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doc
8页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第第ⅠⅠ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5252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62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25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请看下图,在这一购物流程中淘宝网购物流程图A.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充当了价值尺度职能 C.货币表现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D.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3.张老师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 25 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 5 万元,然后在 10 年内付清银行贷款 20 万元及利息 4 万元其中 5 万元首付金、25 万元房价、4 万元利 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职能。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4.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 000 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 4 次,同期 中央银行发行纸币 5 000 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5.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 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①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信用卡已成为国际旅行者最普遍使用的存取款工具,目前各国街头普遍设有 ATM 机,用信用卡取款远比使用履行支票方便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 原因是①能够方便地购物消费 ②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③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④可以增强消费安全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7.2011 年 9 月 20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79 元, 2012 年 1 月 29 日为 6.327 元。
这意味着①美国朋友到中国旅游的成本下降 ②人民币升值加大中国出口企业压力 ③美元贬值能有效平衡中美贸易 ④我国进口美国商品的成本有所下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 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 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B.处于买方市场 C.处于卖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9.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时涨时落,但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汽车贵的根本 原因是 A.二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 B.二者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C.二者的消费数量不同 D.二者的市场供求状况不同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可以用图 1 和图 2 表示读图完成第 10~12 题图 1 需求曲线 图 2 供给曲线10.由图可以看出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 商品的供给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 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1.图 1 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A.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C.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12.图 2 供给曲线突出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影响或引导A.居民的消费水平 B.居民的消费结构 C.居民的消费时机 D.企业投资方向 13.一种商品价格(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Q1)需求量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 品(Q2)需求量的变化。
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它们之间的变动关系的是14.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 、 “有钱更敢花” 、 “有钱花得舒心” ,与之相 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进就业 ②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15.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 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③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④低碳生活要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A.①②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6.世纪 70 年代人们吃的是“温饱” ;80 年代吃的是“口味” ;90 年代吃的是“花样” ; 现在,人们吃的是“健康” 不同的时代,消费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说 明了 ①家庭消费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 ②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③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取代了生存资料消费 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④[ 17.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之 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18.选商品,点鼠标,然后坐等快递送货”的网络消费方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从交易方 式来看,这种消费方式一般属于 A.劳务消费 B.租赁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D.钱货两清消费 19.沪宁、沪杭高铁开启了长三角“同城时代” 沿线居民生活半径迅速扩大,到异地购物、 旅游休闲乃至居住、就业更加快捷,新的早出晚归的幸福生活来临了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 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④消费带动一个产业的成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11 年 9 月 30 日晚,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 2011 年国庆黄金周第 7号旅游信息预报,随即各地旅游业推出了休闲度假游、自驾游、生态游等多种旅游项 目,节日气氛浓厚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旅游业发展 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经济学依据是 A.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B.消费决定生产、影响生产 C.刺激经济发展只有扩大内需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把物品与互联网 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 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 水温的要求……物联网的推广和使用将会 ①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②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③带动某些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④较快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2.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须搞好 “菜园子”和“菜摊子” 这说明 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决定 C.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D.生产、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环节 23.《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文艺表演、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文化产业,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部分国有文化单位的 股份制改造从市场主体角度看,非公有制经济 A.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 D.更适合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24.国资委出台《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 161 户中央 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图,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 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
这种调整有利于 ①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②国有资产质的提高 ③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关于 2011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 ①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②促进生产力发展,确保同步富裕目标的实现 ③调动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增加就业 ④巩固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民营经济+专业市场+块状经济”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普遍模式 “块状经济”要通 过延伸产业链,变“简单叠加”为“有机嵌入”,变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才 能实现从“规模优势”向“效益优势”的转化 “块状经济”要完成“规模优势”向 “效益优势”的转化,应该 ①强化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②提升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③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④充分发挥科技和管理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第第ⅡⅡ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848 分分)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8 分) 27. “次贷危机后,下一场危机将是农产品危机。
”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标题 它真切地反映了全球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忧虑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 化的加速,耕地面积有缩小趋势,同时,受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2010 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及其农副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的粮食价格为什么会不断攀升?(6 分) (2)粮价的上涨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9 分)]28.2011 年,中国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而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使 居民“有更多钱花” 、 “有钱更敢花” 、 “有钱花得舒心” (1)截至2011 年 9 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 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 调整幅度达21.7%山东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 100 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1.5 元 (2)2011 年 7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60 周岁以上的农民 可直接领到由政府支付的每月 55 元基础养老金,实现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 乡全体居民。
(3)2011 年 6 月 30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将个税起征点从 2 000 元提高到 3 500 元,进一步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请谈谈国家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学依据12 分)29.2011 年前三季度我国 GDP 同比增长 9.4%,在 GDP 增长的三大因素中,前三季度,最 终消费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