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旅游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它通过视频化社交媒体在多个维度对地方产生影响,哈尔滨冰雪文化、淄博烧烤贵州台盘村 BA等均是在此推动下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实例。据此完成13题。1.视频化社交媒体对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 )提供展示推广平台 创新旅游过程体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增加资金技术投人A. B. C. D.2.从旅游新质生产力的角度看,哈尔滨等地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原因是( )A.基础设施完善 B.旅游市场广泛C.旅游产品创新 D.自然景观迷人3.旅游
2、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当地( )A.生态保护 B.技术革新C.租金降低 D.文旅融合【答案】1A 2C 3D【解析】1视频化社交媒体对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为哈尔滨冰雪文化、淄博烧烤等提供了展示推广平台,创新了旅游营销模式,使旅游生产力不再局限于线下,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 A。2旅游新质生产力创新了旅游产品,激活了地方的主体服务意识,故选C3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将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有利于当地文旅融合,创新旅游模式,故选D。武汉都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联动周边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集合体。该都市圈以武汉主城区为核心圈层(025千米),将其外围城区作为内圈层(2550千米),周围其他县市作为外圈层(50100千米)。目前已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都市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图1示意19902022年武汉都市圈制造业空间扩散与集聚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图14.武汉都市圈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 )A.19902010年,多集中在内圈层B.20102018年,企业沿河流分布C.20182022年,形成多个增长极D.199020
3、22年,空间上趋向均匀5.武汉都市圈形成后会( )A.增强核心圈层的集聚作用 B.提升武汉的城市竞争力C.减弱周边城市的区位优势 D.实现都市圈的均衡发展【答案】4C 5B【解析】41990-2010年,制造业多集中在核心圈层内,在内圈和外圈零星分散个别制造企业;2010-2018年,内、外圈层中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多沿交通干线分布,并向交通沿线集聚;2018-2022年,制造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多,企业核心聚集区增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多个增长极。从1990年2022年,武汉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依然是不均匀的。故选C。5中心城市武汉在都市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遇,从而提升武汉的城市竞争力,B正确;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会逐渐被周边城市分担,A误。周边城市发展水平提高,吸引企业的区位优势增强,C错误。武汉都市圈形成后有利于促进武汉都市圈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而不是实现都市圈的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B。江苏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图2)位于京杭运河与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工程采用上槽下洞结构,上部航槽承接京杭运河,下部15孔涵洞沟通了淮河入海水道据此完成67题。图26.
4、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修建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地质条件复杂 B.河流水系紊乱C.船只通航量大 D.水土流失严重7.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建成后的主要作用是( )A.改善南水北调东线项目的水质 B.方便淮河船只出人大海C.方便京杭运河船只转向到淮河 D.保障淮河汛期泄洪顺畅【答案】6B 7D【解析】6淮安位于京杭运河与淮河交汇处,各河段汇集于此,流向、流速、流量不同,水系较紊乱,为保障运河正常通航以及淮河正常入海故而修建水上立交枢纽工程,B正确。地质条件复杂、船只通航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不是该工程修建的主要原因。故选B。7水上立交枢纽工程建成后,淮河水可以顺下部涵洞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有效保障了淮河的泄洪,D正确。该工程不能改善流域水质,A错误。水上立交枢纽下部是淮河入海水道涵洞,用于行洪,不能通航,B错误。水上立交枢纽无法转运京杭运河与淮河的船只C错误。故选D。河流三角洲形态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水动力因素尤为重要,图3示意三种三角洲形态,据此完成810题。图38.随着海洋作用(波浪和沿岸流)的影响增强,主要形成的三角洲形态为( )A.尖头状 B. 扇状C.尖头状和鸟足状 D.扇状和
5、鸟足状9.下列河流入海口三角洲形态为扇状的是( )/A.密西西比河 B.钱塘江C.尼罗河 D.亚马孙河10.尼罗河三角洲多汊道,与其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 B.流量变化较大C.河道下切严重 D.人工开挖水渠【答案】8A 9C 10B 【解析】8尖头三角洲是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形成,河流以单股水流入海,只有主流出口处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呈尖形向外伸长。故选A.9扇状三角洲形成于入海河流含沙量高、河道分汉并经常改道、水深较浅的河口区,由泥沙均匀地向海堆积而成,尼罗河满足以上条件,故选C。10尼罗河三角洲由于地势平缓,流水缓慢,泥沙沉积,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水量大时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汉道。故选B。秦巴山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图4)。据此完成1113题。图411.神农架南坡常绿阔叶林带的带幅宽度比光雾山南坡大的原因有( )水热条件充足 山体高度较高 相对高度较大 基面高度较低A. B.C. D.12.
6、太白山南坡无常绿阔叶林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基面高度13.太白山针叶林带带幅宽度坡向分异不明显,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神农架南坡和光雾山南坡基带都是常绿阔叶林带,但因神农架比光雾山所处位置更偏东南,山麓水热条件更充足,且神农架基面高度较低,所以神农架南坡常绿叶林带的带幅宽度比光雾山南坡大。故选D。12和位于大巴山区的光雾山、神农架相比,太白山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故选A。13.随海拔升高,南北坡面积减小,坡面相互影响增强,水热条件差异小,即坡面环境差异小,所以太白山针叶林带带幅宽度坡向分异不明显,故选B。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汾河谷地,北、西、东三面环山,受地形影响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图5是太原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多年实测风的风频变化(数值越大,频率越高)。据此完成1416题。图514.太原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所在地( )A.谷风时间更长 B.风向在正午转换C.山风为偏北风 D.夜间的风速较大15.一年中,当地谷风持续时间较长的季节是( )A.春季
7、 B.夏季C.秋季 D.冬季16.冬季当冷锋过境太原时,该气象站可观测到( )A.偏北风增强 B.偏南风增强C.强对流天气 D.雾霾污染重【答案】14C 15B 16A 【解析】14根据山谷凤原理,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据图可知,太原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白天主要盛行偏南风,夜间主要盛行偏北风,且山风时长更长;山谷风转换时间有两段,一段在上午,一段在下午;无信息显示风速。故选C。15夏季白昼更长,太阳辐射最强,山坡受热程度高,导致山坡和山谷之间的热力差异非常显著,使山坡和山谷的温差大,空气对流强烈,风向从谷地吹向山坡的趋势也最为明显,谷风的势力最强且持续时间较长,从上午太阳升起后不久开始,一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后一段时间才会逐渐转变为山风。故选B。16冬季在冷锋过境时,因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山风(偏北风)风速可能会增大;冷空气会在汾河谷地汇集,对流运动减弱:当地工业排放或居民取暖排放的污染物会被大风吹散,使雾霾污染减轻。故选A。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横断山脉中段的四川省乡城县(图6)河谷两岸分布着6000多座墙体为白色的方形碉房白藏房。白藏房由黏土夯筑,为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其建筑时间一般选择在少雨而温暖的晚秋和早春,以利于墙体的快速夯筑和干燥。白藏房墙体较厚,整体为梯形,外墙向内倾斜,内墙垂直,屋顶为平顶(图7)。每年收获季节,当地人会将山上的白垩土(松软的石灰岩)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酥油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 图6 图7(1)说明当地人选择晚秋和早春建筑白藏房的原因。(6分)(2)分析当地人选择白垩土作为原料的原因。(6分)(3)指出白藏房设计的合理性。(4分)【答案】(1)(6分)晚秋和早春为农
《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地理(云南卷)(解析版)》由会员mw****2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地理(云南卷)(解析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