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上海黄浦区二模生物试卷(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2“单选”指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指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为正确答案;“编号选填”指每空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正确答案。1. 塞罕坝的生态治理历史上地处河北的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但清末开围放垦后树木被大肆砍伐,到20世纪50年代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林场,经过三代林场建设者50多年的艰苦植树造林,让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生态优良的“天然氧吧”,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1)将序号补充到图1中,以完善塞罕坝经历的群落演替过程_、_、_、_、_、_。(编号选填)生产者减少树苗成活动植物占据新的生态位动物失去栖息地水土流失水土保持(2)图1中的阶段1和阶段2所属的演替类型分别属于_。A.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B. 次生演替、初生演替C. 初生演替、初生演替D.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建设初期科研人员发现塞罕坝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
2、快速成林的华北落叶松,遂大量种植。数年后,当地的华北落叶松爆发大规模松毛虫虫害。林场通过引入可为杜鹃等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的白桦树,构建“落叶松松毛虫杜鹃”食物链进行治理。(3)图2表示“落叶松松毛虫杜鹃”食物链中的部分能量流动过程。AE中,表示被松毛虫同化吸收后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算式表示为_100%。(用图中字母表示)(4)引种白桦树后,短期内杜鹃种群密度上升,这主要是由_增加导致的。A. 出生率B. 死亡率C. 迁入率D. 迁出率(5)通过引入白桦来缓解虫害的生态学原理是_。(编号选填)物种多样性增加,恢复力稳定性提高栖息地类型增加,承载更多动物物种种间关系更复杂,能量流动的通道更多群落植被形成更复杂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种间竞争加剧,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增大自我调节、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越强(6)林场研究员在利用引诱剂诱杀松毛虫的过程中,发现重点诱杀一种性别的虫比同时诱杀雌、雄虫的效果更好,其生态学原理是_。森林的天然更新是林场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为探究塞罕坝人工华北落叶松林的天然更新情况,研究人员对不同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
3、松的株数)区域的华北落叶松幼苗进行调查,各年龄的幼苗株数如图3。(7)据图3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A. 适度的砍伐有助于林场的可持续经营B. 调查结果符合种群的“J”型增长模型C. 林分密度1050株/hm2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最高D. 林分密度和天然更新能力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1) . . 或 . 或 . . 或 . 或 (2)D (3) . B . E/A (4)C (5) (6)性别结构被破坏,出生率下降 (7)A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枃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小问1详解】历史上地处河北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但清末开围放垦后树木被大肆砍伐,到20世纪50年代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林场,经过
4、三代林场建设者50多年的艰苦植树造林,让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生态优良的“天然氧吧”,该过程塞罕坝地区经历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 其中和可以互换,和可以互换。【小问2详解】图1中的阶段1和阶段2均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这两个阶段演替的起点均保留了土壤条件。【小问3详解】图2表示“落叶松松毛虫杜鹃”食物链中的部分能量流动过程。AE中,A表示松毛虫的同化量,B表示被松毛虫同化吸收后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为松毛虫的粪便量,D表示松毛虫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E表示松毛虫流向杜鹃的能量,因此,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算式表示为E/A100%。【小问4详解】引种白桦树后,为杜鹃鸟提供了栖息地,因此,杜鹃大量迁入,使得短期内杜鹃种群密度上升,即这主要是由迁入率增加导致的,即C正确。故选C。【小问5详解】引入白桦树使得杜鹃鸟增多,杜鹃鸟能捕食松毛虫,进而通过种间关系实现了对松毛虫的制约,实现了对虫害的缓解虫害,该过程中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白桦树引入使得群落植被形成更复杂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因而栖息地类型增加,承载更多动物物种,进而使物种多样性
