全全/ 特水文站周围大环境 (多景别,多角度拍摄同时捕抓周围细节, 如风雪、冰面) 谢和卡行走在空旷的冰地里,孤小的身影和矮小的水文站淡入, 叠加字幕) 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4 . 1℃,最低达零下53℃大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烤火期长达8个月, 冬季气温多数在零下30℃,高寒缺氧, 人烟稀少淡出)[ 解说 ] 这 就 是 玛 多 水 文站 始 建 于1955 年 6 月,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站址海拔4200 多米,是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文站水文站距省城西宁500 公里,距黄河发源地270 公里,区间有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等重要湖泊和湿地,是黄河源头地区的重要控制站,承担黄河源水文观测的艰巨重任,被人们称为“万里黄河第一站” 1982 年, 实行水文“站队结合” ,黄河沿水文站被更名为玛多水文巡测分队 (下称玛多巡测队) 1987 年,增设鄂陵湖、黄河乡两处水文观测站,测量任务统归玛多巡测队承担。
环境声 / 风声特中全谢和卡在冰地行走, 正去往第一测量地(脚,脚步,脚印等(跟拍, 抓拍)(要有长镜头,景别要有变化)谢会贵边走边说画外音,先入)“我是在1977 年 7 月来到了这里刚来时很不适应天特别冷,头很痛,胸也闷、呼吸很困难嘴唇很干,浑身无力,走路抬腿,就像背着几 十 斤 重 的 东 西 晚 上 也 睡 不 着觉 ”脚步声 / 喘气声/ 风声中谢和卡在冰地行走黄河冰地 / 环境的空镜头[解说 ] 黄河源区流域面积12 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每年总水量的40%来自这一区域, 而且含沙量很低, 水质很好,有“黄河水塔”的美誉,是黄河水量的重要来源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水资源地位源区共有十几个水文站,海拔都在3000 米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在这些水文站里也数得上最艰苦得测站要长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遇到的困难,没有到过这里的人,是无法想象的,这里除了低矮耐寒的野草外,什么植物也不生长,栽不活树,种不成菜有时从西宁运来一点新鲜蔬菜,到这里就冻坏腐烂了,因而价格昂贵 由于气压低, 水烧到摄氏80度便开锅了,做出的饭半生半熟脚步声 / 喘气声/ 风声全近特在去往测量地的路上(跟拍,抓拍)(注意捕抓细节,如工具、 手、眼神等) 。
谢边走边说同期声 [ 随时采访:每天都走这条路觉得枯燥吗?孤独吗?前往何地?离测量地有多长?要走多久?去干什么? ,,] “这条路我已经走了30 年了,每天都要走这条路 ,, 走到岸边大约需要半小时,现在已经都习惯了,, ”(随机性,生活化)[ 解说 ] 玛多县城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城,高寒缺氧,四季寒冷,工作和生存环境十分艰苦,青海当地干部都不愿来玛多工作由于环境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当地人均寿命仅为54 岁左右 在玛多长期工作后,都会对人体造成无法恢复的严重伤害,离开玛多下高原后,也会变成长期吃药的‘药罐子’ ,当地流传说,在玛多工作是‘四十岁前拿命换钱,四十岁后拿钱保命’ 地方干部也极少有在玛多工作30 年的,一般干够20 年就可以轮换或退养了而谢会贵在玛多一干就是长达30 年之久现场音响近特全中到达第一个测量地开始凿冰,打洞(跟拍, 抓拍) (注意捕抓工作细节,注重特写镜头)谢边干活边说打一个洞大约要两个小时打完后,再放入测速仪 ,, ”“刚来的时候,打洞有点费劲,这么多年下来了,也都习惯了 ”现场音响近卡边工作边说一般人打一个冰孔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但老谢一鼓作气等连续打两到三个冰孔,每次测流都是他打的冰孔最多。
,,“我和谢会贵同干了四年,他工作认真积极,我最佩服他打冰孔,测一次流量要打十几个冰孔,我们打一个就心跳气喘不行了,谢会贵却能打两三个 ”[ 解说 ] 为了减轻作业强度,如今的玛多有了真的打冰机,在我们跟随老谢去黄河沿断面测流前,几个人鼓捣了一阵子,最终却由于高寒缺氧、打冰机无法正常工作而告终所以,老谢还是扛上他用惯的钢钎特 全近卡文明谢和卡继续打冰打出第一个冰洞放入测速仪老谢每次总是很细心,看水的深度,检查测速仪 ,, ”现场音响/ 打击声等近韩强(谢会贵队友)切回谢和卡的工作现场“有一次,我和老谢在断面测到了零下53摄氏度的最低气温我们一锨接一锨,费了好大劲才清理出一条通道,我们俩轮流挥动2米多高、十几公斤重的钢钎奋力凿冰一钎下去冰面上仅出现一个白点,我们急得直想掉泪天黑了,测流所需的18个冰洞还没打完,而先前打穿的冰洞又结了冰如果等到第二天,辛勤的劳动就会白费,而且还会影响测流我们于是决定连夜干回来取来手电筒,一人照着,一人继续凿冰打完冰去安装仪器,回头还要再打一遍冰孔中新结的冰放流速仪前,要用热水把仪器的转子部分冲开,仪器才能正常运转由于天寒地冻,带来的两瓶热水用完了,转子还没冲开,我们俩急中生智,用自己的热尿解决了这一难题。
[ 解说 ] 由于玛多黄河比较窄浅,无法用船测流,一年四季只要不封冻都要下水测量每次,不用提醒,谢会贵总是第一个穿上胶裤下水,在冰冷的河水中一站就是近一个小时全近卡文明切回谢和卡测速现场每次老谢抢着穿胶皮裤下水,因为他对我们年轻人不放心 ,, ”现场音响近林伟(谢会贵同事)“我曾和老谢一起测流,为了将仪器深入河底,老谢穿着胶裤跳进冰冷的河水中, 正在全神贯注地忙碌,突然,冰缝中一股暗流涌来将老谢冲倒,等把他从河里捞出来时,整个人已经成了“冰棍”第二天,他不顾我们的劝阻,又出现在河边大全(测速结果需两小时)在等结果出来拿出水瓶和馒头冰地里,小身影[ 解说 ] 放入测速器后,要等两个小时才出结果,谢会贵和卡文明一般利用这个时间吃午饭他们的午饭就是早上备好带在身上馒头这就是你们的午餐?”“是的,这种地方也没什么好吃的离水站又远,所以自己带上吃的特全近一个藏民正好路过这里[ 解说 ] 吃午饭时,正好一个藏民从这里经过[ 采访藏民 ](经常路过这里吗?经常看到他俩吗? ,, )“我大约一个月路过这里一两次,每次来这里,都会看到谢会贵,, 记得有一次印象很深,狂风暴雨,我看见他们还在干活 ,, 我真的很感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