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屋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惮烦难的,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转具一种美术风格。屋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际,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檐,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几乎可以说它便是结构法所促成的。如何是结构法所促成的呢?简单说,例如“庑殿”式的屋瓦,共有四坡五脊。正脊寻常称房脊,它的骨架是脊桁。那四根斜脊,称“垂脊”,它们的骨架是从脊桁斜角,下伸至檐桁上的部分,称由戗及角梁。桁上所钉并排的椽子虽像全是平行的,但因偏左右的几根又要同这“角梁平行”,所以椽的部位,乃由真平行而渐斜,像裙裾的开展。这个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
2、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是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例证。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这斜度之由来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再增加第二层檐椽,这层檐甚短,只驮在头檐椽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总的说起来,历来被视为极特异神秘之屋顶曲线,并没有什么超出结构原则和自然演进之处,同时在美观实用方面均是非常的成功。这屋顶坡的全部曲线,上部巍然高举,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屋顶部分,一跃而成为整个建筑的美丽冠冕。既讲到屋顶,我们当然还是注意到屋瓦上的种种装饰物。上面已说过,雕饰必是设施于结构部分才有价值,那么我
3、们屋瓦上的脊瓦吻兽又是如何?瓦上的吻兽和走兽,无疑的,本来也是结构上的部分。现时的龙头形“正吻”古称“鸱尾”,其所以为鸱尾者还带着一点象征意义,因有传说鸱鸟能吐水,拿它放在瓦脊上可制火灾。走兽最初必为一种大木钉,通过垂脊之瓦,至“由戗”及“角梁”上,以防止斜脊上面瓦片的溜下,唐时已变成两座“宝珠”,在今之“戗兽”及“仙人”地位上。后代鸱尾变成“龙吻”,宝珠变成“戗兽”及“仙人”,尚如增“戗兽”“仙人”之间一列“走兽”,也不过是雕饰上变化而已。南方屋瓦上多加增极复杂的花样,完全脱离结构上之任务,纯粹的显示技巧,甚属无聊,不足称扬。(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材料二: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极其珍贵的历史传承和记忆。木结构之所以在我国建筑史上长期居于主要地位,在于它的取材、运输、加工都比较容易。木结构还具有分间灵活、门窗开设自由等实用上的优点。因而在长期发展中,它达到了日臻完美的地步。木结构固然有易朽易燃的缺点,但是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即使毁坏,重建也比较容易。木结构建筑的巨大规模,并不仅靠单体建筑的体量来解决,而是以组合体组群
4、出现,由各个单体建筑组成“院落”;而在组合中主次分明,既减少了由于建筑庞大的单体建筑而带来的技术上的复杂性,又解决了大规模建筑包含的多种功能需求。可以说,建筑组群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和卓越的创造。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房屋的面积越大,屋顶也就越高大。这种屋顶不但体形硕大,而且还是曲面形的,如紫禁城宫殿的屋顶就是典型的大屋顶。当然,欧洲一些国家的乡村也有许多木结构的农舍,它们的屋顶也很大,但屋顶面和屋檐都是笔直的,它们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屋顶。古代文人将大屋顶形容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如翚鸟展翅高飞,笨重的屋顶变得轻巧,这是古代匠人的一种创造。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和杰出的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建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物。(摘编自贾西莎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中“飞檐”的发明,解决了屋檐低会阻碍光线、檐下溅水等实用性问题,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美学特征。B. 屋瓦上的装饰物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发生变化且
5、呈现出不同的花样,其显露基本结构的功能却始终存在。C. 因木结构比较容易取材、运输、加工,中国古代建筑长期主要以其为主,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古代人民使之日臻完善。D. 古人用他们的能工巧匠将笨拙的大屋顶变得如鸟展翅高飞般轻巧。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屋顶瓦坡全部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随着梁架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 古代建筑的精品,如被视为极特异神秘之屋顶曲线,可以为了实现美观实用的效果,不遵守结构原则。C. 屋瓦上的走兽属于结构上的部分,其作用是防止屋脊上面的瓦片溜下来。D. 在历史上,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和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建造了无数具有研究价值的建筑。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是( )A. 王澍教授设计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整个建筑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木构、青石桥等传统元素也被使用。B. 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山西晋城佛光寺立柱等古建筑,在3D重建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保留下岁月流过的痕迹,精微逼真。C. 2024年7月27日,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
