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生物五大模块知识点精编大全

25页
  • 卖家[上传人]:专业****店
  • 文档编号:600958508
  • 上传时间:2025-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55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高中生物五大模块知识点精编大全高中生物主要分为五个模块(1)分子与细胞(2)遗传和进化(3)稳态与环境(4)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工程)(5)现代生物科技技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3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元素N、P。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5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6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7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DNA甲基绿染液绿色;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脂肪苏丹染液橘黄色;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8乳

      2、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9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10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11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12无机盐的功能:组成复杂化合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结构物质输入输出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2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5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膜泡发生间接转化。6细胞器参与的一些生命活动(1)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2)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4)参与细胞

      3、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7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8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9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10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1溶酶体的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12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1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3)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2ATP的结构及产生和利用(1)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表示普通化学键)。(2)结构特点: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贮存)。(3)生物体内ATP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

      4、能保证持续供能。(4)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3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细胞质基质:C6H12O6酶2C3H4O34H能量线粒体基质:2C3H4O36H2O酶6CO220H能量线粒体内膜:24H6O2酶12H2O能量(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或C6H12O6酶2C3H6O3能量。4光合作用的过程图片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只吸收可见光,并且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吸收、转化光能。(2)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色素带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分布顺序是“胡黄ab”,即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其分布顺序与溶

      5、解度大小有关,溶解度大的,扩散快,处于滤纸条的上端;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的含量有关。(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而,在温室内需要补充光照时,应补充蓝紫光或红光。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大小的限制因素(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细胞核控制范围和能力有一定的限度。(2)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出现纺锤体、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整齐分布在赤道板附近。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末期: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两点不同(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6、。4细胞分化的实质及特点(1)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普遍性。5衰老细胞的五个特征(1)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呼吸速率减慢,酶的活性降低。(3)色素积累、增多。(4)细胞核的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6癌细胞的三个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7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8细胞凋亡的四点作用(1)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2)清除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细胞。(3)清除体内有害细胞。(4)维持器官和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9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两大特点(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一个卵原细胞一次只能产生一个成熟的卵细胞。10减数分裂的四个重要概念(1)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3)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

      7、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4)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11.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四个特殊现象(1)染色体复制后: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2)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3)中期:同源染色体分布于赤道板两侧。(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片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1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因子(基因)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F1(Dd)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配子,即雄配子Dd11,雌配子Dd11。F2的遗传因子组成DDDddd121,性状表现的比例为31。(2)对分离现象的验证: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结果:测交后代中Dddd11,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2自由组合定律(1)杂交实验中F2分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4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在F2中各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占9/16;双隐性个体占

      8、1/16;重组类型比例为3/8或5/8。(2)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杂合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因为环境条件可能不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3伴性遗传(1)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两个学说:萨顿: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五大特点: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病,其父亲、其儿子必患病。男性正常,其母亲、其女儿均正常。(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五大特点:代代遗传。交叉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病,其母亲、其女儿均患病。女性正常,其父亲、其儿子均正常。基因的本质与基因表达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问题(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DNA的“五、四、三、二、一”“五”:五种元素:C、H、O、N、P;“四”: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三”: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二”: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碱基对有A与T、G与C两种配对方式);“一”:一种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DNA复制的两个必记点(1)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2)复制的“四要素”。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细胞呼吸产生的ATP。5有关基因的两个记忆点(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6转录与翻译的差异(1)场所不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翻译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2)模板不同: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3)原料不同:转录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20种氨基酸。(4)所需酶不同:转录需RNA聚合酶,翻译需多种酶。(5)产物不同: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多肽链(蛋白质)。(6)碱基配对方

      《高中生物五大模块知识点精编大全》由会员专业****店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五大模块知识点精编大全》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收藏店铺
    相关文档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