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小学四上教案【科学(教科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教学设计
3页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4.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教学难点:会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聚焦(一)聚焦问题1.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初步感受橡皮筋产生的弹力。2.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学生根据前面课程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思考问题。探索(一) 橡皮筋的安装位置1.橡皮筋安装在小车的哪一位置更合适。小车要行驶需要车轮转动,而车轮与车轴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将橡皮筋缠绕在小车的轴上。(二) 组装橡皮筋小车1.组装橡皮筋驱动小车利用材料组装小车,转动车轮,使橡皮筋缠绕。试着驱动小车。2.研讨: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认识弹力,橡皮筋伸长产生弹力,驱动小车运动。(三)研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1.思考问题,提出猜想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越远?2.设计实验:缠绕不同圈数对比小车行驶距离3.开展验证实验4.观察: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5.分析数据,形成认识: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更远。6.研讨: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拓展1.尝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在橡皮筋下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我们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小结1.认识了弹力: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2.学习了利用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驱动小车的方法。3.探究了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之间的关系。
《2025年小学四上教案【科学(教科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教学设计》由会员学****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小学四上教案【科学(教科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教学设计》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