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天津市部分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 历史含解析

13页
  • 卖家[上传人]:ligh****329
  • 文档编号:601123682
  • 上传时间:2025-04-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8.4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天津市部分区2025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历史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如青铜神树群、青铜太阳形器、顶尊跪坐铜人像、铜圆口方尊、玉琼、丝织品、金面具和象牙雕刻等,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这反映出( )A. 南北文化趋于一致B. 古蜀是早期中华文明核心C. 各地交往活动密切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三星

      2、堆遗址,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文化的交流,南北文化是各有特色的,A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早期中华文明核心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排除B项;各地交往活动密切只是体现材料的表象,而不是其实质,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2. 据史料记载,古代中国就有一套名为“二王三恪”的礼仪制度,用以处理新旧王朝的关系,新王朝必须册封旧王朝及其皇室成员,将其视为宾客而非臣子。这一制度起源于尧舜禹时期,实施始于周武王时期,成为之后历代王朝更迭的常见做法。这说明( )A. 该制度实施的前提是世袭制B. 该制度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C. 此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 政治制度要有久远文化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新王朝册封旧王朝及其皇室成员,将其视为宾客,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旧势力,减少旧势力对新政权的抵触和反抗,有利于维护新政权的稳定,B项正确;“二王三恪” 制度重点在于处理新旧王朝关系,

      3、册封旧王朝及其皇室成员,和世袭制并无直接关联,世袭制强调权力在家族内传承,排除A项;题干中“二王三恪”制度主要围绕新旧王朝关系展开,未涉及民族交融相关内容,排除C项;题干只是阐述了“二王三恪”制度的起源、实施时期以及作用,没有强调政治制度要有久远文化传统这方面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 据汉简可知,汉朝外出者必须向官府申请通关文牒“过所”。当乡啬夫审查无异后,具“请过所牒”呈报郡县;郡县受理核实拟“过所文”,郡太守、县令丞签发钤印“正过所”,发给行人随身携带,另存“副过所”以备查。据此可知( )A. 基层自我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建立B. 乡啬夫与郡县形成彼此牵制C. 国家对基层民众直接管理的严格D. 乡里是汉朝最基层行政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朝外出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即外出者必须向官府申请,乡啬夫审查无异后呈报郡县;郡县受理核实拟“过所文”,郡太守、县令丞签发钤印“正过所”,这说明地方基层管理流程清晰,分工明确,国家对基层民众直接管理的严格,C项正确;材料是强调“外出者有严格的审

      4、批程序”,而不是基层自我管理与监督,排除A项;乡啬夫是乡官,不能制约郡县长官,排除B项;县是汉朝最基层行政机构,乡里是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4. 明末清初,颜元在书院中专门开辟了锻炼身体、操练战争器械、数学地理等教学内容。康熙曾命传教士测绘全国地图,传教士运用当时非常先进的三角测量并结合经纬度测量,制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这说明明清时期( )A. 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密切B. 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发展C. 中国科技取得飞速的发展D.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由于西学东渐,实学受到了学者和统治者的重视,经世致用思想得到一定传播;康熙曾命传教士测绘全国地图,传教士运用当时非常先进的三角测量并结合经纬度测量,制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这有利于促进中国发展,B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康熙帝命传教士测绘全国地图,没有涉及其他方面的科技交流,A项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清王朝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而未涉及中

      5、国科技发展的状况,排除C项;“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是隋唐时期的特征,与明清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 1901年,朝臣与东南督抚围绕乡试延期的明争暗斗复杂微妙,清廷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慈禧太后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笼络士人。而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等担心再考八股旧科举,借口战争破坏主张延期举行,辛丑年东南各省乡试最终延期一年。这反映了( )A. 新政地方推行非常缓慢B. 地区之间文化水平差异大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D. 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了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1901年”“清廷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慈禧太后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东南各省乡试最终延期一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继东南互保事件之后,东南各省对清政府中央政策继续实行推诿、延迟,反映出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据所学“乡试”“考八股旧科举”并非清末新政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地区之间文化水平差异大与“借口战争破坏”“辛丑年东南各省乡试最终延期一年”等信息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

      6、央集权式微,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清廷内部的分歧和离心,并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排除C项。故选D项。6.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迁到大后方,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在校际间、区域间举行体育比赛。由此可见,这些学校在办学中( )A. 契合民族抗战斗争的需要B. 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C. 促进了全国体育事业发展D. 注意加强校际之间交流与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六育并举”“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在校际间、区域间举行体育比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等国内高校倡导“六育并举”,注重体育教育,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契合了民族抗战斗争的需要,A项正确;据所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教育理念,该选项没有把材料内容置于当时特点的历史背景下,排除B项;国统区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做法,在当时战争状况下并未在全国全面推行,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西南联大的措施,排除C

      7、项;加强校际交流、联系只是部分信息,并未综合材料整体和时代背景进行具体分析,排除D项。故选A项。7. 1949年11月26日,文化部下达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对新年画的宣传工作做了总体安排,从题材、内容、技术、印剧以及发行等方面对新年画的发展进行了规定。1954年前后,年画作为国家的正式印刷出版物,由各地美术专业出版社编辑出版。这一现象( )A. 体现“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B. 反映出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C. 反映出文艺创作需要贴合时代D. 适应了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年画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宣传效果的艺术形式,被用于宣传和传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对新年年画的题材、内容、技术、印剧以及发行等方面的管控,国家利用年画的传播性,塑造和引导基层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这反映了文艺创作需要贴合时代,C项正确;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当时文化部下达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而不是强调“传统文

      8、化”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利用年画塑造和引导基层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而不仅仅是适应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8. 1982年宪法中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至“国家结构”之前,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家结构”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前面的结构顺序。从中可以看出1982年宪法( )A. 体现法制理念进步和飞跃B. 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首次实现了人权概念入宪【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至“国家结构”之前 ,凸显了对公民权利的重视,这是法制理念从更侧重于国家权力到更加重视公民权利保障的进步,体现了法制理念的进步和飞跃,A项正确;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强调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题干中宪法结构顺序的调整未直接体现这一原则,排除C项;2004 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9、,实现了人权概念入宪,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 下表是天津农民自1978年至2006年人均收入统计表,据表可知( )A. 农业现代化已经完全实现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户增收C. 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 农业生产集体化不断加强与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06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2006年我国废除土地税,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民人均收入统计,没有涉及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农民人均收入统计,虽然改革开放后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但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78年前农业生产集体化,1978年后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不是集体化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10. 某学者指出:“中世纪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有关自然经济和土地占有的事情以及有关土地上农民所负担的义务它是一种征服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由此可以确定的是( )A. 封建经济获得快速发展B. 西欧民族国家逐步形成C. 专制王权国家建立起来D. 宗教对社会生活影响大【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自然经济和土地占有”“是一种征服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结构”“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长

      《天津市部分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 历史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 历史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