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秘吉他左手练习的关键窍门好多人学吉他的时候,都不知道左手的练习其实藏着大秘密,要是一开始就没找对方法,往后可就麻烦大了。今天就给大家好好唠唠这经典吉他手指练习的秘诀。咱们先得搞清楚啥是自然手型。其实啊,就是咱左手自然垂下来,完全放松时的样子。这看似简单的状态,却是弹吉他左手练习的关键起点。要是从学吉他第一堂课开始,就没意识到这个天生自带的自然手型,也没正确利用它,那之后左手的练习可就步步艰难了。一直用不自然的手型,时间久了,手都被定了型,想找回原本放松的状态都难,更别提发挥它在吉他技巧上的无限可能了。这样一来,左手就像被绑在指板上,根本没法自由活动。那自然手型的原型到底咋找呢?当左手自然下垂,啥劲儿都不使的时候,这个状态就是咱们要找的。把这种放松状态保持住,轻轻地 “放” 到吉他指板上,这才是左手正确的练习路子。“放” 这个动作可太重要了,很多人弹吉他时左手爱犯一个错,就是用虎口的劲儿去 “握” 指板。你想想,吉他一条弦就有不小的张力,六条弦加起来,那重量都快赶上几十公斤了,就靠虎口那点地方去承受,能吃得消吗?一场一小时的演奏会曲目弹下来,手指、虎口酸痛不说,拇指还容易弯曲,严重的话
2、,虎口、拇指和其他手指的肌肉都得受伤。所以啊,看一个人左手用得对不对,瞄一眼他的左手拇指就知道了。要是拇指是弯的,那肯定是用力顶琴颈了,这样指板上其他四个手指也得跟着使劲儿来平衡,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对左手放松和技巧提升一点好处都没有。有人可能就问了,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手指一直轻松休息,把拇指和虎口的劲儿都卸下来呢?下面就讲讲放松手型咋用。大家弹过钢琴吧,弹钢琴的时候,十个手指轻轻松松就能放在琴键上,根本用不着虎口和拇指夹着使劲儿。咱们把吉他像夏威夷吉他那样平放,这时候吉他指板朝上,就跟钢琴琴键差不多。这时候,把左手五指轻轻放在指板上,保持自然放松的手型,就像弹钢琴似的。这么一试,你就会发现,用 “放” 手指的方法按弦,拇指和其他四指互相较劲夹指板的情况根本不存在,虎口和拇指都能舒舒服服地休息,放在指板上的五个手指也是。这就是让左手从指板束缚里解脱出来的第一步。接着,把吉他放回标准演奏姿势,放在左大腿上,指板立起来垂直于地面,还是保持放松,把四个手指轻轻 “放” 在立着的指板上。这时候拇指在琴颈后面,但可别给它加力。这时候吉他会因为左手的放置有点不平衡,不过没关系,把右手臂搭在吉他侧
3、板上,靠手臂的重量就能让吉他稳稳当当的,左手手指就能一直保持放松状态按在指板上了。手型和吉他指板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玩拼图。吉他指板是拼图的底板,左手自然手型就是那些拼块。在指板上,手型主要有三种拼法:第一种,把放松手型拼在同一条弦上,这时候 1 指到 4 指的指尖连线和琴弦是平行的,这种手型叫直向手型;第二种,手型拼在不同弦上,1 指到 4 指的指尖连线和琴弦垂直,这就是横向手型;还有一种,连线和弦是斜着相交的,在直向和横向手型之间,叫综合手型。再讲讲手腕和手臂的空间定位感。玩拼图的时候得找对方法,琴格大小不一样,咱们就调整手腕弯曲的角度,手指就能自然地张开和收缩,而且不管是张还是缩,手指都能一直放松。真正让手指能准确放在指板上的,其实是手腕和手臂。手指就一直轻轻松松地被动待着,虎口和拇指也不用力。用手腕和手臂把自然手型(不管是直向、横向还是综合手型)带到要按弦的位置上空,剩下手指只要做个简单的按弦动作就行(手指唯一主动的动作就是向下按弦,按完把力一松,手指就自动回到原来放松的预备状态)。提前准备好各种放松手型,这就是左手放松的小秘密。左手技巧的提升,说白了就是找到自己原本的各种放松手
