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棉县城乡建设大会战工作方案(20162018年)2016年2018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建设灾后美丽新石棉和四川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山区经济强县目标,结合城乡建设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县城和重点乡镇建管水平,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为农村贫困群众转移城镇创造条件;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将新村建设主动融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支撑,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快县城和重点乡镇建管水平,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努力把石棉打造成为安全、可持续、高和谐和幸福的石棉
2、。(三)发展目标。到2018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平方公里,容纳人口 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 %,年均提高 个百分点;加快实施“东拓、西优、南延、北控”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完成城东、城西组团棚户区改造;打造城北为“山、水、田、林、花、城”融为一体的旅游、居住片区;岩子为居住为主的高品质片区;向阳西为居住配套中心和体育中心;推进向阳东仓储和商贸会展功能建设;发展顺河副中心和广元堡组团;打造川心店和草八牌为环境宜人城市新组团。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0个,改造、新建、保护等各种形式的新村建设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规划。强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切实抓好规划统筹,做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衔接、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筹安排,切实做好以科学规划指导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二)坚持产城一体。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推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营造良好就业和生活环境。(三)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加
3、快建立有利于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与城乡大发展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四)坚持民生为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既在推进城乡大发展的结果中充分受益,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重点工作(一)坚持规划先行,严格规划管理。按照“城景一体化”思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城区、向阳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健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科学规划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编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相互衔接,严格依据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督查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对违反规划的典型案例要按照四川省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行政处分规定进行查处。(二)加快城市提升改造,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实施“东拓、西优、南延、北控”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北、岩子、向阳、顺河、永和片区等新区道路、桥梁、堤带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塑造岩子滨水商业服务区、城北康体休闲片区和向阳物流运动新城。加
4、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和功能分区定位,合理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商业广场、川矿文化街区综合项目、川矿宾馆城市综合体、台地商业广场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繁荣发展城市经济,聚集人气、培育商气,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塑造川棉滨水休闲、川矿文化为特色的商业文化片区。注重城镇个性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突出县城特色,大力实施城市重要节点绿化亮化设施提升、建筑风貌改造,提升县城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三)加快住房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川棉片区、草八牌片区1000余套棚户区改造,彻底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改善旧城面貌,缓解城市内部二元矛盾,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平稳转型,推动和谐石棉发展。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公开出让城北、岩子、向阳可开发地块,新建商品房1800余套,缓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密度,集聚新区人气,完善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四)着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房改造新建和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为重点,统筹规划新建聚居点、旧村落和传统村庄院落民居,整体把握新建、改造、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加快旧村落改造提升步伐,实现旧村落改
5、造提升全覆盖。特别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全力保护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民俗文化、乡土气息、乡愁历史。大力实施“产村相融”战略,抓好乡村旅游产业的植入,强化新村产业支撑,推进生态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水洁气净天蓝地绿、宜游宜休且“回头率”高的特色新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努力形成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创造条件。到 2018 年,改造、新建、保护等各种形式的新村建设覆盖6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0个,全县农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四、工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切实把推进城乡发展大提升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县发改、财政、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在技术层面、政策层面的相互衔接一致,协同推进。县委、县政府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大提升工作纳入对乡镇、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逗硬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深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全面推行
6、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多途径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推进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完善县、乡、村三级城镇管理体系,建立“运转高效、监管有力、公众参与、和谐有序”的大城管格局。理顺城镇管理执法体制,健全执法保障机制,推行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尊重市场规律,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三)强化要素保障。土地保障。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实行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用地政策,优化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建立健全城镇低效闲置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垦利用试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金保障。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统筹整合存量增量资金,加大对新型城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主体通过多种直接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多渠道引进既熟悉专业技术,又能掌握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自觉增强廉洁从政和拒腐防变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附件:石棉县城乡建设大会战项目建设计划表2015年8月31日- 6 -
《石棉县城乡建设大会战工作方案(2016—2018年)》由会员创****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棉县城乡建设大会战工作方案(2016—2018年)》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