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工程片石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XX公司XXXX年XX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及说明11.1 编制说明11.2 编制依据11.3 编制原则1二、工程概况22.1 工程地址和总概况22.2 地质概况32.3 水文地貌3三、施工进度计划45.1 工期计划45.2 工期保证措施4四、施工工艺与方法44.1 施工准备44.2 施工工艺6六、安全文明保证措施96.1 危险源分析及控制措施96.2 安全保证措施10七、质量保证措施107.1 质量管理目标107.2 质量保证措施11八、环境保护措施12一、编制依据及说明1.1 编制说明本方案是结合施工图设计、施工合同及现场踏勘、地形实测,按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和有关工艺标准进行编制。在此基础上,本着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及合理安排施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原则,对本工程的方案做进一步的完善细化,确保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如有变更,将针对变更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改相应的施工方案,并报公司、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取得认同后方予以实施。1.2 编制依据1、XX工程招标文件;2、XX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3、
2、XX工程项目实施方案;4、道路工程施工手册;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7、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现行技术规范及规程。1.3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准则、技术标准,行业及当地政府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及合理安排施工,满足施工合同要求;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水平;4、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5、贯彻“永、临结合”原则,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6、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水土资源、文物保护及节能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搞好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搞好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7、明确质量目标,消灭质量通病,保证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8、现场组织结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备,应力求精简、高效并能满足项目工程施工的需要;9、积极推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施工管理水平。二、工程概况2.1 工程地址和总概况XX工程位于XX
3、市XX区,西起XX路(起点桩号K0+000),东至XX路,止点桩号K3+950。路线全长3950m,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道路红线宽55m(人行天桥处红线宽65m),主要建设工程包括:路线、路基路面、人行天桥、地道、景观绿化、综合管廊和排水工程等。1、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规模,辅道采用双向两车道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车速:主线60km/h、辅道40km/h;(3)车道数:双向68车道(4)车道宽度:小车道3.25m/条、大车道3.5m/条;交叉口范围内3.253.5m/条。(5)净空标准:4.5m,自行车道、人行道净空2.5m;(6)复合式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2、挡土墙结构设计(1)本图为重力式挡土墙通用设计圈。图中尺寸除特殊说明外均以厘米(2)挡土墙纵向1015m设沉降缝一道,宽2cm,以沥青麻絮填塞。(3)泄水孔的水平间距为2m,上下间距1.52m,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常水位或墙前地面线30cm,孔内埋设中10硬塑排水管,进水端头用反滤土工布包裹。(4)泄水孔为10x10cm的方孔。上下排交错设置,间距2-3m。孔
4、后设砂砾反滤层,并镭设防渗土工布。(5)挡土墙墙身采用C20片石混凝土(6)挡土墙基础开挖按照基础开挖示意图进行,岩质地基采用较陡坡率,土质地基采用较缓坡率。地基土回填时,应做夯实处理,其压实度应不小于90%。(7)挡土墙基底及底宽两侧各50cm宽度范围内换填1m深级配碎石。2.2 地质概况根据XX勘察公司提供的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段各地质土层性质详见下表:2.3 水文地貌XX工程沿线为冲洪积三级阶地。线路通过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呈西低东高趋势,地面高程范围22.5034.80m。工程沿线场地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分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1-1)层杂填土、(1-2)层素填土、(1-3)层淤泥混素填土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与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排放密切相关,水量一般有限。(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场地沿线下伏(4)单元层基岩裂隙中,水量有限,埋藏较深,对本工程影响不大。三、施工进度计划5.1 工期计划片石挡土墙工程计划工期30天,根据工期要求、现场调查资料和工程总体施工计划,片石挡土墙工程的工期具体安排如下: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5.2
5、工期保证措施要求施工班组制定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合理安排各工序、组织协调好各班组施工作业程序,把工期目标分解到各班组,逐个落实。班组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调查完成计划的措施、劳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配置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查找完不成指标的原因,制定补救措施,并对各班组的施工计划进行平衡调整后下达到落实,不得因人为因素造成工期延误。加大奖罚力度,克服拖拉作风,广开工作面实施平行流水作业,实现有序、均衡生产,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加强预见性,使计划安排切合实际,最后应做到设备到位、材料到位、人员到位、使工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力求做到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确保工期。四、施工工艺与方法4.1 施工准备4.1.1 材料准备1、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强度的测定应按现行规程执行。片石一般是用开采的石块,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2、混凝土采用C20商品混凝土,由经监理审核批准且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公司供应。4.1
