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及对策

5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5435599
  • 上传时间:2018-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论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国际收支开始出现了以“双顺差”为特征的结构性转变。通过分析我国的现状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提出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国际收支 双顺差 经济影响 产业对策一、 我国的国际收支现状 -100000000.00 0.00100000000.00200000000.00300000000.00400000000.00500000000.00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千美元经常项目差 额资本和金融 项目差额表 1 19972009 年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国际收支不仅在总量方面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开始出现了以“双顺差”为特征的结构性转变。从表 1 可以看出,从 1999 年到 2009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

      2、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十一年“双顺差” ,经常项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此外,2010 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活动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超过 2009年上半年,并接近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前的 2008 年同期水平。下半年,全球经济可能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国际收支仍将保持较大顺差态势。二、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一) 内需不足内需不足方面主要表现为储蓄过剩,资金闲置以及资金利用率低等现象。截至 2010 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 10663 亿美元。相对于如此之多的国家储备,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观念的差别,使得在政府中存在着大量的政府储蓄,微观经济主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私人储蓄。政府对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也使得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医疗、教育成本预期的上升,进而减少即期消费,增加了私人储蓄。由于内需不足,使得国内资金利用率低。为了确保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的实际贷款利率明显偏低。而且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可以用来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金,大多数被用于生产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这些造成资金的低效率使用。(二)

      3、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单一也是造成目前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之一。从金融市场发展来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融资渠道以银行体系为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尽管国内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通,形成了国内资金流动性、外汇储备、境外融资规模“三高”并存的局面。(三)相关政府政策的不足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在该政策出台初期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资金,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活力。但是,这种政策使得我国受资源约束,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出口大量增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政策。长期以来,各地政府为了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往往把 GDP 的增长作为评估其政绩的主要指标。各地政府的出口创汇、招商引资成为重要的手段,并最终以“双顺差”反映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中地方政府在

      4、各地的投资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吸引外企的政府优惠税收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配套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口退税政策、 “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政策等多项税收减免政策,都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全球的利润中心,以充分享受优惠的所得税政策。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形成。三、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不平衡背景下,我国双顺差的经济结构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二)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国际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能力的增强,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进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提供了

      5、支持。有利于实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备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一)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三)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

      6、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的原因。(四)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五)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 (六)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四、 对策为了积极地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可能造成的外部风险,有效地改善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需要更多的着眼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在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稳定的同时,争取有利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一)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新形势,着眼于保持国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宏观目标,政府应注意转变经济工作思路,时时进行宏观调控,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入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二)增加政府职能,扩大内需。在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增强国内

      7、消费是消化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产能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持续、稳定、合理比重的国内需求是维持 GDP 长期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增加国内需求也是解决“双顺差”不平衡最根本的途径。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以及教育体系,加快对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和发展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吸引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对于金融市场层面的调节,应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满足境内外机构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企业融资依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在我国压缩信贷规模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一些国内企业只能转向境外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需要继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推动债券、股票等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并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成各市场间的无缝对接。(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在当前流动性偏多的形势下,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一是继续整合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发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供应和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二是灵活运用利率调整手段,逐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8、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四是加强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五)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征收资源费、排污费,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成本。通过征收资源费(税) 、排污费(税) ,将厂商生产的负的外部效应成本化,也就是将社会成本反映在厂商的产品生产成本中。当前我国价格体系尤其是资源类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这使得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总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与调节功效,政府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取舍的基本原则是: (一)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具体原因选择调节政策; (二)应多通过政策搭配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 (三)选择调节国籍收支失衡的政策,应尽量不与国内经济发生冲突或尽量减少来自他国的压力,以免影响国际间正常的经济关系。参考文献:【1】 余永定. 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J. 国际金融评论,2006,(1)。【2】 杰.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J.世界经济,2006,(1)。【3】 朱孟楠.厦门大学.国际金融学.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4】 外汇管理局网站,2010 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5】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

      《浅论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ji****n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及对策》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