4、型,再把它们准确地拼到指板上合适的位置。而控制这些手型位置的关键,就在手腕和手臂。训练手腕和手臂,让它们带着手指精准地找到预备按弦位置,这可是迈向吉他大师左手技巧的终极目标。手腕和手臂练好了,就像有了超能力一样,有一种特别准的直觉,能放松又精准地把手指带到正确位置上空。要是感觉手指有点不放松,或者没放对地方,手腕和手臂就会自动调整,回到放松又正确的状态。这种定位感在不断练习曲子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强,手腕和手臂对空间的感知也会越来越灵敏。就好比学会了骑自行车,就算好久不骑,一上车,那种平衡感马上就回来了,左手技巧也是这个道理,一段时间不练,也不会退步太多。接着说说左手的移动方法。先讲横向移动,左手直向手型在同一个把位上左右移动,从第 6 弦往第 1 弦方向,或者反过来。这时候拇指在琴颈后面固定不动,就像个枢纽一样。手腕和手臂带着放松的手型从低音弦往高音弦移动的时候,手腕弯曲的角度会变小,也就是收腕;从高音弦往低音弦移动的时候,手腕弯曲角度变大,叫推腕。简单说,就是以拇指为支点,手腕和手臂带动休息状态的手指,准确地定位到正确位置上空。再讲讲直向移动,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移动,拇指在
5、琴颈后固定住,指板上的手型通过虎口扩张或者收缩,把手指带到新的把位上。这里控制虎口开合程度的还是手腕和手臂。要是在近距离把位快速来回变换,用部分移动的方法又快又稳。另一种是整体移动,所有手指都离开琴颈和指板,靠手腕和手臂带着放松手型移到新把位上空。根据琴格位置和手指的情况,整体移动还能细分,比如替换,就是不同手指被手腕和手臂带离、放进同一个琴格;移位,是同一个手指被带到不同琴格;跳跃,就是不同手指被带到不同琴格。不管是直向、横向移动,还是部分、整体移动,其实都考验手腕和手臂对空间的定位能力,和前面说的三种基本手型定位感是一回事。想要练出手腕和手臂的定位感,音阶练习可是个好办法。练习的时候,先把右手简化,用 i、m 两指交替勾弦,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左手上。像卡雷巴洛技巧练习第一册里,大小 24 调的音阶就很不错。这些音阶练习,能让我们学会怎么用手腕和手臂,在不同的弦、不同的把位上,带动手指做出放松又精准的直向手型,还能练习各种移动方法(替换移动在音阶练习里用不到,因为音阶里不会连续重复同一个音,但只要掌握了一种移动方法的要领,也就是手腕和手臂的定位感,其他移动方法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最后再
6、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吉他琴颈的厚度、弧度还有琴格大小,对放松手型的呈现影响可不小。琴颈要是又圆又厚,左手拇指和虎口就容易不自觉地用力,所以选琴的时候得注意。另外,根据自己手型大小选合适弦长的吉他,弹起来左手会更轻松,各种自然手型也能更容易在琴格上展现出来。还有个枢纽指的概念,在转换手型的时候,两个手型之间共同的手指能当转轴或者支点,特别是前后两个和弦或音群需要保留某些音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般一两个枢纽指比较常见,三个或四个(包括琴颈后的拇指)同时当枢纽指的情况比较少,通常在扩张或收缩手型变换,或者在 12 把位以上不好保持稳定手型的时候才用。左手变换把位(整体直向移动)的时候,手肘的位置也有讲究。可以想象手肘下面吊着个小铅球,不管移动到第几把位,手肘都得垂直于地面。大家可以做个小实验,用标准姿势坐着,吉他放在左大腿上,左手五指轻轻握着指板,就像挂在上面一样,这时候左手上下臂在琴颈下就像个秋千,手指和肩膀就像秋千上的挂钩。仔细观察手肘最放松的位置,肯定是垂直于地面的。当手指从第 1 把位滑到第 9 把位,或者反过来滑的时候,手肘最放松的位置还是垂直于地面。要是移动把位的时候手肘向外打开,离开垂直的位置,那可就错了,特别是从高把位移回低把位的时候,很容易犯这个毛病,这样移完把位后手型很难定位准确。按照这些方法练习,说不定 30 天内你就能流利地弹一首吉他曲啦!
《吉他手指练习教案》由会员曾帅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他手指练习教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