5、增加,使得种间关系更复杂,能量流动的通道更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越强。【小问6详解】林场研究员在利用引诱剂诱杀松毛虫的过程中,发现重点诱杀一种性别的虫比同时诱杀雌、雄虫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重点诱杀一种性别的虫后会引起性别结构被破坏,因而出生率下降,导致松毛虫数量减少。【小问7详解】A、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适度的砍伐有助于林场的幼苗增多,实现可持续经营,A正确;B、调查结果不符合种群的“J”型增长模型,因为随着成年树的增多,幼苗数量在减少,B错误;C、根据图示调查结果不能说明林分密度1050株/hm2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最高,C错误;D、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幼苗数量越少,即林分密度与天然更新能力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D。2. 水稻的抗病性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严重影响世界粮食安全。为筛选出抗稻瘟病的优良水稻品种,研究人员对百香优989、南粳58、新育40、京优48号四个不同水稻品种喷施稻瘟病原菌。相同培养条件下,检测了喷施前(0d)、喷施后3天(3d)、7天(7d)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表示叶绿素吸收的光用于激发出高能电子的比例),结果
6、如表1(*表示与0d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示与0d组有极显著差异)。表1光化学淬灭系数(qP)百香优989南粳58新育40京优48号0d0.4570.0350.3870.0270.4240.0180.3690.0333d0.4120.025*0.3720.0150.3870.015*0.3510.022*7d0.3490.017*0.3630.013*0.3410.015*0.3320.014*(1)qP直接影响的光合作用反应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过程有_。(编号选填)H2OO2五碳糖+CO2三碳化合物ADPATP光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2)用同等光强不同光照射百香优989水稻,下列光照qP最高的是_。A. 白光B. 红橙光C. 绿光D. 紫外光(3)据表1推测,四个水稻品种中抗病性最好的是_。A. 百香优989B. 南粳58C. 新育40D. 京优48号乙烯是水稻自身产生的能够对抗稻瘟病的激素。有研究发现水稻在抵抗稻瘟病侵染时,存在针对不同病原菌的基础抗性(PTI)和仅针对稻瘟病原菌的专化抗性(ETI)两种模式,同时发现了能够加速乙烯产生的蛋白PICI1PTI与 E
7、TI模式下水稻合成乙烯的机制分别如图1甲、乙所示。(4)据图1从下列中,选出能表示水稻PTI和ETI模式下合成乙烯过程的编号并排序:PTI:_、ETI:_(编号选填并排序)。促进乙烯合成抑制MTR酶进入蛋白降解系统病原菌与细胞质膜上受体结合抑制毒性蛋白对PICI1蛋白的降解稻瘟病原菌分泌毒性蛋白进入水稻细胞胞内受体接受稻瘟病原菌毒性蛋白刺激通过信号转导,激活PICI1基因表达PICI1蛋白(5)据图1分析,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A. 水稻稻瘟病抗性是病原菌毒性蛋白与PICI1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的B. 病原菌毒性蛋白受体含量的升高可以提高水稻的乙烯生产量C. 水稻抵抗病原菌的ETI与PTI是两条完全独立的抗病途径D. 水稻的ETI和PTI协同作用,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原菌的抗性(6)据题意和所学知识推测:在水稻对抗稻瘟病时,乙烯的作用可能是_。A. 促进水稻细胞的分裂,补充被稻瘟病原菌侵染的细胞B. 加快被感染的细胞凋亡,减少稻瘟病原菌对植株的侵染C. 加强病原菌毒性蛋白受体的表达,增强对稻瘟病原菌的抗性D. 通过和脱落酸相互拮抗,抑制脱落,提高对病原菌的抗性【答案】(1) (2)B (3)B
8、 (4) . . (5)ABD (6)B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NADPH)。还原型辅酶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小问1详解】已知 qP 表示叶绿素吸收的光用于激发出高能电子的比例,其直接影响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有:水的光解,即H2OO2();ADPATP();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而五碳糖+CO2三碳化合物是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过程;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是暗反应中的能量转换过程。所以 qP 直接影响的光合作用反应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过程有。【小问2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包含了各种颜色的光,红橙光属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的光。绿光基本不被吸收,紫外光不属于光合作用可利用的光。在同等光强下,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用于激发出高能电子的比例相对较高,即 qP 最高,B正确。故选B。【小问3详解】由表可知,在喷施稻瘟病原菌后,南粳 58 光化学淬灭系数 qP 在 3d 和 7d 时与 0d 相比,变化相对最小(没有极显著差异,其他品种都有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南粳 58 在受到稻瘟病原菌影响后,其叶绿素吸收光用于激发出高能电子的比例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其受病原菌的影响较小,抗病性最好,B正确。故选B。【小问4详解】PTI 模式:根据图 1 甲,PTI 模式下,首先是病原菌与细胞质膜上受体结合,通过信号转导,激活PICI1基因表达PICI1蛋白,抑制MTR酶进入蛋白降解系统,最终促进乙烯合成,所以 PTI 模式下合成乙烯过程的编号
《2025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ligh****329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