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拿来主义教学背景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关于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鲁迅杂文的特点、论证方法以及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孱头、混蛋、废物)等知识点。通过对文章中的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进行分析,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在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得到锻炼,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吸收外来文化,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鲁迅杂文的学习,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和背诵重要段落,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文本分析和互动探究,掌握鲁迅杂文对现象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议论形象化的特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鲁迅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赏析其幽默讽刺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比喻,提升审美鉴赏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 “拿来主义” 精神,培养文化责任感。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鲁迅杂文 “高度抽象概括” 与
2、 “形象化议论” 的写作特点,能够通过文本分析,把握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本质提炼和艺术表达。(2)深入领会 “拿来主义” 的核心思想,学会在批判中树立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并能够结合现实情境,运用 “占有、挑选、使用、存放、毁灭” 的方法论进行实践思考。教学方式与策略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阅读法、讨论法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提到鲁迅,许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有些畏惧,因为语文有 “三怕”。但是,这篇文章其实非常有趣,我们不必感到紧张。(教师可以在此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的小故事或趣闻,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实际上,鲁迅的杂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既深刻又形象。“拿来” 这个词本身就很形象。鲁迅自己曾经说过:“论时事不留情面,砭痼弊常取类型”,这不仅表达了他写杂文的态度,也说明了他的写作手法。他经常通过对对象的高度概括和分类,将特征转化为典型的形象,从而让读者深刻理解。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鲁迅杂文的这个特点。二、分析文章内容,体会鲁迅杂文特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景和主题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来看第一段:“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
3、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请一位学生朗读此段,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请大家思考:文章开头提到的 “闭关主义” 和 “送去主义” 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闭关主义是指自己封闭起来,不让外界的文化进入;送去主义则是指将自己的文化产品送到国外展示。作者为什么批评这两种主义?(生:这些做法导致了国家的落后和文化的贫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闭关政策是否有效?送去主义有什么弊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 分析文章中的几种 “主义”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文章中提到的其他的 “主义”。闭关主义:文章中是怎样描述闭关主义的?(学生阅读并回答)“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丧权辱国”闭关主义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送去,送来。”这种做法有什么问题?(生:闭关自守最终还是被迫开放,反而带来了更多问题)教师进一步提问:闭关政策为什么会失败?它反映了什么深层次
4、的问题?送去主义:作者又是如何描述送去主义的?“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请大家找一找这段话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送去主义的文化贫乏?(学生讨论)“诚惶诚恐地捧,描摹丑态;古画和新画加起来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过去,太可怜了,太寒酸了,这就暗示出中国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没什么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了。”还有哪句话也表现了这种文化上的贫乏?(生:快到没什么可送的地步了,只好活人替代了古董)教师进一步引导:送去主义背后反映了什么心态?这种心态对国家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送来主义:作者对送来主义是如何描述的?“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些东西带来了什么危害?(生:经济损失,精神颓靡)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 “抛给” 而不是 “抛来”?(生:“抛给” 表示目的,就是要给你,这一定是别有企图的)教师进一步引导:送来的东西真的好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负面影响?3. 理解 “拿来主义” 的内涵文章最后,鲁迅提出了他所倡导的 “拿来主义”。我们一起来看第八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
5、,有一间大宅子,祖上曾辉煌过一番,现在是一副空架子,但是,总该有人住进去。”请大家朗读这段文字,并思考:什么是 “拿来主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鲁迅认为,应该主动选择和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是被动接受。作者是如何比喻对待外来文化的几种错误态度的?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恐惧混蛋: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废物: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全盘接受什么才是正确的态度?(生: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教师进一步引导:鲁迅提出的 “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实践?4. 总结与讨论教师总结:通过分析文章,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杂文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他对不同 “主义” 的批判,最终提出了 “拿来主义” 的观点,鼓励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具有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请大家思考:鲁迅先生的 “拿来主义” 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意义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虽然时代在变化,但鲁迅先生的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糟粕,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三、再读体会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深度。请一位学生为大家朗读最后一段,其他学生跟读并感受其中的深刻含义。四、延伸请同学们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思考并讨论: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 “拿来主义”?(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可以通过实例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面对。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认识到 “拿来主义” 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态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课后作业(1)分析并归纳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对外来文化所持的 “拿来主义” 的态度,并尝试用比喻论证或因果论证的方法,对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进行简短的分析。(2)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中任选一种 “主义”,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或学习经历,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评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清***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