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考试院2012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3.doc
15页四川省考试院2012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8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世界局部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夏季高温少雨,其原因主要是A.副热带高压控制B.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C.沿岸寒流影响D.干热东北信风控制2.建坝前,乙河流对图示河流下游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给下游河谷和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土壤B.雨季形成了河流下游出现定期泛滥C.导致河流下游出现沼泽D.使河流下游两岸土壤出现盐碱化 甲、乙、丙、丁为我国广州、大连、上海、哈尔滨四个城市,分析下表格四城市资料和图2,回答3-4题城市名称人口(万人)水资源总量(亿m3)人均消费量(m3)/人甲127017461277乙23019100565丙66939.26803丁990133788图2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城市为A.广州、大连、上海、哈尔滨 B.上海、广州、大连、哈尔滨C.广州、上海、大连、哈尔滨 D.大连、广洲、哈尔滨、上海4.下列有关四城市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消费量及相关推论,正确的是A.甲城市重工业发达,水资源人均消费量大B.乙城市科技先进发达,水资源人均消费量小C.丙城市降水少,水资源总量少D.丁城市水资源总量小,人均消费量小5.四城市气候特征与图2中黑圆点所代表的气候特征相似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图3图3为我国局部地区某日地面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分布图(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导致的近地面日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大幅度,称为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读图回答6—7小题6、图中A、B的差值最可能为A.5℃ B.6℃ C.7℃ D.8℃7、通过对图的分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次降温可能是由于冷锋南下引起的B.影响地面日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的因素主要为距冬季风源地的距离和地形因素C.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这次天气系统过境影响较大D.受此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气温低于北方地区图4为北半球1月和7月海陆温差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8-9题8.据图4信息,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海陆温差中纬度大于低纬和高纬 B.北半球海陆温差一月大于七月C.七月海陆温差最大地区分布纬度较一月低 D.一月海陆温差地域差异大于七月9.图4中50°N附近一月海陆温差大于七月,其原因可能是A.冬季,北上洋流强于夏季,海水温度偏高,海陆温差大B.冬季,南下冷空气势力强,陆地降温快;夏季,北上暖空气势力弱,陆地升温慢C.夏季,海洋和陆地天气差异比冬季大,导致获得的热量差异小D.夏季,海洋和陆地昼长差异比冬季小,导致获得的热量差异小图5所示,一架飞机从甲地出发向东飞往乙地,起飞时正好日出,路途中一直阳光普照,飞行8小时40分钟后到达乙地,到达时乙地正好日落,据此回答10-11题。
图510.飞机在甲地的起飞时,北京时间为A.9:00 B.10:00 C.11:00 D. 12:0011.题中所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港冰冻封港,不能通航 B.我国哈尔滨市正是观赏冰雪的好季节C.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 D.该区亚寒带针叶林生产量最大的季节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12—14题1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波斯是汉代丝绸销往欧洲的中转站B.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东汉C.唐朝时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D.汉唐时以陆路为主,宋元时又以海路为主13.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策的原因是①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②自然经济缺乏对外贸易的内在需求 ③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④封建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盲然无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D.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不少学校都将这种方式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6.高三.三班某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A.甲认为: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B.乙反驳道: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C.丙说: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D.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军阀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7一18题 17.右图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
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下关于孙中山一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C.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 D.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18.1936年“双十节”(中华民国的国庆节),《济南晨报》发表文章指出;“国难,国难,多难未必兴邦:国庆,国庆,请问何庆之有?”文中的“国难”是指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9.大型革命史诗《长征组歌》的歌词中,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表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 A.突破四道封锁线后的战斗情景 B.遵义会议后的战斗情景 C.渡过金沙江后的战斗情景 D.飞夺卢定桥后的战斗情景 20.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列出了以下参考资料: 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1.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下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 B.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英国的两党政治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 D.美国的两党政治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 22.观察右图,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B.反映了国际贸易自由化C.标志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D.说明美国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 23.1956年12月,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组织,成为联合国第77个成员国加入联合国使日本“国际上的地位迎来了战后外交史上最大的转机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明了日本正在谋求国际地位的上升 B.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形成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D.日本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国“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
读漫画,回答24—25题24.“阶梯电价”全名为“阶梯式累进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电量较少,每千瓦时电价也较低;第二阶梯电量较多,电价也较高一些;第三阶梯电量更多,电价也更高实行“阶梯电价”的目的在于A.扩大产能,增加电力供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B.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C.引导居民合理、节约用电,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D.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目标25.从哲学上看,实行“阶梯电价”主要体现了A.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决定实践的成效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D.认识事物要注意把握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26.某超市销售“七匹狼男士全棉横条时尚内衣套”,价签标示原价每套169元、促销价每套50.70元,经查实原价应为每套119元这种行为①是合法的,因为商家具有自主定价权 ②是不正当的,有损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③不合理,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 ④合法,因为消费者权益没有受到损害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7.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相比“十一五”,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由7.5%下调为7%与此同时,居民收入预期目标从5%提高到7%以上这说明①要把调节分配作为“十二五”的中心工作 ②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③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的发展 ④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回答28—29题28.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①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②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由之路③是破解我国农业发展最大制约因素的题中之义 ④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方式转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