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开放大学《幼儿科学教育及活动指导》形考任务1-2+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8页
  • 卖家[上传人]:国****
  • 文档编号:601095072
  • 上传时间:2025-04-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9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国家开放大学幼儿科学教育及活动指导形考任务1-2+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幼儿科学教育及活动指导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高起本)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课程代码:05133形考任务1一、填空题1.科学概念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求真)。2.学前儿童科学学习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其主要方式是(探究)。3.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源于(好奇心);幼儿是在探索中学科学的。4.幼儿在科学领域中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可划分为(科学情感)、(探究能力)、(科学概念)三个维度。5.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这一目标属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情感个性)方面。6.挑选分类活动一般适用于(小)班。二、判断题7.幼儿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A.对B.错8.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体现的是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A.对B.错9.一般来说,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这一目标适合于大班儿童。A.对B.错10.在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中,居主

      2、导地位的是材料。A.对B.错11.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A.对B.错三、简答题12.简述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的主要技能及其具体目标。答: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究中运用的主要技能及其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技能:学前儿童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比较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并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2)分类技能:儿童应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或用途分类,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质属性分类。(3)测量技能:学前儿童需要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特征,初步知道通过测量可获取量化的信息。(4)科学思考技能:儿童应学会比较和概括观察到的事实,推论和预测现象的原因,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5)实验技能:学前儿童应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行动或操作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习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6)表达技能:儿童需要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体验,并展示科学活动结果。(7)操作技能。学前儿

      3、童应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目标调整操作过程,思考、调整和修正操作过程及结果。这些技能的具体目标是为了帮助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13.简述45岁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经验。答:(1)辨别和命名基本形状。幼儿应该能够辨别和命名常见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和矩形。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识别这些形状,并能够正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比较和分类形状。幼儿应该能够比较不同形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来描述它们。他们可以把物体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例如把圆形的物体放在一起,把方形的物体放在一起。 (3)理解空间方位词。幼儿应该能够理解和使用空间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他们可以根据指令或描述在空间中移动物体,如“把小球放在盒子里”或“从桌子上取下书”。 (4)进行简单空间构造。幼儿应该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构造,如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结构或模仿图纸上的样式进行拼图。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对形状和空间的感知

      4、能力。 (5)解决空间问题。幼儿应该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空间问题,如找到某个物体的隐藏位置或在一组物体中找到特定的形状。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形考任务2一、填空题1.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是(观察)。2.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个人探索)。3.运动觉感知比较主要用于认识事物的轻重,它是由肌肉的(运动觉)来感受的。二、判断题4.间接指导仅适合非正规性科学活动。A.对B.错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可以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择多样的教育内容。A.对B.错6.儿童通过养蚕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属于比较性观察。A.对B.错7.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游戏是结构游戏。A.对B.错三、简答题8.简述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常见的方法。答:(1)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以下列方式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与探索愿望、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或游戏、教师指导解决问题,获得有关数学概念;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

      5、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常见的方法集体活动形式: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愿望。操作材料或游戏: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或进行游戏,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教师指导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幼儿解决问题,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数学概念。游戏化学习:游戏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各种能力提升。9.简述学前儿童感知几何形体的特点。答: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包括:从实物中概括形状,依赖直观感知和动作;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过渡到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辨别由粗略到细致;以整体感知为主,忽视细节特征;常以生活名称描述图形(如“圆形”称为“太阳”)。10.简述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答:(1)直接比较法。选择一个已知长度的物体(如幼儿的小手或小脚)作为测量单位,将被测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记录所需的参照物数量,从而得出被测物体的相对长度或大小。(2)非标准工具测量法。使用形状规则且尺寸相近的自然物品(如小石子、积木块等)作为测量工具。明确标记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从起点

      6、开始沿着被测物体的边缘连续摆放测量工具,直至达到终点,然后计数并总结测量结果。(3)步长测量法。设定步长标准,让幼儿在平坦的地面上走出一段距离作为一步的标准长度。然后让幼儿沿着需要测量的路径行走,记录步数,最后用步数乘以每步的标准长度,得出路径的大致长度。1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和时间概念的发展的特点。答:(1)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由上下前后左右的发展顺序;由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2)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特点:对时间顺序的概念明显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对一日时间的延伸的认知低于当日之内时序的认知、对过去的认知低于对未来的认知水平;对时序的认知带有固定性;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时间概念的形成和时间词语的说出相互促进,但不同步;对时序的认知经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不能对有关时间的刺激物归类;在知觉水平上做出分类;能把某一特定的时序与具体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能够摆脱具体的直观生活内容,把时间关系抽象概括出来,真正形成时间的概念。12.简述学前儿童学习加减法的特点。答: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包括:(1)从实物操作过渡到符号

