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于人类而言,“逝去之物”总具有独特的魅力。人们难以遏制对“起源”的遐想,并做出夸父追日般的追问。文物既旧也新,它不仅可以证实或证伪我们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想象,更重要的是复活了被遗忘之文明的璀璨艺术,让那些不可替代的美再次绽放。透过文物,我们也能感受到古老文明生命的脉动,那些我们曾认为互相隔绝的古老遗迹,竟有那么多“心有灵犀”之处。比如两件不能正常使用的杯子,一件是庞贝古城遗址出土的公元1世纪鹿角形来通杯,另一件是出土于中国二里头遗址的青铜爵,它们都是青铜材质。庞贝遗址的鹿角形来通杯没有足,所以无法站立。当然它不是用来正常饮酒的,如若是饮酒也是罚酒,要一口气喝完。在古波斯
2、以及西亚地区,来通是在仪式上使用的礼器,后来也传到了古希腊。当时的人们在祭祀中要举起来通杯将酒一饮而尽,以向神明致敬。青铜爵是影视剧中常见的饮酒器,但历史中的青铜爵只用于礼仪活动。爵中盛放一种用黑黍加郁金草酿造而成的鬯酒,据记载“芬芳条畅以降神”,这种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的酒。东西方两件特殊器形的青铜杯状物都用于祭祀仪式,虽分别属于不同的文明,但在遥远的两地承担着相似的功能。历史上关于夏代的记录稀少,在夏遗址被发现之前,人们只听说过大禹治水之后成为部落首领建立夏。在考古证据较少的岁月中,一些外国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一度提出了质疑。但随着徐旭生先生的考古队发现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历史面纱逐渐被揭开。二里头遗址目前发掘的有已知最早的青铜礼器、代表王权的青铜钺、大量的兵器以及制作精美的玉器等。只有发展到国家等级,才会使用这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器物,它们的出土让我们更加确定夏王朝的历史。可以说,这些艺术文物证明了夏代礼制文明是高度发展的。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宫殿、道路网络、祭祀区、铸铜作坊等遗迹,并发现这些区域井然有序,具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其中,宫殿区规模较大,有点类似“故宫”的功能。这
3、不禁让我们想到文献中提到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都城选址标准。二里头遗址位于伊洛平原,属于黄河水系,南靠嵩山,北临太行,所以洛阳自古便有“中国”“土中”“中州”等称谓。二里头遗址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其文明影响也蔓延甚广,最终遍布九州。可见文明没有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在悄无声息地与外界联动和交互。(摘编自郭海湖文物中的文明与艺术)材料二:洛阳博物馆藏有一件乳钉纹铜爵,其舒展的古拙之美让人一见难忘。这件铜爵1975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此爵有“华夏第一爵”的美誉。若要尝试理解这件青铜爵本身的功能与历史和艺术价值,我们有必要一起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重回那洛河之滨的中原腹地。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提出传说也有史实根源,只要剥去神话的外表,便可以得出历史。他排比梳理相关文献记载,最终于1959年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被分为四期,根据碳十四测年,从第一期到第四期大约在前1900前1600年间,基本上属于古代文献中的夏代纪年范围之内。由此,一些学者将二里头文化对应的夏文化,但夏王朝的绝对年代问题非常复杂,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也只能作为旁证或者参考,
4、各种争议和新的观点一直存在,但这都不影响二里头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二里头之前,华夏文明还处在城址林立的“邦国时代”;二里头之时,超大型都邑的出现、发达文化的强势辐射,都宣告了“王国时代”的开始。也是从二里头开始,崇拜祖先,崇尚王权的中原礼乐文明开始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几千年后,这件来自二里头的乳钉纹铜爵,仍旧以其俊巧的艺术美感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不断为我们带来有关华夏文明本源的沉思。今天,爵常常与“饮酒器”和“温酒器”等字眼共同出现。但爵的功能究竟为何?爵确实是与酒密切相关的,爵“中有鬯酒”。但若说爵是饮酒器,其口部狭长尖锐的造型显然对饮者不太“友好”;若说爵是温酒器,则好像更有些道理,因为毕竟三足造型利于拢火,且不少出土铜爵的底部带有烟炱。但其实直到魏晋服五石散、饮热酒流行开来,古人才开始由饮冷酒转而饮热酒。古人曾认为它是礼器,说文中提到“爵,礼器也”。孙机先生提出,三足爵大约在西周晚期之前,既用于“歆”又用于“裸”。古人喜嗅香气,所以通过加热爵中鬯酒,使其散发出香气祭祀神灵,这种仪式被称为“歆”;“歆”之后再将爵中未蒸发完的鬯酒浇灌到铺在地面的茅草束上,以“灌地之礼
5、”求神,称为“裸”。青铜爵是华夏礼乐文明的象征,而“爵”这一中国独有的器型,更是意蕴深远。它无疑是与酒文化和祭祀文化紧密相连的青铜酒器的代表之一。从周代开始,“爵”字更是开始出现在了地位等级称呼中,例如“公爵”“伯爵”等。同样地,“爵”在后世虽然已不具备祭祀或日常使用的功能,却仍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宝贵符号流传下来。(摘编自李宏洁二里头文化乳钉纹铜爵)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物的价值非凡,它不仅可以佐证历史的记忆和想象,还能更新旧日的文明。B. 二里头遗址内宫城区井然有序且等级分明,契合文献中的都城选址标准。C. 二里头遗址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促使其文明开始与外界联动和交互。D. 青铜爵口部狭长尖锐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倾倒酒液到茅草束上以完成“裸”礼。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庞贝来通杯与二里头青铜爵功能相似,说明空间限制难以阻绝文明间的“心有灵犀”。B. 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青铜礼器和宫城遗址等证明,夏代已具备国家形态的文明特征。C. 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年代测定虽然有参考局限,但却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D. 爵从
