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精品高考地理作业课件 专题十二 环境与发展 附解析
47页1、考点38,主要的环境问题,考点39,可持续发展措施,考点40,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专题综合训练,考点38,主要的环境问题,经典3+2,2024吉林外国语学校开学考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减少,青海部分区域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严重,青海湖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近年来,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此完成12题。,1.青海湖流域环境安全风险等级高的根本原因是(,),A,A.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B.地势崎岖,河流众多,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解析】,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环境安全风险等级高,A正确;地势崎岖、河流众多不是环境安全风险等级高的根本原因,B错误;该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C错误;青海湖流域生物种类较多,D错误。,2.为保障青海湖流域的环境安全,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C,A.发展灌溉,合理控制耕地面积,B.改良耕作制度,围栏封育、轮封轮牧,C.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D.实施灌草相结合的生物工程,【解析】,发展灌溉,合理控制耕地面积,改良耕作制度,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实施
2、灌草相结合的生物工程,都是保障青海湖流域环境安全的可行性措施,A、B、D不符合题意;引进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缺乏天敌,迅速生长繁殖,进而导致本地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青海湖流域的环境安全,C符合题意。,2024江西萍乡中学测评洱海根据轮廓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湖区。受北岸农业发展和雨季水土流失影响,大量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流入湖泊。某研究团队发现,洱海污染物随风成环流运动扩散。在西南风影响下,北部、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南部湖区形成一个环流。下图为洱海水系图。据此完成35题。,3.在西南风影响下,污染物在湖区的运动方向分别为(,),B,A.逆时针、顺时针,B.顺时针、逆时针,C.逆时针、逆时针,D.顺时针、顺时针,【解析】,由材料可知,洱海水流运动形式为风成环流,在北部湖区和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湖区位于北部湖区的北部,受陆地轮廓影响,在西南风影响下,污染物随湖水顺时针流动,A、C错误;湖区位于中部湖区南部,据题干信息“北部、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南部湖区形成一个环流”,可推测,南部湖区受西南风和陆地轮廓影响,形成顺时针环流,则位于其北侧的湖区应该形成与之不同的环流,即污
3、染物随湖水逆时针方向运动,B正确,D错误。,4.甲、乙、丙、丁四处湖泊水文观测点中,(,),C,A.丙流速最快,甲水质最差,B.丙流速最慢,丁水质最差,C.丙流速最慢,乙水质最好,D.丙流速最快,丙水质最好,【解析】,读图可知,丙处位于南部湖区和中部湖区的连接部分,同时受两湖区环流影响,湖水向两岸流动,但是由于丙处湖区狭窄,向岸水受陆地阻力大,流速慢;甲、乙、丁处湖水运动皆为环流,流速较快,故丙的流速最慢,A、D错误。由材料可知,导致洱海湖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为北岸农业发展和水土流失,北部湖区同时受这两种因素影响,故甲水质最差;乙位于中部湖区中部,距陆地污染源较远,且环流速度快,污染物易扩散,故水质最好;丙处水流速度慢,来自南部大理市区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水质较差;丁处靠近大理市区,水质较差,B错误,C正确。,5.洱海的水质污染,可能会造成(,),A,西部藻类生物数量较东部更多,短期内湖泊生态功能大幅破坏,南部沉水植物长势较中部更好,洱海湖泊水体含氧量逐渐减少,【解析】,由材料可知,水土流失会影响湖泊水质,洱海西岸径流多,雨季水土流失更严重,故西部污染物更多,湖水有机质、无机盐含量高,藻类植
4、物大量繁殖,数量比洱海东部多,正确;洱海水质污染属于积累性环境问题,不会短时间内使湖泊生态功能大幅破坏,错误;由上题可知,南部湖区水质较中部湖区水质更差,浮游藻类生长状况南部湖区较中部湖区更好,而浮游植物会遮蔽沉水植物所需阳光,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故南部湖区沉水植物长势更差,错误;污染物增多会造成水华现象,遮蔽沉水植物光照,减少湖水含氧量,正确。故选A。,A.,B.,C.,D.,视野拓展,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6.2022全国甲卷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
5、位置,并说明理由。,【答案】,来源: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多氯联苯,该物质进入水体后,随河流或陆源排污通道进入湖泊,污染湖泊水体,进而污染湖泊中的鱼类等生物。(3分),样品种类及采样点位置:沿湖岸设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在入湖河口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和底泥;在湖泊中不同位置设置采样点,采集底泥、底栖动物和不同鱼类样品。(3分),理由:基于湖泊中多种样品的多氯联苯含量,分析其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过程,确定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与底泥之间的关系;基于湖岸、河口和湖泊中的土壤(底泥)样品的多氯联苯含量,确定湖泊底泥中多氯联苯的来源与湖岸(局部)或河流(流域)的关系。结合以上分析,最终确定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4分),【解题思路】,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说明其应用范围广;美国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说明该物质可能是曾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物质。样品主要从可能受到污染的水体及生物中采集。采样地点主要在湖泊附近。,考点39,可持续发展措施,经典3+2,2022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的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
《2025精品高考地理作业课件 专题十二 环境与发展 附解析》由会员t****j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精品高考地理作业课件 专题十二 环境与发展 附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