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语 文2025.4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当站在空旷的戈壁上,望着火箭白色的尾迹渐渐消失在天边时,你是否想过,火箭将飞往何方?又将落在何处?事实上,火箭在完成将卫星、探测器等空间有效载荷安全送入预定轨道的使命后,往往会被“抛弃”经过大气层烧蚀后的残骸会直接掉落到地面或海中。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运载火箭大多是一次性使用火箭。一枚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硬件成本占到每次发射总成本的80%以上,这使单位有效载荷的运输成本非常高。于是,可重复使用火箭应运而生。可重复使用火箭指从地面起飞完成预定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返回并安全着陆,经过检修维护与燃料加注,可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应用,可极大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火箭像飞机一样实现“航班化”运营,势必会推动航天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还能大大提高火箭的发射频率。仅需简单修复维护就可再次发射,火箭利用率、发射灵活性将大幅提升,这使得大规模的太空探索与开发成为可能。此外,火箭发射的安全性
2、得以显著提高。以我国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人区越来越少,火箭残骸落区选择难度不断增加。一旦实现回收,火箭被回收部分可准确落在指定区域,不再产生残骸,火箭残骸落区的安全威胁也随之消失。让火箭从“有去无回”的一次性消耗品变为能够“飞回家”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工具,成为人类探索太空进程中又一次大胆的尝试。(取材于张照星、晨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目前,火箭回收有三种主流方案:伞降回收、带翼飞回和垂直回收。其中,垂直回收因着陆精度高,对火箭结构设计的改动最小,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垂直回收是采用发动机反推减速并将火箭调整至指定地点的回收方案。要实现此方案需迈过三大难关。一是“回得准”。在下降过程中,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箭需要输出不同大小的推力确保其平稳减速。火箭发动机必须精确、动态地调节推力,并具备多次启停能力。二是“落得稳”。在返航中,火箭姿态控制系统需精准协作,确保下降姿态、着陆角度得到稳定控制。一旦着陆角度不对,火箭就可能倾覆甚至爆炸。三是“用得久”。火箭重复使用,需经受多次再入大气层的考验,这对火箭的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市场化运营的商业公司,美国SpaceX公司将不断降低
3、发射成本作为长期发展愿景。因此,自2009年起,SpaceX就定下了火箭重复使用的目标,历经“蚱蜢跳”垂直起降(VTVL)验证阶段、入轨发射回收验证阶段,期间不断经历试验、爆炸、优化、再试验的循环,最终于2015年实现了猎鹰9号一子级垂直回收。火箭从此进入可重复使用的新时代。至今,猎鹰9号已成功回收近400次。SpaceX坚持技术创新,改进了猎鹰9号着陆腿式落地缓冲方案,在新一代重型火箭星舰的研制中提出了“筷子夹火箭”方案,即让星舰的一子级返回发射塔,被发射塔上的两条机械臂夹住。塔架回收可提高检修与再次发射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在经过4次迭代后,这一方案于2024年10月成功验证。回看整个研发历程,一次次技术的革新,使SpaceX拥有了雄厚的技术基础。而在研发策略上,SpaceX始终坚持“快速失败、快速学习”的迭代测试策略,不把时间花在长期、反复的论证上,而是通过一次次真刀真枪的发射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可靠性。火箭垂直回收技术正走向成熟,然而仍需面对运载能力损失多、二级回收实现难度大等挑战。(取材于庞之浩、齐旭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我国的火箭回收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
4、,取得了多项突破。2019年7月,长征二号丙火箭采用栅格舵对箭体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落点的精准可控,成为我国第一个采用此项技术的火箭。2019年11月、2020年9月,长征四号乙火箭完成了两次栅格舵落点控制的技术验证。该技术的成熟为火箭垂直回收奠定了基础。2021年6月,长征三号乙火箭试验了伞降回收系统,通过翼伞的控制,实现了火箭助推器落点的精确控制。2021年7月和2022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采用垂直起飞、水平着陆模式,分别完成了首飞与复飞,全面验证了带翼飞回模式的关键技术。2024年,航天八院与蓝箭航天公司相继完成了10公里级VTVL试验,这标志着我国火箭垂直回收技术开始转入入轨发射回收验证阶段。我国在火箭回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SpaceX相比,在技术的成熟度上还有一定差距。从现实发展历程看,我国在猎鹰9号火箭回收成功后,才正式开启垂直回收技术的研究,技术积累相对薄弱。我国传统航天器的研发,以国家项目为主导,一直遵循稳健谨慎的原则,力求一次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制速度。目前,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如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平等参与国家工程,鼓励央企、国企支持
5、商业航天企业的供应链等,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材于沈湫莎、刘岩等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第三段“可重复使用火箭”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指能够完成预定发射任务火箭。B. 是指全部返回并能安全着陆的火箭。C. 是指必须检修维护才能发射的火箭。D. 是指能够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2. 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不属于解决“垂直回收”难题的做法的一项是( )A. 为实现精准降落,火箭需要在着陆前将发动机的推力调节到40%左右。B. 为维持下降姿态稳定,火箭用气动、摆喷管等方式进行联合姿态控制。C. 为提高重复使用次数,火箭采用耐高温的不锈钢作为箭体的生产材料。D. 为降低检修维护的难度,火箭采用液氧甲烷、液氧煤油等无毒推进剂。3. 下列为材料三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火箭回收技术取得多项突破B. 火箭回收技术热需要多些冷思考C. 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成果与挑战D. 国家政策助力点燃航天强国之梦4.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效载荷运输的高成本催生了以猎鹰9号为代表的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B. 相较于着陆腿式回收方