6、祭祀的礼器演变为地位等级的象征,体现了周代对夏商礼乐文明的继承与发展。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分析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古代文明在礼仪制度和艺术发展方面的高度成就。B. 材料二先回溯中华文明的起源,接着说明乳钉纹铜爵的造型,并探讨了其功能与历史和艺术价值。C. 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探讨文物对文明的复话,材料二则按照时间顺序追溯乳钉纹铜爵的礼制演变。D. 材料二中孙机对“歆”与“裸”仪式的考证,可以佐证材料一中关于青铜爵用于礼仪活动的观点。4. 乳钉纹铜爵堪称华夏文明的重要代表器物。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理由。5. 材料二指出,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这一评价的依据。【答案】1. B 2. C 3. C 4. 历史年代久远:乳钉纹铜爵1975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为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文化内涵丰富:它与华夏文明的酒文化、祭祀文化紧密相连,并且从周代开始,“爵”字还出现在地位等级称呼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华夏礼乐文明的象征。 5
7、. 填补夏文化考古的空白,为文献记载的夏王朝提供实物佐证,推动中华文明溯源研究。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礼器、宫城遗迹等,表明夏代已进入国家文明阶段。标志早期中国从城址林立的“邦国时代”迈向统一王朝的“王国时代”。从二里头开始,崇拜祖先、崇尚王权的中原礼乐文明开始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以文物为切入点,展现了考古发现对文明研究的重要意义。材料一通过对比庞贝来通杯与二里头青铜爵,揭示不同文明在祭祀礼仪上的共通性,并着重论述二里头遗址对证实夏文明的关键作用。材料二则聚焦乳钉纹铜爵,深入探讨其礼器功能与文化象征,呈现了从“邦国时代”到“王国时代”的文明跃迁。两文相辅相成,既体现了文物作为文明载体的独特价值,又彰显了二里头遗址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里程碑地位。【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更新”错误,根据材料一“文物既旧也新,它不仅可以证实或证伪我们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想象,更重要的是复活了被遗忘之文明的璀璨艺术,让那些不可替代的美再次绽放”可知,文物是“复活”文明,而非“更新”文明。C.“促使”强加因果。材料一只是说二里头遗址在地理位置
8、上有优势,其文明影响蔓延甚广,但并没有表明是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才促使其文明开始与外界联动和交互,属于强加因果。D.内容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提到“古人曾认为它是礼器歆之后再将爵中未蒸发完的鬯酒浇灌到铺在地面的茅草束上,以灌地之礼求神,称为裸”,但并没有说青铜爵口部狭长尖锐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完成“裸”礼,无中生有。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直接证据”有误,材料二是说“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也只能作为旁证或者参考”。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材料二则按照时间顺序”错,材料二整体是依历史溯源、功能争议再到礼制意义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只有第三段才是基本按时间顺序在介绍乳钉纹铜爵的情况。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历史年代久远:材料二中提到“乳钉纹铜爵 1975 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其铸造于中国夏朝时期,为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是夏代青铜冶铸技术的实物见证,开启了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久远的年代,使其成为华
9、夏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让人们能够通过它窥探到早期华夏文明的诸多特征。文化内涵丰富:从酒文化和祭祀文化来看,材料二中指出“青铜爵是华夏礼乐文明的象征,而爵这一中国独有的器型,更是意蕴深远。它无疑是与酒文化和祭祀文化紧密相连的青铜酒器的代表之一”,“古人通过加热爵中鬯酒,使其散发出香气祭祀神灵,这种仪式被称为歆”。从社会等级制度方面,材料二中提到“从周代开始,爵字更是开始出现在了地位等级称呼中,例如公爵伯爵等”,材料中也有“青铜爵通常在祭祀活动中被用作浇酒敬神的礼器,后来成了功勋、等级特有的标志,爵位也成了古代贵族等级划分的依据”,这些都表明乳钉纹铜爵与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结构,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象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填补夏文化考古空白:材料一中提到“历史上关于夏代的记录稀少,在夏遗址被发现之前,一些外国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一度提出了质疑。但随着徐旭生先生的考古队发现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历史面纱逐渐被揭开”,说明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实物证据,填补了夏文化考古方面的空白,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溯源研究。表明进入国家文明阶段:材料一指出“二里头遗址目前发掘的有已知最早的青铜礼器、代表王权的青铜钺、大量的兵器以及制作精美的玉器等。只有发展到国家等级,才会使用这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器物”,同时材料二也提到“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夯土基址为代表的宫室制度、以中型墓葬为代表的各级墓葬所显示的墓葬制度等,表明代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宫廷礼制、礼乐制度已经形成,国家已经出现”,这些都说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礼器、宫城遗迹等能够证明夏代已进入国家文明阶段。从“邦国时代”迈向“王国时代”:材料二明确提到“二里头之时,超大型都邑的出现、发达文化的强势辐射,都宣告了王国时代的开始”,“二里头文化向四方强势扩张、辐射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二模语文(解析版)》由会员刚**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二模语文(解析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