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0

22页
  • 卖家[上传人]:城***
  • 文档编号:601115891
  • 上传时间:2025-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11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0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24青岛开学)如表是某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井冈山的斗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B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D人民统一战线的发展2(2024春南宁期末)据统计,1934年中央苏区95%以上的工人加入了工会,工会和农会是苏区乡村最基本的群众组织,其他组织在此基础上,按性别、年龄、职业等组建而成。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积极开展党的政治教育工作B重视推进根据地的组织建设C重点解决群众团体的分散性D关注调动社会中间阶层力量3(2024道里区开学)1925年毛泽东提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此后两年,政治周报对沙面罢工、五卅运动等重大事件进行了大力宣传,有力地反击了买办阶级主办的报纸。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A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紧迫性C保持合作中组织上的独立性D重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启蒙4(2024南京二模)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农委制订

      2、目前农运计划,指导各地农民运动的开展,一个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迅猛开展起来。此时农民运动的开展()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支援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5(2024青岛开学)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中国近代某次运动发展的情况时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激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这场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一二九运动6(2024天津模拟)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提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例如:在湘鄂赣地区颁布“不准女人裹小脚”“加大剪头发的力度”等法令,并取消了“童养媳”和“侍女”的规定。苏区政府意在()A解放群众思想B推动经济发展C进行文化建设D提升生活质量7(2024浙江开学)1928年,井冈山村民邱启山写下一副对联,上联:“分田不忘共产党”,下联:“幸福牢记毛委员”,横批:“共产党万岁”。这表明()A共产党反“围剿”取得效果B八七会议的方针得到了贯彻C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不得人心D农民群众积极拥护边区政府8(2024春湖北期中)1

      3、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全国各地在每年的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卫生运动,运动的标语是“注意卫生是民族独立的基本条件!”“注意卫生可以强健身体!”“强身健体就是强种救国!”等。这说明了()A国民卫生观念得到普及B政府强调卫生运动的政治价值C西方医学知识深入人心D民族独立需要健全的医疗体系9(2024秋重庆月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民间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与创作。彭湃就将客家山歌改编为“日头出来对面山,欢送阿郎去打战,打了胜仗阿郎返,伢爱手枪和炸弹”。此类歌谣的涌现()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B点燃了广大民众战斗的热情C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D反映了中共宣传革命的智慧10(2024秋重庆月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明确提出共和国的性质是“工农兵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政权”,以“联合全世界被压迫的民众起来推翻世界帝国主义的统治”为目的,确定与苏联结成巩固联盟,提出“彻底的民族自决”等外交政策。该宣言()A推动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打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D可以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借鉴11(2024衡阳县校级

      4、开学)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12(2024锦州模拟)陈独秀在1923年底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又说:“中国工人阶级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大多数还沉睡在宗法社会里”。上述言论()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肯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意义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促进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13(2024葫芦岛一模)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所属许克祥部“搜捕共产党徒三千余人,封闭共产党机关七十余处”,同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指责工农运动“阳冒国民革命之名,阴布全国恐慌之毒”。这表明()A中国的革命局势不断恶化B中共革命路线已经调整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D国民革命运动处于高潮14(202

      5、4河北开学)1934年4月,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在汉口成立,以“供给资金,复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之改良进步”为宗旨。1935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其统一为中国农民银行。这()A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C客观上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D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15(2024茂名一模)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16(2024日照开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钨矿开采及招商工作,准许私人资本承租开采,引进白区私商开采。通过中央政府自主开采和引进私人资本,苏区钨矿贸易不断发展壮大。此举旨在()A尝试建立完备的产业体系B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C服务苏区物资保障的大局D利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17(2023秋呼和浩特期末)1915年,民国政府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游民习艺

      6、所章程,收容贫苦无依者和性行不良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以德国1943年颁布的社会救济法为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但是,这些做法都收效甚微,出现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B西方经验不适合中国发展需要C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D新文化运动并未彻底唤醒民众18(2024黑龙江模拟)国民革命时期,李大钊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民主义”这两种理论“可以联合成一贯”,“中山主义者也就是列宁主义者”。其主要依据是二者()A具有相同阶级属性B强调社会主义革命C最终奋斗目标一致D面临相同革命任务19(2024淮北二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区公所是地方自治系统的最高层级,以便加强县与乡镇的联系。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1934年国民政府在江西、福建等五省推行分区设署,将区公所改造为区署,纳入国家正式行政体系。这一调整()A完善了国家行政治理体系B旨在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C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的变化D使国家行政效率得以提高20(2023秋杭州期末)毛泽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曾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下

      7、表这首诗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A全国掀起“大革命”运动B全国工人运动高涨C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1(2024春海淀区校级期末)红色歌曲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传播革命思想的有效方式。下列四首红歌其诞生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朱德来会毛泽东打倒列强除军阀千里跃进大别山黄河大合唱ABCD22(2024春洛阳期末)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鉴于安源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陆续到安源考察,并做出如下决定:兴办平民学校,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创办工人俱乐部。这反映了建党初期()A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安源成为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心C已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23(2024湖南模拟)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赶赴湖南,在湘赣边界组织领导了()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24(2024丰顺县模拟)孙中山考察俄国革命党组织时,

      8、发现其根本纲领与他提倡的“三民主义”大同小异,因此,“早就承认列宁是他的同志”。1923年,孙中山与列宁的代表越飞共同发表宣言,声明两国在各行其主义的条件之下,共同合作。这表明,孙中山()A决心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B接受了马克思主义C继续探求民族复兴的救国方案D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二材料题(共1小题)25(2020越秀区校级三模)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材料二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 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

      《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0》由会员城***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高考历史训练10》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