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1课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小问题及教学目标小问题:1.春天的植物和环境有哪些变化?2.画家常用哪些色彩表现春天的美景?3.如何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春天的美?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植物和环境变化,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画家表现春天色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指导学生用点、线、面等元素创作春天的绘画或手工作品,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教学重点观察并总结春天的植物和环境变化特征。学习用不同表现方式呈现春天的美。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描绘春天,展现春天的活力与美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艺术作品。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供学生课堂创作使用。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春天植物的观察结果。制作教学课件,包含春天的图片、艺术作品图片及相关动画或视频资料。提前准备好绘画本和常用绘画工具。可以自带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小物件或照片,用于课堂分享。在授课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观察和表现。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室四周布置一些春天元素的装饰,如花朵剪纸、
2、绿色藤蔓等,或是在黑板上绘制一些有关春天主题的板绘,营造春天的氛围。播放轻柔的春天音乐,如春野等,让学生在进入教室时就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环境中。学生在充满春天氛围的教室中,感受环境带来的变化,进入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问题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提问:“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发现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引出课题:“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柳树发芽了”“花开了”“湖水解冻了”等。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一(艺术欣赏)展示教材中的盛开的苹果树和万春集庆图册之一,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和景物,提问:“画家是如何用色彩表现春天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观点。拓展展示其他国内外画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画家在色彩、构图、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春天绘画表现的理解。认真欣赏艺术作品,与小组成员讨论画家表现春天色彩的方式
3、,如运用明亮、鲜艳的色彩,绿色表现生机等,推选代表发言。记录自己欣赏作品后的感受和发现,对比不同作品的特点。艺术作品欣赏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让学生学习画家的表现手法,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借鉴。环节二(感知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寻找春天的足迹”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如花朵的颜色、树叶的形状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用手触摸植物,感受春天植物的质感,用鼻子闻一闻花朵的气味,全方位感知春天。参与“寻找春天的足迹”活动,仔细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花朵颜色、树叶形状等特征,与同学交流发现。用各种感官感受春天,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桃花的花瓣很柔软”“油菜花有淡淡的清香”等。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变化,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加深对春天的理解。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春天更细腻的感受,使学生在创作中有更多的情感表达。环节三(创意实践)示范用点、线、面画春天的叶子,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叶脉,用密集的点表现叶子的纹理等。展示一些用点、线、面表现春天叶子的优秀
4、学生作品或创意图片,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布置“用点、线、面画一画春天的叶子”的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观看老师示范,学习用点、线、面绘画的技巧,思考自己要创作的叶子形状和色彩搭配。进行绘画创作,大胆运用点、线、面表现春天的叶子,发挥创意,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示范绘画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降低创作难度。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环节,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课后拓展组织学生收集材料,如彩色纸张、丝带、树叶、花朵等,制作具有春天气息的装饰品,如花朵手环、树叶书签等,提供制作方法的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绘画作品与制作的装饰品结合起来,布置教室的春天主题展示区。收集材料,根据老师的指导制作装饰品,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造型。参与教室展示区的布置,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们共同营造充满春天氛围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将美术创作延伸到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共同布置展示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5、精神和审美应用能力。教学反思优点教学过程设计丰富多样,通过问题导入、感知体验、艺术欣赏、创想实践和活动拓展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美术表现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创作、评价和拓展活动中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多种能力。结合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和春天的热爱,将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问题在户外观察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观察不够细致,今后应提前规划好观察路线和时间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观察。对个别绘画基础较弱的学生指导不够深入,其作品效果不太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步提高美术技能。作业设计1.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一幅以“春天的景色”为主题的作品,要求画面中至少包含三种春天的元素(如花朵、树木、动物等),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点、线、面和色彩知识进行表现。2.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包括春天的景色、声音、气味等,字数不少于200字。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发言、小组活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表扬和鼓励。2.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从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创意构思、画面整洁等方面进行打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作品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3.评价学生的短文写作,从内容丰富性、语言表达、描写生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出优秀短文在班级内朗读分享。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由会员hu****a8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