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2025届高三二诊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回溯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传统 IP注在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41年基于传统IP西游记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样取材于西游记,1961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在国际上多次获奖,代表了当时中国动画的最高成就。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产动画涅槃重生,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这些作品都取材于我国传统IP。进入 21世纪后,国产动画电影逐渐衰弱,直到2015年才迎来新的发展,比较典型的是传统IP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62天贡献了9.5亿元电影票房。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以下简称魔童降世)上映,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魔童降世电影票房突破了5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史上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位列中国电影史票房第二名。修辞学专家沃尔特费希尔指出,世上一切,不论是事实上发生的事,还是人们内心的不同体验,都是以某种叙事形式
2、展现其存在,并通过叙事形式使各种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成为传统IP动画电影的重要叙事内容。魔童降世主要取材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主创者在创作过程中把哪吒等传统IP作为叙事基点,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引发了受众情感共鸣。不仅如此,原著中所展现的儒家忠孝、济世救民的思想也在影片中得以凸显。哪吒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拯救陈塘关百姓,可谓忠孝仁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而鲜明的性格。魔童降世在保留经典元素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很多现代性转化,赋予传统IP新的生命,满足甚至超越了受众的期待。与以往的版本相比,魔童降世对原著中传统IP形象进行了重塑,例如片中虽保留了红肚兜、丸子头等传统符号,但哪吒被重新设定为大黑眼圈、烟熏妆的魔童,流行元素与传统符号相融合,让受众更容易理解,令人耳目一新;太乙真人不再是仙风道骨的神仙形象,而是被塑造成油腻、滑稽搞笑的普通人,无形中为影片增添了喜感。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那么乖巧,变成了调皮捣蛋、缺乏耐心、性格孤僻的少年;敖丙也不再作恶多端,反而变得善良懂事,这种互相映射的性格设定是现实中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容易拉近与年轻人
3、的距离。他俩不再是死对头,而是亦敌亦友的伴生关系,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认知。另外,动画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承担着娱乐大众的功能,还具有引导和教育大众的作用。魔童降世在叙事过程中剔除了传统IP中反抗神权和封建制度的主题内涵,赋予了切合时代语境的新内涵。在影片中,哪吒是魔丸转世,但他凭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信念,最终抵挡住了天劫,从一个魔童蜕变为了一个英雄,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传统IP动画电影,跳出了传统IP人物的时代框架,更加自由和大胆地进行了颇具现代性的改编,一改长期以来我国动画电影在叙事上受限于传统创作思维的衰弱状态,让动画作品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和文化需求,也给了传统 IP人物以新的生命力。(节选自宋凯叙事重构:近年我国传统 IP动画电影探究,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具有很高的“IP”价值,很多动画创作者倾向于从中发掘素材。然而,有些动画电影虽然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做出了适应当下审美需求的再现,但其故事改编与民族文化之间还有不小距离。例如,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觉醒之路采用的是好莱坞“三幕剧”的经典叙事结构,其故事内核“成长与救赎”也是好莱坞的惯用主题
