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我们积极行动,迅速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调查、会议座谈等方式,深入部分县直单位和乡镇对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我县辖*镇*乡,*个国营华侨农场,*个省级工业园区,共有*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其中行政村党支部*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个,机关党支部*个,事业单位党支部*个,企业党支部*个。现有党员*人,其中女党员*名,*岁及以下*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名;有农村党员*名,外出流动党员*人。*年全县发展党员*名,其中发展农村党员*名。今年以来全县发展党员*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近年来,我县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上探索了一些新办法,出台了一些新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制定规划,定期督查,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县委组织部制定*年*县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县*年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并制定了*县发展党员工作重点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三年规划,*年,全县计划发展党员*名左右,各基层党委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发展
2、党员计划。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场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均衡发展、适度增长”的原则,按照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考评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发展党员情况,坚持发展党员通报制度,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健康有序。各乡镇党委每半年对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督查一次,年终进行检查。县委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列为党建、村建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考评,每年对各乡镇党委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检查,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通报。同时,积极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组织委员调整后及时进行发展党员工作培训,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二)突出重点,强化举措,切实加大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一是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针对性。把“三培两带”活动作为农村发展党员的重要载体来抓,注重在农村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入党,重点在村组干部、致富能手、新农村建设理
3、事会成员和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去年以来,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人,发展党员*人。采取“双线发展”模式(优秀村民既可在行政村也可在协会党支部申请入党),*年以来,在协会党支部共发展党员*人。二是提高新发展农村党员的质量。实行“两推”制度(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优秀的村组干部入党;实行“结对推选”制度(协会党组织党员与致富能手结成对子、协会全体成员推荐),吸收优秀的致富能手入党。探索了“双线发展,双重管理”(可在协会党组织发展、可在村党支部发展,协会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共同管理)的农村党员发展新机制,不但严把了关口,而且从入口上提升了党员的素质。三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预警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工作预警制和重点管理制,根据*县发展党员工作重点管理办法,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基层党组织实行重点管理,责成限期改正,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诫勉。农村党支部被列为县重点管理单位的,其村党支部书记予以诫勉,并停发*个月的固定报酬。*年以来,我县共对*个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进行重点管理,对*名村书记进行了诫勉。(三)创新机制,拓宽渠道,积极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入党。针对
4、出现发展党员源头萎缩现象,我们在审批发展对象时有意识地进行调控,储备以外出务工青年为主的入党积极分子。一是适度控制发展比例。培养对象与发展对象比例没有达到*:*的不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发展对象在整个农村发展对象中的比例低于外出务工青年在全乡(镇)农村青年比例的不批。二是拓宽推优发展渠道。抓好乡镇流动党员管理站的规范建设,要求各管理站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外出务工青年这一群体,对他们进行建档跟踪管理,及时将表现优秀的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对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选进行表决,得票超过半数的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改进教育管理手段。村支部根据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要求同行务工的正式党员每人联系培养*名本村青年。党员通过注明联系电话和住址的培养联系卡,就近与务工青年进行思想交流,村支部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青年集中返乡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状况,强化教育引导。同时,帮助解决青年外出后其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年以来,共发展进城务工党员*名。(四)适应形势,及时跟进,探索非公企业发展党员新路径。一是组建组织到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实行因企制宜,采取企业独立组建、产业联合组建、就近挂
5、靠组建的形式组建党组织,形成园区党工委产业党总支(联合党支部)企业党支部(企业党小组)的“三位一体”园区党组织设置格局,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部建立党组织。二是重点培养到位。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对提出申请的非公企业主由园区党工委确定两名党员作为培养人对其进行重点培养,随时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动态,引导申请人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党员标准。对家族式企业发党员坚持*:*的比例,即发展*名有血缘关系人员必须同时发展*名一线职工,防止企业党支部近亲化。五年以来,在非公企业中共发展党员*人,其中客商企业主*人。三是严格政审到位。在政审环节,通过查阅本人档案、找相关人员谈话、邮寄信函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申请人本人、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等政治历史情况和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严格规定一些重要的政审材料必须由客商原籍所在地出具。四是考察范围到位。在考察过程中采取“看、听、议、访”的方法,扩大考核范围,即看入党材料、看贡献情况、看经营管理;听群众的反映、听职工的评价,并由所属党委、组织部门明察暗访,确保了解情况真实、全面。(五)科学归类,规范管理,充分
6、发挥党员主体作用。针对过去党员管理笼统单一、效果不佳的现象,从优化组织设置、改进管理方式入手,实行分类指导,实现科学管理。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打破过去按村、组地域单一设置党组织的模式,探索按产业、功能设置党组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使同行业党员按产业聚集,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联合群众致富,推动产业发展。先后建立葡萄、水晶玻璃加工、香料化工等协会(合作社)党支部*个,党群经济联合体党小组*个,并在厦门、北京等城市建立流动党支部。二是创新党员管理机制。按照分类管理,因人而异的原则,在全县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三为三创”(为发展出力,创一流业绩;为群众服务,创一流作风;为党旗增辉,创一流形象)为主题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争创活动,把全县党员分成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老干部、社团、流动党员等八大类,并针对八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教育管理方案,使每类党员有目标要求、有作为平台,都能发挥主体作用。二、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党员发展不平衡。少数乡(镇)党委、村(居)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法不多,导致成熟缓慢,党员队伍年龄偏大,
7、文化偏低,女党员偏少等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较为困难。由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不明显,申请入党的员工少,且人员流动性大;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在非公企业“打工”的身份使其开展党务工作角色较为尴尬,要看企业主脸色行事,开展工作顾虑较多;规模小的企业党组织很难达到完全覆盖等,这些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难度。(三)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难。外出务工人员春节出,岁末归,分布广,联系少,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真实情况难掌握;发展党员本身原则性要求高、环节多、时间长,而外出人员往往在一些环节上做不到,程序方面操作较难。(四)入党材料存在不规范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发展党员档案中,存在思想汇报、自传、综合政审材料、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等材料书写不规范,写得过于简单。支部讨论发展党员的会议记录内容较为简单,未严格按照要求记录。三、下步打算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书记、村居总支书记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作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其尽快成熟,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增强活力;进一步加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力度,积极拓宽渠道,不断壮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力量;继续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丰富其党务知识,提高其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能力,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化。
《县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由会员hai****005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