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普陀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中质量监控思想政治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在正确的位置黏贴条形码。3.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5.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不可以全选,每题3分)。地下空间赋能城市发展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地下空间开发和应用,不仅为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更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1. (多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应用,正在不断融入城市的脉络和居民生活,逐渐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助于( )A. 提升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及用地价值B. 构建综合性的地上地下一体化防灾体系C. 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D. 增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天然蕴含量2. 为贯彻落实党
2、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自然资源部制定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为城市地下空间有序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牵引和制度支撑。(1)(多选)意见的制定,表明( )A.党坚持对国家工作的全面领导B.政府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C.我国实现了国家治理有法可依D.上海城市韧性将不断得到增强(2)(多选)按照意见所提出“因地制宜、有序开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基本原则,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能更好确保地下空间开发安全。这体现的哲学方法有( )A.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实现最优目标C.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质量互变D.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为处理好已设立用益物权与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关系,意见充分考虑相邻空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关系,保护已设立的用益物权,细化可以协议出让(租赁)国有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情形。从保障物权角度,对国家完善城市地下空间产权管理的做法进行评析。_3. 地下空间作为城
3、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与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建设生态低碳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场所。(1)根据图所示容量关系,从概念的外延看,现状空间量和可合理开发量之间是( )A.种属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全同关系(2)某高中生通过综合探究,梳理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大致可经历如下五个阶段。阶段主要功能开发深度初始化阶段以地下停车、民防为主要功能,以单体建设为主10m以内单点扩展阶段以地下轨道交通为主要功能呈线状开发特征15-20m初始网络化阶段以轨道交通与综合体为主要功能,轨道交通节点与地下综合体交叉30m规模网络化阶段以各类公共设施为主要功能,形成交通、市政、商业综合体等规模网络50m左右地下生态城阶段将各类地下设施融合,形成功能齐全、生态良好的生态系统综合所学,说明要实现地下生态城阶段的功能,必须坚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创新机制推动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_【答案】1. ABC 2. . AB . ABD . 根据民法典,用益物权人依法享有对他人不动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意见强调在处理地下空间使用权时需“保护已设立的用益物权”,表明国家在开发
4、新空间资源时,优先保障既有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物权平等保护原则,避免了新权利设立对原有物权的侵害,维护了市场预期的稳定性。(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3. . A . 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共利益优先,科学规划地下设施布局,确保城市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坚持科学立法,健全法律法规和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各方行为,提高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开发,最终实现兼具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地下生态城目标。(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地下空间赋能城市发展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规律、保障各类物权、概念的概述等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1题详解】A: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可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A正确。B: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助于构建地上地下相衔接的防灾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韧性,B正确。C: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助于提高土地要
5、素配置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C正确。D:城市地下空间本身是既有的,开发利用只是对其进行挖掘和利用,并不会增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天然蕴藏量,D排除。故本题选ABC。【2题详解】(1)A:中共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体现党对国家工作的全面领导,A正确。B: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履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B正确。C:“有法可依”指立法层面完善,并不是凭部门意见认定已实现“有法可依”,C排除。D:文件面向全国,不仅针对上海,D排除。故本题选AB。(2)AD:“因地制宜”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D正确。B: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说明要用综合思维方法来兼顾多方面利益,B正确。C:材料并未突出对事物质量互变规律的把握,C排除。故本题选ABD。(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主体是国家完善城市地下空间产权管理的做法,要求运用保障物权的知识,可从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为处理好已设立用益物权与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关系;保护已设立的用益物
6、权可运用用益物权、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知识,说明国家保障既有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新权利设立对原有物权的侵害,维护了市场预期的稳定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3题详解】(1)ABCD:从图中外延关系看,“现状空间量”外延小于“可合理开发量”,二者是种属关系,A正确,BCD排除。故本题选A。(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要实现地下生态城阶段的功能,必须坚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创新机制推动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需要调用我国的经济体制,依法治国等知识,从为什么、怎么做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必须坚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可运用政府的经济职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知识,说明要科学规划,坚持公共利益优先。有效信息:通过创新机制可运用科学立法的知识,说明要健全法律法规和创新体制机制。有效信息:推动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可运用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说明要实现兼具经
7、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地下生态城目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标注文明星空中的中国印记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上获得越来越多支持。4. (多选)春节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价值有( )A. 联结着民族血脉,温暖了岁月B. 传承着中华文化,厚重了历史C. 深蕴着家国情怀,点亮了理想D. 推动着世界大同,丰富了生活5. 申遗成功后的2025年春晚将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融合,开场视觉秀展示16种非遗,观众沉浸式走近北京中轴线,太极拳展现草书书法的神与意中式美学有了新诠释。这些演绎凸显了( )A. 先进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B. 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C. 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相对独立性D. 中华民族道法自然的文化软实力6. (多选)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第78届联大还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意味
8、着( )A. 春节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提升B. 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渐趋扩大C. 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局面D. 联合国积极推进实现多边主义7.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我国共有39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多选)通过长期实践,我国已建立起既符合自身国情、又与国际衔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一大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得到保护。这一体系的形成得益于( )A.市场迎合与泛化开发B.文旅融合与管理研究C.活态传承与社区参与D.政府主导与制度保障(2)(多选)加强非遗保护,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又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由以上两个判断,可有效推理得到:面向未来,加强非遗保护中国更应( )A.申报所有国家级项目,加速扩大列入总数B.尊重本民族历史传统,借鉴优秀文明成果C.以跨文化传播为契机,大量融入别国文化D.以非遗为桥梁和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8. 非遗保护是各民族
9、为强化身份认同、追求传统文化代际传承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春节申遗成功,点亮人类文化的中国时刻,展现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版图中的独特价值。我们以此为契机,珍视文化遗产蕴含的共同价值,以文化之光照亮文明互鉴的未来,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篇章。结合材料,综合所学感悟我国弘扬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答案】4. ABC 5. B 6. AB 7. . BCD . BD 8. 我国弘扬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从文化传承角度,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弘扬非遗能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如春节申遗成功让人们更深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从国际交流角度,非遗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非遗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 流互鉴。例如春节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增进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展现 了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版图中的独特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文化力量。从社会发展角度,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如春晚对非遗的演绎,能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助力经济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春节”申遗成功考点考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4题详解】ABC:春节作为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情感,联结民族血脉,传承中华文化,深蕴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二模)政治试题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二模)政治试题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