6、.2 技术准备施工前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和施工现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测量控制-根据图纸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和甲方交桩的水准点,建立施工区域内的高精度导线、高程控制网。1、线点和水准点建立的方法和原则根据图纸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引测到施工区域外受影响因素较小的永久性或非永久性建筑物上,并确保施工区域内通视。测量坐标应建立在混凝土基座上,并做好保护。点位按深埋或水准基点的要求埋设,帽头采用钢或不锈钢的,中间冲一个小眼,可兼做导线点及水准点。2、点位位置在施工区域的边界上且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地点,必要时可置在区域外的延长线上且避免落在建筑物上及管线和道路中央。在施工范围内每隔50m建立一个导线水准点。点位建立在距施工区域4555m范围内。3、导线、水准测量方法(1)导线测角为2测器,测回差4”,一测回比较差13”。(2)测边采用对向测距取平均值。(3)方位角闭合差应满足10”。(4)导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1/T20000.(5)水准测量按二等要求进行,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fh4L。4、导线点和水准点的使用和维护(1)由于埋设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地基不很稳固以及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移动,所以要
7、对导线点和水准点定期复测,本工程每月复测一次。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环境监测等数据及时纠正。(2)导线点的点位精度在5mm以内,每次使用导线点时,必须对与之相邻两导线点的夹角进行检查,理论值与实际值之差超过5”时,就必对整个导线网进行复测后方可使用。(3)对水准点进行使用时,必须有另一点作为校核,若实际高程与理论高程之差超过2mm时,必须对高程控制网复测后方可使用。5、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书、图标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应由专人妥善保管,同时测量记录必须规范。(指定统一表格)。6、项目部必须配置相应精度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应按计量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鉴定,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仪器状态良好。项目部应对测量仪器建立保管、使用、维修台账,公司施工技术部门建立本单位测量仪器台帐,对项目部测量仪器的使用进行调配和监控。4.2 施工工艺4.2.1 基础测量放线据设计图纸,按挡墙定位点,基础宽度加上工作面。精确测定出挡土墙基础中心起讫点、开挖线位置,并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挡土墙各点的地面高程,并设置施工水准点,在基础表面上弹出轴线及墙身线。4.2.2 基槽开挖1、挡土墙基槽
8、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底。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2、基础开挖为明挖基槽,在软基础处理地段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采用1:5放坡开挖。3、基槽用挖掘机开挖时,应有专人指挥,不能扰动基底原状土。4、基槽刷底时要预留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底的作用是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5、开挖基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6、在基槽边弃土堆放弃土时,保证边坡稳定。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应距基槽上口边缘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7、基槽挖至基岩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基底避免超挖,每个断面基本保持水平,不平之处用人工剔打平整,以上工序完成后,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4.2.3、换填级配碎石开挖至基础设计底后,墙基底及底宽两侧各50cm宽度范围内换填1m深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分四次填筑,每层0.25m,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经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合格后,并经监理验收之后
9、进行下一步工序。4.2.4、基础浇筑1、开挖基槽及处理后,检查基底尺寸及标高,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浇注前要检查基槽底反坡预留坡度为1:1(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度的作用是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墙体向外滑动。验收合格后浇注垫层控制挡土墙的坡度。2、放线:基础施工完进行墙身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找出挡土墙的控制线,并根据基础测量放样控制点测定出墙身内外边线,以及各伸缩沉降缝的位置,检查每端的衔接是否顺直。3、基础片石砼采用原槽浇筑,振捣密实。4、基础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浇筑,对不能同时浇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留成斜搓。4.2.5、墙体施工1、模板施工(1)墙身模板采用光面12mm夹板拼装,竖枋用410cm木枋间距为20cm,用钢管作围楞,用410cm的木枋作斜撑进行支撑,侧模用16的螺栓对拉定位,螺栓间距为60cm,螺栓穿孔可采用内径为2025mm的硬塑料管,拆模时,将螺栓拔出,再用1:2水泥砂浆堵塞螺栓孔,墙身模板视高度情况分一次立模到顶和二次立模的办法,一般3米高之内为一次立模,超过3米高的可分二次立模。(2)砼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技术管理人员、木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砼强度件制作应在现场拌和地点或浇灌地点随机制取,每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1组试件(每组3块)。(4)砼浇灌完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于7天,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小心,切莫损坏墙面。(5)伸缝缩、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a82****76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石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