4、,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表达面临严峻考验。中国动画电影需向民族精神的更深处发掘。这要求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形象,尽力将中华民族精神充分融入故事和影像之中。中国文化比之西方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有着异常鲜明的特色,应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精髓,契合中华民族心理,方能打动观众并因之获得市场认可。同时,我们不能把民族性等同于传统性和历史性。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集体品性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每个时代都会给民族性留下新的注脚。创作者应深入了解社会现实,触碰国人内心的所思所想。另外,还要从叙事和造型等维度全面考虑,以感性化、趣味化的方式代替京剧似的脸谱化和行为动作的程式化。要想筑牢动画电影民族性的根基,实现民族话语的顺畅表达,需要创作者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融入作品,并将作品与社会现实及国民共通情感紧密关联,以实现文化、社会与市场三者的微妙平衡。(节选自张书端、马楠楠中国动画电影民族性的表达困境及其进路,有删改)注IP,网络流行语中,指代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产业及流行文化现象,也指具有特定故事情节、人物或符号的文创产品,具有商业价
5、值和传播力。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动画电影起点较高但后续发展盘桓不前,直到魔童降世上映,中国动画电影的春天才真正到来。B.沃尔特费希尔认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因某种叙事形式而存在,叙事形式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事件的体验。C.魔童降世中哪吒的造型加入流行元素,既为了体现动画电影的娱乐性,也为了颠覆固有的传统文化。D.主创者在利用传统 IP 时,既要保留经典元素,又要跳出时代的束缚,不断满足甚至超越受众期待。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闹天宫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取得巨大成功,说明创作者意识到了传统IP在动画电影中的巨大作用。 B.国产动画电影在21世纪前十年逐渐衰弱,是因为其叙事形式上没有实现突破,不能有效激活传统IP。C、魔童降世的成功启示我们,创作者进行改编时只有充分考虑了现代性,才能实现民族性的表达。D.民族文化与市场需求的对立关系使“IP”的价值难以激活,因而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依然任重道远。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梳理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从中可见传统IP对我国动画电影
6、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B.第二段先引出了“叙事”的含义,后分析了国产动画电影如何用好传统文化为电影注入特色文化内涵。C.第三段提出“现代性转化”的观点后,用大量例子说明了转化的具体内容,最后强调了转化的现实意义。D.全文结构清晰,既通过历史纵深展现传统 IP在电影中的根基性作用,又以具体案例示范了创新的路径。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中创作者对魔童降世的改编是否符合中国动画电影民族性表达的要求。(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碗的记忆吴文君不记得那天是怎么聊到碗的。天很热,我和 W 喝着加冰的伏特加,说到要是家里有个鸡尾酒杯就更好了那种高脚的水晶玻璃三角杯。之后,我说到了碗,说到冬天的早上,外公把粥盛在粗瓷大碗里,端给不肯起床的我。粥用隔夜冷饭加水烧成,外婆好像从来没有把饭烧到正好过,总是焦到发黑居多,粥的颜色也是一年四季焦黄,以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焦糊松散才是粥的本来面目,而不是白的、浓厚的、黏稠的,而碗也该天生这么沉,这么粗糙。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才七岁,有
