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10页
  • 卖家[上传人]:ligh****329
  • 文档编号:601123675
  • 上传时间:2025-04-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9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班级,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1. 茶播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某博物馆计划以“茶播世界”为主题布展如下:A.山东邾国故城遗址战国墓出土的原始瓷碗中残留茶叶样品B.品茶图(明)C.2020年泉州市舶司遗址发掘鸟瞰图D.朝鲜半岛最早种植茶叶的地理山E.浙江湖州出土东汉青瓷“茶”字印纹四系罍F.备茶图(辽)G.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法国油画,创作于1866年)H.广州十三行行商潘振承肖像画(一)商品属性的“茶”(1)以上图片中,与“茶源自中国”说法最相符的是( )。(把材料字母填涂在答题纸中,双选) 以上图片中,与“茶之税政”这一古代贸易管理制度相关的是( )。(把材料字母填涂在答题纸中,双选)(2)材料F备茶图描绘了北方契丹民族品尝来自南方的茗茶

      2、,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源自( )。(单选)A. 绍兴和议B. 俺答封贡C. 榷场互市D. 徽商贩运(3)为了更好地展现“茶播世界”主题,策展人布置了“茶叶之路”单元,主要有: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万里茶道D.草原丝绸之路 E.西南丝绸之路将“茶叶之路”与下图中线路进行匹配,填涂在答题卡中。(二)文化符号的“茶”材料一 天之悦乐惟此芳茶兮,亦自然自真至实之财利。盖快适之疗治兮,而康宁之信质茶必继酒兮,犹战之终以和平。群饮彼茶兮,实神人之甘露。(法国诗歌)蒙忒茶颂1712年(4)材料一与材料G能否进行互证?说明理由。(5)以下有关“茶播世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 )A. 16世纪后由周边传播发展至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传播B. 材料B、F、G三幅图呈现了不同区域却特征相似的茶文化C. 茶播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D. 茶播世界过程中,茶文化通过相互借鉴不断向前发展【答案】(1)AE;CH (2)C (3)A;E;B; D;C (4)可以互证。材料一的诗歌是18世纪法国文人对茶的赞美,新航路开辟以来茶被广泛传播到欧洲引起了上层人士的喜爱。图片G展示了19

      3、世纪左右法国的饮茶场景,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大量茶叶被销往西方,饮茶被普通民众广泛接受。因此因此18世纪的诗歌不能直接证明19世纪茶叶在欧洲的传播。 (5)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A项的考古发现,将我国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追溯到战国早期偏早阶段,从实物层面有力证明中国在很早时期就有茶叶及茶饮行为。E项的考古发现是我国目前最早发现“茶”字铭文的贮茶瓮,AE项最符合“茶源自中国”的结论;B项时间是明代,排除B项;C项是市舶司的遗址,没有直接发掘出与茶叶相关的史料,排除C项;D项是朝鲜半岛,排除D项;F项时间是辽代,排除F项;G项地点是法国,排除G项;H项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前期设置的对外贸易机构,排除H项。故选AF项。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C项是市舶司的遗址,宋元时期在泉州设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包括征收关税、接待外国使节。宋元时期茶叶大量出口,茶税由市舶司来征收。H项反映清代在广州设置的十三行,负责对外贸易。茶税与十三行有关。因此CH项正确;A项是茶叶的实物史料,B项只体现明代品茶场景,D项是朝

      4、鲜半岛的茶叶种植情况,E项是东汉茶叶器皿的实物史料,F项是辽代饮茶的场景,G项是法国饮茶的场景,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EFG项。故选CH项。【小问2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准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辽代(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备茶图是辽代契丹族品尝来南方的茶叶,辽宋政权并立,在边境开设榷场互市,茶叶成为贸易的主要商品。C项正确;绍兴和议是金与南宋签订的和约,排除A项;北方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约,接受明朝册封,排除B项;徽商是清代的商帮,排除D项。故选B项。【小问3详解】本题是填空题。时空:古代(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是唐代的陆上丝绸之路,茶叶经此销往其他外国,A项正确;是唐朝的西南丝绸之路,成都经云南到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E项正确;是海上丝绸之路,茶叶对外传播,B项正确;是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从中原地区经蒙古高原到西伯利亚地区,D项正确;是17世纪中俄之间形成的万里茶道,C项正确。【小问4详解】本题是原因题。时空:近代(欧洲)。据材料一“亦自然自真至实之财利康宁之信质犹战之终以和平实神人之甘露(法国诗歌)蒙忒茶颂1712年”可知,材料一

      5、诗歌是18世纪法国文人对茶的赞美。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以来茶被广泛传播到欧洲引起了上层人士的喜爱的角度分析。据材料“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法国油画,创作于1866年)”可知,图片G展示了19世纪左右法国的饮茶场景。结合所学从19世纪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大量茶叶被销往西方的角度分析。因此18世纪的诗歌不能直接证明19世纪茶叶在欧洲的传播。【小问5详解】本题是反向题。时空:古代和近代(中国、世界)。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B项是明代文人的品茶场景,F项契丹民族的备茶场景,具有了少数游牧民族的特点。G项是19世纪法国旅店中西方人饮茶场景。不同区域的茶文化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受到当地历史、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6世纪后茶叶随着新航路开辟由周边传播发展至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传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以来,商品流动增强,茶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茶在传播过程中,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相互结合形成新的茶文化,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 国际秩

      6、序与国际格局国际秩序是指使国际社会运行的行为规范及保障机制。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及力量对比态势。(1)根据所学,完成以下表格。材料一 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联合国宪章(2)据材料一可知,二战后国际社会力图构建的国际格局是(单选)( )A. 单极格局B. 两极格局C. 多极格局D. 一超多强格局材料二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三 联合国之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材料四 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方面对日作战,其

      7、条件为:(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定(摘要)(1945年2月11日)(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国际社会对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分析影响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答案】(1)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欧洲E:两极F:多极化 (2)C (3)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推动国际规则制定与执行。 (4)政治博弈、经济波动、科技变革、公共卫生危机及地缘冲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8、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由此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50年代是以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因此,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欧洲;E:两极;F:多极化。【小问2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

      9、意票表决之”和所学知识可知,安全理事会由多个国家组成,其表决也由多个国家决定,由此反映了二战后国际社会力图构建的国际格局是多极格局,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安全理事会由多个国家组成,其表决也由多个国家决定,不属于单极格局,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安全理事会由多个国家组成,其表决也由多个国家决定,不属于两极格局,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二战后国际社会力图构建的国际格局是多极格局,而非一超多强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可知,国际社会对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推动国际规则制定与执行等等。小问4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及力量对比态势”“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定(摘要)”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影响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博弈、经济波动、科技变革、公共卫生危机及地缘冲突。3. “左图右史”“左图右史”是指在读史、研史过程中,运用图像和文字互补的方式,以探寻历史的真相,丰富对历史的认识。图一:雅典城市平

      《2025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