6、案,“筷子夹火箭”式回收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C. 我国长征二号丙火箭因为使用栅格舵控制而成为可“飞回家”的运输工具。D. 目前,蓝箭航天公司的垂直回收技术已达到了SpaceX公司2015年的水平。5. 有同学根据三则材料写了一段关于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的综述,请你填写处,将其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对我国航天发展极为重要,不仅体现在经济性和高效性上,还体现在落区的_上。作为航天大国,我国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在_、带翼飞回和垂直回收等多条技术路径上取得突破。但相较于SpaceX成熟的火箭回收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因为_,技术积累相对薄弱;二是在研发策略上力求一次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发速度。因此,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可进行如下变革,一是_,丰富技术积累;二是_,提高研制效率。此外,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通过_手段,激发航天领域的活力。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蓬勃发展,必将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答案】1. D 2. D 3. C 4. A 5. . 安全性 . 伞降回收 . 技术研究起步晚 . 加快技术创新 . 调整研发策略 . 市场化/
7、商业化【解析】【导语】这三篇材料围绕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展开,构成完整的科技说明文体系。材料一从概念入手,阐述技术原理与价值;材料二以SpaceX为例,剖析垂直回收的技术难点与研发策略;材料三聚焦中国实践,展现技术突破与差距。三则材料形成“概念-案例-本土化”的逻辑链条,通过对比论证凸显技术发展的国际竞争态势。【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是指能够完成预定发射任务的火箭”错误,由材料一“可重复使用火箭指从地面起飞完成预定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返回并安全着陆,经过检修维护与燃料加注,可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可知,选项只强调了完成预定发射任务,没有提及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等关键信息,不全面。B.“是指全部返回并能安全着陆的火箭”错误,原文是“全部或部分返回并安全着陆”,选项表述过于绝对。C.“是指必须检修维护才能发射的火箭”错误,由“经过检修维护与燃料加注,可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可知,虽然可重复使用火箭需要检修维护,但定义的关键是能再次执行发射任务。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D.由材料二“垂直回收是采用发动机反推减速并
8、将火箭调整至指定地点的回收方案。要实现此方案需迈过三大难关。一是回得准。在下降过程中,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箭需要输出不同大小的推力确保其平稳减速。火箭发动机必须精确、动态地调节推力,并具备多次启停能力。二是落得稳。在返航中,火箭姿态控制系统需精准协作,确保下降姿态、着陆角度得到稳定控制。一旦着陆角度不对,火箭就可能倾覆甚至爆炸。三是用得久。火箭重复使用,需经受多次再入大气层的考验,这对火箭的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知,材料中未提及采用无毒推进剂与解决垂直回收的三大难关有直接关系,不属于解决“垂直回收”难题的做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材料三原文是说“我国的火箭回收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取得了多项突破”“我国在火箭回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SpaceX相比,在技术的成熟度上还有一定差距”“从现实发展历程看,我国在猎鹰9号火箭回收成功后,才正式开启垂直回收技术的研究,技术积累相对薄弱。我国传统航天器的研发,以国家项目为主导,一直遵循稳健谨慎的原则,力求一次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制速度”可知,材料三既介绍了我国火箭回收技术取得的成
9、果,如长征二号丙火箭采用栅格舵实现落点精准可控等,又指出了存在的挑战,如与SpaceX相比技术成熟度有差距、技术积累薄弱等。A.只强调了成果,没有提及挑战,不全面。B.材料三重点是阐述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成果与挑战,并非主要强调对火箭回收技术热的思考。C.准确概括了材料三的主要内容。D.国家政策只是材料三提到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还是围绕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成果与挑战展开。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能力。B.“筷子夹火箭式回收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错误,材料二只是说“塔架回收可提高检修与再次发射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提及“筷子夹火箭”式回收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C.“成为可飞回家的运输工具”,由材料三“2019年7月,长征二号丙火箭采用栅格舵对箭体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落点的精准可控,成为我国第一个采用此项技术的火箭。该技术的成熟为火箭垂直回收奠定了基础”可知,长征二号丙火箭只是实现了落点精准可控,为火箭垂直回收奠定基础,并非成为可“飞回家”的运输工具。D.“已达到了SpaceX公司2015年的水平”,由材料三“2024年,航天八院与蓝箭航天公司相继完成了10公里级VTVL试验,这标志着我国火箭垂直回收技术开始转入入轨发射回收验证阶段”“我国在火箭回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SpaceX相比,在技术的成熟度上还有一定差距” 可知,蓝箭航天公司只是开始转入入轨发射回收验证阶段,与SpaceX公司2015年实现猎鹰9号一子级垂直回收的技术水平还有差距。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一“一旦实现回收,火箭被回收部分可准确落在指定区域,不再产生残骸,火箭残骸落区的安全威胁也随之消失”可知,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体现在落区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试题 语文 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试题 语文 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