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天翼华威先生阅读答案文本一:华威先生张天翼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三点钟还有一个集会。”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可是包车例外。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光。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攥着拳头瞪着眼。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华威先生很客
2、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扶,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这回他脸上堆上
3、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昨晚你喝醉了没有?”“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
4、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对方似乎也动了火:“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有删改)文本二: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
5、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节选自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威先生的包车“跑得顶快”,揭露其利用官僚身份践踏公共规则,享有特权身份。B.华威先生“恨不得晚上不睡觉”并频繁看表,体现了他时间观念强,对工作极富热忱。C.华威先生与小胡子私下聊“喝醉”一事,体现了他的亲和力及对下属生活的真诚关心。D.华威先生在家怒斥青年时“嘴里嘶嘶地骂”,表明他因抗战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失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淡化线性叙事,采用横断面式结构叙事,通过赶场开会、训斥青年等典型场景的描写,在生活片段中塑造人物形象。B.小说全知视角与限
6、知视角交替使用,既客观呈现华威先生的滑稽言行,又通过“我”的旁观揭示了华威先生的心理动态。C.华威先生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既具抗战时期官僚的典型特征,又与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具有跨越时代的普遍意义。D.小说中“公文皮包”“黑油油手杖”作为细节道具,既符合其官员身份,又构成权力符号,象征官僚阶层的形式主义作风。8. 小说反复多次,突出渲染华威先生的“忙”,对此你如何理解? (4分)9.华威先生与契诃夫套中人都有批判讽刺性,它们的结尾艺术效果有何不同? (6分)参考答案6.(3分)A分析:A:正确。华威先生的包车“跑得顶快”是特权象征,揭露其官僚身份对公共规则的践踏(如“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可是包车例外”)。B:错误。“恨不得晚上不睡觉”是虚伪表现,后文揭示他忙于应酬而非实干,频繁看表是为赶场作秀。C:错误。与小胡子聊“喝醉”是虚伪的社交手段,体现其逢迎上层(如“刘主任硬要我干掉”),而非真诚关心下属。D:错误。“嘶嘶地骂”是因青年脱离其“领导中心”而愤怒,暴露其权力欲,与“抗战压力”无关。答案:A7.(3分)B分析:A:正确。小说通过“赶会”“训斥青年”等横断面场景刻画人物,淡化线性叙事。B:不正确。全文采用限知视角(“我”的旁观),未深入华威先生心理,仅通过言行揭露其虚伪。C:正确。华威先生是抗战时期官僚典型,其形式主义、权力控制具有普遍性(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D:正确。“公文皮包”“手杖”是权力符号,象征官僚的形式主义(如“手杖”配合“庄严态度”作秀)。答案:B8.(4分)文中反复渲染华威先生的“忙”,忙于开会、忙于演讲、忙于应酬,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强化了讽刺力度。华威先生的“忙”只是为了攫取领导权,批判了他强烈的权力欲和极大的投机性,讽刺了官僚阶层形式主义的虚伪作风。(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9.(6分)套中人的故事以社会环境“恢复旧样”的叙述作结,沉闷压抑,引发批判反思;华威先生在主人公下意识的醉话细节描写中戛然而止,幽默荒诞而充满讽刺。套中人结尾主人公死去而“套中人”仍有很多,批判了制度压迫下群体性的麻木封闭;华威先生结尾主人公醉中不忘“开会”,凸显官僚个体被权力扭曲异化的丑态。套中人结尾指向社会制度,叩问人性枷锁的普遍性,显示了批判的深刻性;华威先生结尾指向抗战时期官僚系统的溃烂,彰显了讽刺的尖锐性。(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张天翼《华威先生》阅读及答案》由会员g****z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天翼《华威先生》阅读及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