7、的仅仅是把一碗滚烫的粥端给我那点稀薄的记忆。八仙桌上的碗多厚如陶盆,做碗的人仿佛连抹平的耐心都没有就把它们送进窑里,杂质是绝不肯剔除的,也没有描花的心思,只在碗口画一细一粗两道蓝边。匆匆出窑,衬上草纸,和煤球炉、腌菜缸为伍,一摞摞堆在店门口。总有人会来买这样的碗,在碗底凿上姓氏,相当于贴上“吾家所有”的标签,免得借出后有去无回。我偏偏认真,饭扒光了,一见碗底的字不对就要叫嚷这碗不是我们的。外婆说过两天去还,许多天了,那碗还在。我再叫嚷,她就不耐烦地说,急什么,我们的碗也在别人那儿,还没还我们呢。小镇晚饭吃得早,家家都是四点半就开始吃了。放下碗筷,天还是亮的,便被大人拉去洗脸洗脚,赶上床睡觉。睡不着就闲聊天,怪事、坏事、鬼故事,什么都拿来讲。我不爱说话,却爱听,一没有人声,漆黑的房间里就落满寂静,让我担心匿身角落的魂灵们会提前踱出来。到上海的头几天,我一样也是到了四点半就想吃饭了。奶奶家循着上海的习惯,菜已经上桌,家里的人都下班回来了,也要等壁炉上的台钟打过六点才可以坐上去吃。耐着性子等,隔一会儿看一下台钟,被问到饿不饿,出于自尊总回答不饿。桌上有冷盘热炒,还有总是炖在一只钢精锅里的汤,
8、在我看来像是盛宴。饭碗是青花小碗,薄薄的胎质,白润光滑,上面撒着米粒大的小点,我最爱看这些米粒在不同的光线下变出不同的颜色,从瓷白的到半透明的,再到透明的金光点点的。在灯下玩赏饭碗,成了比吃饭更重要的事。在上海寄居的日子有长有短,时间一到被送回小镇,又开始四点半吃晚饭。我并不问为什么外婆家的碗和奶奶家的这么不一样,也从不在饭桌上描绘上海那边的碗,是因为爸爸也从来不说什么吧,在上海用上海的碗,在小镇用小镇的碗,不用说什么。一次和Z老师在电话里聊天,她聊到雪莲子炖银耳,盛入浑白如玉的碗,透明,清亮,堪比西王母的玉露琼浆。 “可是,这些东西再好,也总有一天会没有的。人的一生,说过去就过去了。”弘一法师晚年吃一筷青菜也是珍重的,谷崎润一郎喜欢漆器胜过瓷碗,是因为刚煮成的白米饭盛进黑色的容器,粒粒美胜珍珠,银光闪亮,更让人感觉到饭食的珍贵,逝去时光的不可挽留。同样的心境使然,有段时间Z老师即使吃着一碗白饭也会掉下泪来。1993年第一次去北京,不远千里背回一套餐具,淡灰色的小花小叶细致繁复却清爽淡雅。已经用了二十余年,破掉的两个盘子被我拿去垫花盆,其余的还在用。碗的寿命和人的寿命一样自有定数,早天
9、的早夭,用到旧时碎得不早不晚正好,除非是皇帝用过的金盏玉碗,经年累月只在买卖易手中轮回,装进博物馆的玻璃橱窗,打上光线,从此只供观赏。随着时间的流去,对用什么杯子什么碗已经越来越无所谓。在商场看见一块钱一个的瓷碟,大概做坏了不太规整,却有一种手工的朴拙。花三块钱买了三个,觉得可以用来盛颜料墨汁。到了家里,先是吃早餐时顺手拿来当醋碟子用,后来又盛酱菜,盛冰淇淋、饼干。即便有朋友以为这种碟子用料不纯,无论它如何不值得被信任,我还是用得不亦乐乎。爸爸退休后渐渐只喜欢用两种碗,一种是不锈钢的,方便直接放到煤气灶上煮;一种是塑料的,方便微波炉加热。奶奶也一样,碗橱被这两种材质的碗占据,我喜欢的带米粒的青花玲珑碗零零落落只剩下了几只,且多已沾满谷崎润一郎所说的“手泽”,成了洗不净的污迹。那张仍摆在老地方的饭桌布满烫过的痕迹,当初围成一桌的人,病的病,离世的离世,疏于来往的疏于来往,再无齐齐整整团聚的一天。长年独自用餐,奶奶总是坐在窗前的旧藤椅上用一只勺子从塑料碗里慢慢地挖出饭食,碗是不是当年的玲珑碗对她已经没有意义。日子无非是在简朴和精致的两极间来去,离某一极越来越近的同时,相应地,与另一极也就越来越遥远。其实这个杯子也挺不错,W说。是的,他知道,不会有鸡尾酒杯的,不会有高脚的水晶玻璃杯的,壁橱里的旧碗旧杯子还会一直用下去。很多年后,W或许会回忆起这天,回忆起和他的母亲坐在客厅聊天,这样的时刻,随着他的成年将越来越少。就像幼时的我曾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碗滚烫的粥上,集中在手里的玲珑碗上,却不曾察觉外公脸上的笑容,奶奶家笑着说着话的齐聚的家人,对我意味着什么,又滋养了我什么。若乘上霍金所说的时光机回到过去,也只能看到平平常常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一顿平平常常的晚饭。还是孩子的我和还年轻的爸爸妈妈坐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三十余年后我们会变成怎样,也从来没有算过这样的相聚还有多久。(选自散文2023.10月刊, 有删改)
《重庆市2025届高三二诊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g****z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5届高三二诊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