6、遗成功。D. 天都城是一处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小区,内有按照1:3比例缩放设计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并且有“巴黎式花园”。4. 两则材料在阐述中国建筑的屋顶这一核心对象时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 假如你是中国的一名建筑师,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如何将我国民族建筑的特色发扬光大。(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把两粒莲子,放在叶先生身旁高昌11月30日上午10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送别叶嘉莹先生。哀乐声中,叶先生的灵车徐徐推入,安放在紫色雏菊和白色百合簇拥着的美丽莲形花台的中间。灵台的前面是由红玫瑰花瓣组成的巨大的心形图案。此时我胸中也如低回的哀乐,一样澎湃着,一样翻卷着,泛起深深的情感涟漪。主持人在哀伤地诵读告别词,我的心也随着她悲凉的声音,一起追忆那颗芬芳而热烈的诗心,一起追溯那纯净而淡泊的百年人生路我跟随主持人的声音给叶先生深深地三鞠躬,然后迈着沉重的脚步,随着吊唁人群慢慢向前走。走得近些,再近些,仔细凝视叶先生一眼。先生头戴棕色花帽,神情安然,静静沉睡。我也和大家一样,把紫色纱网包裹着的两粒莲子,郑重地放在叶先生左侧的百合丛中。这
7、两粒莲子,像是晶莹的泪珠,凝结着洁白的哀思;像是沉静的琥珀,闪耀着沧桑的豁达;也像是一串饱含深情的省略号,牵引着美丽的想象,蕴藏着悠长的情愫一百年起承转合的淡雅人生,如同一首隽永通透的动人诗篇。这诗篇结尾的标点不是决绝的句号,而是一粒粒莲子组成的意味深长的省略号。“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是叶嘉莹先生的词句。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小雪薄寒节气,南开大学马蹄湖畔的莲花想来已经凋落了。可是莲子在,芬芳就还在,丰盈就还在,明年还会有新的莲花悠然盛开。美丽的生命如一朵花开,又如一朵花谢。叶先生飘然而去了,留下的诗还在,光也还在。叶嘉莹先生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名誉会长,我们对叶先生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叶先生受业于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顾随,而顾随先生的女儿顾之京、女婿许桂良也是我上大学时候的老师,所以从个人感情来讲,我对叶嘉莹先生还有着一份特殊的敬重和亲切。2017年,叶嘉莹先生主编、我赏析的给孩子们的诗园古诗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也使我有机会感悟叶先生传递的中华诗词之美,并留下一份关于叶先生的难忘回想与情思
8、。叶先生一路辛勤耕耘,弦歌不辍,清荷卓立,芬芳万里,她是一位学者、诗人、教育家,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耕耘者、劳动者。诗词经典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品格、文化魅力,正如重新开花的古莲子一样,在她身上焕发出晶莹璀璨的生命光彩。2021年5月16日,97岁的叶嘉莹先生在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时,曾经说过一段话。她说诗词里,古代诗人的精神、理想、人格、品质是普遍影响我们后世的,“每一个人,无论你身体上有任何疾病,但是,这种精神是永远都存在,永远给我们鼓舞的,这就是我们中国诗词最了不起的地方。”她还勉励大家一同学习诗词,“在精神修养上都有进步”。虽然叶先生多次提到“弱德之美”,但她本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和坚守,她内心的通透和自信,却又有着一份异乎寻常的坚韧和刚强。她的性灵境界高洁纯净,别有一种尘俗之外的清凉和纯真。叶先生既有深厚的诗词修养和传统积淀,又有坚实的新旧诗学底蕴和宽广的中西方文化视野。她本人是众所周知的古典诗词传承者,但并不狭隘地排斥新诗,而且还发表过谈新旧诗歌的比较文章,可见其学术胸襟和理论气度。她讲课时从不囿于一家之言,每每能从一点常见的辞章,生发出许多不常见的奇思妙想
9、,而且还能把放出去的思绪之马再在课堂上重新拉回来。这种游刃有余的发散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分析能力,给学子们带来更多新鲜的营养和创新的思维理念。叶先生从“兴发感动”入手,带领听众和读者一起进入瑰丽丰盈的诗词境界,也以其人格魅力让大家感受到那“以生命为诗、以生活实践诗”的诗意人生。11月30日下午3点,我参加了在南开大学省身楼举行的叶嘉莹先生追思会。大家对叶先生“一生多艰、寸心如水”的赤子丹忱和家国情怀进行了更多追述和回望。叶先生的女儿赵言慧含泪感谢大家对叶先生的爱与关心,祝愿大家“在未来,活出每个人的精彩”。砚田溉甘澍,冰心曜晶莹。蕙风穆桃李,蹊径滋欣荣。大家赞赏作为教育家的叶嘉莹先生,但我想,叶先生本质上首先是一位诗人,一位温暖、透明、真诚的本色诗人。她的诗词清雅深挚,她的诗学理论精深宏阔,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中华诗词的温暖和光明代代传承,叶先生也在我们的心中永生。挽沧海起,看春潮来。沐东风暖,醉晚梅香。我们对叶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正是薪火相传,传光传暖,传真传美,继续为中华诗词事业一倾丹忱,尽献绵薄之力。诗讯播花讯,诗境化世境,岁岁东风绿,代代荐赤诚。我们把莲子放在叶先生身旁,这莲子也象征着我们的誓言和责任。莲子在,花魂在,清荷的芬芳在,中华诗词之美永流传(节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时间精确,体现了真实性、严肃性,文章开头描写了人们自发送别叶嘉莹的场景。B. 将紫色纱网包裹莲子放在百合丛中这一细节,表现了大家对叶先生充满了敬重、怀念与哀思之情。C. 作者运用借喻的手法,把莲子比作“泪珠”“琥珀”“省略号”,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敬意。D. 第四段句号的决绝与莲子省略号是意味深长的类比,句号代表着结束,省略号则表示意犹未尽、余韵悠长。7. 关于最后三个段落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含泪”展现出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众人关
《甘肃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g****z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