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试题 生物含解析

25页
  • 卖家[上传人]:ligh****329
  • 文档编号:601123683
  • 上传时间:2025-04-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生物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哺乳动物的血红蛋白含4条肽链,由574个氨基酸组成。链上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会使人患镰状细胞贫血(SC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血红蛋白含有574个肽键B. 氨基酸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C. 氨基酸替换使蛋白空间结构改变D. SCA患者血红蛋白携氧功能异常【答案】A【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详解】A、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5744570,A错误;B、氨基酸的分子结构通式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C、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

      2、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替换可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C正确;D、SCA患者血红蛋白异常,其携氧功能也会异常,D正确。故选A。2. 下图是某种植物细胞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1的基本支架B. 2是该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C. 3中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D. 4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大了受光面积【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14结构依次是细胞膜、液泡、细胞核、叶绿体。【详解】A、结构1是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2是液泡,不产生ATP,B错误;C、3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C正确;D、4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基粒和类囊体扩大了受光面积,利于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3. 过氧化氢(H2O2)在高温下分解速率加快,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可将代谢产生的H2O2及时分解。下列关于过氧化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提供活化能的效率高B. 催化具有专一性C. 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D. 是基因表达的产物【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3、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活化能 ,A错误;B、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体现了酶催化的专一性 ,B正确;C、温度和 pH 会影响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也不例外,在最适温度和 pH 条件下活性最高,偏离最适值活性会降低 ,C正确;D、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的产物 ,D正确。故选A。4. 研究者利用野生型小鼠(WT)、无毛突变小鼠品系甲和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PF1F1自交获得F2一WT甲有毛有毛:无毛=3:1二WT乙有毛有毛:无毛=3:1三甲乙有毛有毛:无毛=9:7A. 小鼠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B. 甲、乙无毛品系均为隐性突变体C. 甲、乙无毛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D. 组别三F1测交子代约为1/4有毛【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4、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详解】A、相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小鼠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组别一和二的F1相互交配,F2均为有毛无毛=31,因此甲、乙无毛品系均为隐性突变体,B正确;C、组3中F1的有毛相互交配,后代有毛无毛=97,为9331的变式,因此甲、乙无毛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错误;D、组别三中有毛为双显性状,F1(AaBb)测交(与aabb杂交)子代约为1/4有毛(AaBb),3/4为无毛(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C。5. 研究人员观察芦笋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对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 观察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最清晰C. 芦笋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D. 芦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20个四分体【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

      5、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制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而不是前期,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芦笋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其为二倍体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D、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结构。已知芦笋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即10对同源染色体,所以芦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0个四分体,D错误。故选C6.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该病一个家系图,图2是对该家族成员相关基因进行PCR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3和6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 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2D. 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引

      6、起的【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详解】A、3号和4号均不患病,生下7号患病,该病为隐性,4号只有一条带,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3和6都是两条带,基因型为杂合子,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C、7号为XbY,1号为XBY,2号为XBXB,3号为XBXb,Xb为突变而来,因此7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1的突变,也可能来自2的突变,C错误;D、7号患病,条带较大,因此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引起的,D正确。故选C。7. 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据测算,其氨基酸序列每2000万年发生1%的改变,但对功能无影响。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如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黑猩猩猕猴狗鸡响尾蛇金枪鱼果蝇天蚕蛾酵母菌差异/个0111131421273144A. 生

      7、物普遍含有细胞色素c提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B. 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C. 不同生物间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D. 自然选择学说可解释细胞色素c的不断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详解】A、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且不同生物间的细胞色素c具有相似性,只是氨基酸序列存在微小差异。这种普遍性和相似性提示了不同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B、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分子,这些生物细胞色素c的相似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间接的证据,B错误;C、据题表数据分析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C错误;D、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蛋白质,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但功能相同,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强调了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使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进化的方向不同,从而其结构和功

      8、能不同,而细胞色素c在不同的生物中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故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细胞色素c的不断变化,D错误。故选A。8. 人和高等动物遇到危险时,心跳、呼吸加快,同时有逃跑行为。当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逐渐恢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心跳、呼吸加快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B. 逃跑行为不受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支配C. 遇危险出现逃跑行为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协调使机体更好适应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人和高等动物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呼吸加快,该过程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A正确;B、逃跑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行为,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对躯体运动起着调控作用,逃跑行为受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支配,B错误;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遇危险出现逃跑行为属于反射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它们相互协调,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

      9、境的变化,如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确认安全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呼吸逐渐恢复,D正确。故选B。9. 在严寒的环境中,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在此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 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将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B. 骨骼肌战栗、汗腺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减少C.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促进细胞代谢D.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降低机体产热量【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 、在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该过程会发生,A不符合题意;B、寒冷时,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汗腺分泌量减少,使蒸发散热减少,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会发生,B不符合题意;C、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释放增加,提高细胞代谢水平,增加产热,该过程会发生,C不符合题意;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目的是减少散热,而不是降低机体产热量 ,该过程不会发生,D符合题意。 故选D。10.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试题 生物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试题 生物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