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大作业参考答案形势与政策本课程2学分,共36学时,为开放教育的本、专科学生开设的统设必修课。课程编号:04392专题测试一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A.坚持和落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B.只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C.只发展公有制经济,限制非公有制经济D.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A.全面深化改革B.经济发展C.科技创新D.文化繁荣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A.正确B.错误4.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A.正确B.错误专题测试二1.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基本目标是()。A.仅仅满足于把社会秩序化B.国家富强C.成为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基地D.维持现状,不求发展2.()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时,照搬了现代西方的制度文明成果
2、作为自身发展的经验。()A.正确B.错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其制度逻辑是劳动的逻辑、人民的逻辑,旨在让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和行使自己的权利与权力。()A.正确B.错误专题测试三1.()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A.全过程人民民主B.全方位人民民主C.全要素人民民主D.全周期人民民主2.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发展(),这不仅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而且是我国民主政治广泛而生动的实践。A.基层民主B.两个确立C.协商民主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形成了逻辑闭环。A.正确B.错误4.党的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的两个基本点。()A.正确B.错误专题测试四1.()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国家强盛的前提。A.国家安全;社会稳定B.国家安全;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科技创新D.社会稳定;科技创新2.()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开放B.改革C.创新D.合作3.高质量发展就是最大的高水平安全,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A.正确B.错误4.安全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
3、基础和关键。()A.正确B.错误专题测试五1.魂脉表明()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根脉表明()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2.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的统一体。A.传统文化B.现代文化C.世界先进文化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第一个结合”是“第二个结合”的文化基础,“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实践基础。“第一个结合”是“第二个结合”的文化本源,“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实践根源。()A.正确B.错误4.文化自信自强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才能有效应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A.正确B.错误大作业大作业说明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
4、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注意:学生答题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29日,教师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13日。对于拟参加2025年7月毕业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5年5月30日前完成。大作业: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参考答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正确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需要从历史传承、现实运行和理论建构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统一性与时代价值。一、植根于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融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一)中华文明中的民本基因中国自古有“民为邦本”“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从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传统民本思想虽未形成现代民主制度,却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文化土壤。例如,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和“士绅协商”体现了基层治理中的协商传统,这与现代协商民主存在历史呼应。(二)马
5、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引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下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中国共产党将这一理论与国情结合,探索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概念,通过“三三制”政权实现多阶级联合执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推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些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历史基础。(三)新时代的历史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强调民主“不仅要看选举,更要看日常参与”。从“村民议事会”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民主形式从单一的选举向决策、管理、监督全链条延伸,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进入新阶段。二、以制度效能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体现为通过多层次、全过程的制度设计,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各环节“在场”,实现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一)制度体系的全面覆盖1、选举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履行立法、监督等职能。例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9,000余件建议全部得到办理,体现“选举后”的民主延续性。2、协商
6、民主。政党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等八大渠道构成协商体系。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通过群众参与预算审议,将协商嵌入公共决策。3、基层自治。村民委员会直选、社区“微治理”等实践让民主“下沉”。北京“小院议事厅”通过居民共商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彰显“家门口的民主”。(二)技术赋能提升参与效能数字技术拓展了民主渠道。上海“随申办”平台开设“人民建议征集”专栏,2022年收到建议超10万条,其中75%被采纳;贵州“扶贫云”系统通过数据公开让群众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技术手段使民主参与更便捷、更透明。(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解决人民关切为核心。在疫情防控中,各地通过听证会、线上问卷等方式调整防控政策;民法典编纂期间,立法机关公开征求意见102万条,吸纳民众诉求300余处。民主不再是“空谈”,而是转化为治理效能。三、超越西方民主范式的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在于其突破了西方“选举中心主义”的局限,构建了更完整的民主理论框架。(一)对西方民主的批判性超越西方代议制民主将民主简化为“投票权”,导致“选举时热热闹闹,选举后冷冷清清”的困境。美国“国会山骚乱”暴露了精英政治与民众脱节的
7、弊端。相比之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四个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全周期),将民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发展1、主体广泛性。不仅保障工人阶级利益,还通过“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等机制扩大包容性。2、过程持续性。民主不限于“一时一票”,而是通过立法听证、政策评估等机制形成闭环。例如外商投资法制定过程中,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和多次公开征求意见,体现“过程民主”。3、真实有效性。以“结果正义”检验民主质量。中国脱贫攻坚战动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干部,通过群众参与精准识别贫困户,最终实现近1亿人脱贫,彰显民主与民生的统一。(三)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埃塞俄比亚学者阿尔卡贝指出:“中国证明民主不必照搬西方模式。”越南、老挝等国借鉴中国基层协商经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中国式民主”视为消除“民主赤字”的重要参考。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从历史看,它是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从实践看,它以制度创新保障人民主体地位;从理论看,它开创了民主政治的新范式。这一民主形态不仅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未来,需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25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大作业参考答案》由会员国****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大作业参考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