      7、运算;(2)依赖动作和表象思维;(3)先掌握加法后理解减法;(4)运算范围限于小数量(如10以内);(5)常借助计数或情境记忆而非抽象逻辑;(6)容易混淆运算顺序和符号意义。期末大作业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请以“小小的苔藓”为主题设计学前儿童的活动计划。模板如下,总字数不少于1000字。参考答案:“小小苔藓探险家”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活动计划一、活动名称苔藓王国探秘记和小青苔做朋友二、设计意图苔藓作为自然界最古老的低等植物,虽微小却蕴含着生命适应环境的智慧。本活动以苔藓为载体,通过多感官探索、科学观察与艺术创作,帮助幼儿:1.感知微观世界的奇妙,打破“植物必须高大”的刻板印象;2.理解生物多样性,建立“生命无贵贱”的生态价值观;3.培养细致观察与科学探究能力,在自然游戏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4.激发环保意识,从关爱微小生命延伸到保护整体生态环境。三、活动目标维度具体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苔藓的基本特征(喜湿、无花、群居生长),知道它是“空气小卫士”技能目标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细节,能用拓印、黏土塑形等方式记录发现,尝试用简单工具测量湿度情

      8、感目标萌发对微小生命的敬畏之心,愿意主动保护身边的自然事物四、活动准备类别具体内容材料准备1.苔藓样本(墙藓、土藓等3-4种)2.放大镜、透明收纳盒、喷壶、白色画纸、水彩颜料3.黏土、微型玩偶(创设场景用)、数码显微镜(连接平板可视化)知识准备教师掌握苔藓科普知识(如吸水特性、孢子繁殖),熟记苔花等童谣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落布置“苔藓生态角”(铺碎石、模拟潮湿环境),户外划定“苔藓保护区”五、活动过程环节一:谜语导入寻找神秘小精灵(10分钟)1.情境创设:播放森林细雨白噪音,教师佩戴苔藓头饰化身“苔藓仙子”:“今天有位害羞的小精灵躲在我们身边,它喜欢潮湿的角落,穿着绿绒衣,猜猜它是谁?”2.实物寻宝:分发放大镜,引导幼儿在生态角、花盆底部、墙角等区域寻找苔藓,欢呼“找到啦!”时用镊子轻轻采集样本至透明盒。环节二:观察实验室五感探索苔藓(20分钟)1.感官体验:(1)视觉:用放大镜观察颜色、形状(像小星星/迷你森林),数码显微镜展示孢子囊高清图;(2)触觉:轻抚感受“软软的像地毯”,对比干湿苔藓的弹性差异;(3)嗅觉:闻雨后苔藓的清新气息。2.科学小实验:实验1:苔藓吸水赛将等量干苔藓与海绵

      9、同时滴水,观察谁吸得更快;实验2:湿度测量用纸质湿度指示卡(笑脸哭脸贴纸)测试苔藓生长环境的湿度。环节三:苔藓艺术馆创意表达(25分钟)1.自然拓印画:将苔藓铺在画纸上,覆盖纱布后轻敲锤子,用植物汁液拓出纹理,创作“苔藓地毯”。2.微景观制作:小组合作在透明盒中用黏土塑形山坡,铺苔藓、摆迷你动物模型,讲述自编故事:“下雨了,小鹿在苔藓毯上跳舞”。3.苔藓音乐剧:配合苔花童谣,用苔藓拓印画作背景,幼儿扮演“孢子宝宝”随风飘散寻找新家。环节四:环保行动守护苔藓家园(15分钟)1.制定保护公约:讨论“怎样让苔藓活得开心”,生成三条规则(如不踩踏、定期喷水、分享观察代替采摘)。2.认养仪式:每个幼儿认领一块户外苔藓区,插自制标识牌(画太阳、水滴、爱心符号)。六、家园共育建议1.周末亲子任务:(1)家庭苔藓地图:用手机拍摄社区内的苔藓分布,制作“苔藓生长湿度排行榜”;(2)苔藓日记:记录连续一周的苔藓颜色变化(晴雨天对比)。2.资源推荐:绘本苔藓的世界小小自然博物馆;纪录片隐秘王国片段。七、活动延伸区域延伸内容科学区持续观察苔藓生态箱,记录温湿度数据,制作“苔藓生长速度柱状图”语言区创编苔藓旅行记图画书,描述孢子从出生到落地成家的冒险故事户外活动开展“苔藓医生”游戏,为校园内发黄的苔藓区“治病”

      《国家开放大学《幼儿科学教育及活动指导》形考任务1-2+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由会员国****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幼儿科学教育及活动指导》形考任务1-2+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