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经典解读《老子心声》
107页1、老子心声【作者简介】时光漫步,湖南郴州人,80后。爱好哲学、文学等。发表道学论文多篇。如2015年7月,发表论文简论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于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刊老子学刊。2017年4月发表试析的宇宙论思想于香港期刊国学新视野。2018年12月发表试论“道”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发表于道教期刊道韵。写过一本电子书论道并签约中国移动咪咕阅读,获得好评。其他文学作品多发表于新媒体,偶有获奖。前 言两千多年前,有一位鹤发童颜、遁世的老者骑着青牛前往秦岭,在他经过函谷关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尹喜的关令把他留了下来,邀请他能写点什么以传世。于是这位老者欣然答应,挥笔而作,就写下了五千余字。这本书,就是你现在看到的道德经,又称为老子。那么,这位老者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周朝的守藏史。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史记里,关于老子的记载和介绍比较详细。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里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耽,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
2、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处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之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也就是说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老子其人还充满一些疑惑。但比较普遍的认为,道德经的作者为老子,那么与此同时他的去向和后世也成了未解之谜。史记里有一句话:“莫知其所终。”所以,老子最终到底去了哪里也充满了悬念和疑惑。有人说他一直隐居秦岭,也有人说后来去了秦国,甚至有人说去了印度,去教化世人了。而关于其书道德经,或者老子,不但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在世界上超越圣经而成为发行量最大的书。全书可分为道经与德经上下两篇,共五千余字。从内容上看,老子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其语言言简意赅、深邃隽永,但也晦涩难懂,其所涉及的方面比较丰富,比如说宇宙学、辩证法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等。但主要来说,其书在三个方面论述的比较多,即:即宇宙,人生,政治。或者说宇宙观、人生观和政治
3、哲学。而在这三个方面,又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即是在先阐发宇宙发生论和生存论,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一种人生观,最后强调他的政治哲学。在宇宙观中,即宇宙发生论和生成论上,老子强调“道”,为宇宙和万物的本源。同时,它也支配着万事万物。在人生观中,老子强调贵生。更具体的说,这样的贵生人生观包含了柔和柔弱和养生之道。所以,这种人生哲学总体来说是一种人本主义。也就是说,他强调生命本体,本身就是价值,人生之中生命要要保全、平安、快乐、幸福。所以,生命的保全、平安、快乐和幸福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种意义。所以,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生命的本体,而不在于那个纷繁复杂、无限的、充满功利的外物。因此他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为腹不为目”。在政治观和政治哲学中,总体而言他强调统治者无为而治。但也有充满权谋之术的愚民统治。“无为”,概括的说就是一种德政。无为并不是统治者什么也不做,而是强调,符合自然万物规律的即尊道贵德的一种不妄为、不折腾老百姓、符合民性民本的选择性统治作为和方针,所以也叫无为而无不为。全书以“道”和“德”为纲领和主要价值观,也即“尊道而贵德”来对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表述的,也可以说,恰恰通过这三个
《国学经典解读《老子心声》》由会员时光****3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解读《老子心声》》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