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兽医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1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00660004
  • 上传时间:2025-04-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85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第一章1、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学科。2、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定性调查:确定疾病的自然史;病因假设形成及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调查、研究、监测、建模、疾病防制3、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4、兽医流行病学的用途(记忆)1) 确定(病因已明了)疾病的来源2) 研究(病因未知)疾病的防制对策3) 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4) 制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 估计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第二章1、什么是三间分布,其研究意义是?(记忆) 三间分布:疾病分布是疾病频率分布的简称,它指的是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况,又称三间分布。(概念) 研究意义:1) 是动物病因在动物群体中作用的外部表现,因此可以提供病因线索2) 揭示流行病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 为合理的动物卫生配置提供依据4) 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2、描述疾病发生流行的形式(概念)1) 地方流行:其一是某种疾病一段时间内发病频率相对稳定,其二指在一个地区动物群体中发生有一定规律和能够预测。2) 流行:

      2、发病的频率在特定的时间内明显超出了预测的频率。它与病例的绝对数无关,仅表示出乎预期的高水平。3) 大流行:相当大范围和高比例群体动物受波及,涉及全世界的很多地区,受害动物所占比例也很大。4) 散发流行:零星散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通常局限于部分地区。3、什么叫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发病率:一定时间内新出现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该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患病动物数之比100。 4、什么叫患病率、感染率、携带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患病率:一定时间内存在某病的病例数(包括该时间内新老病例)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感染率:某些传染病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以通过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其他免疫学方法测定是否感染。感染率(检出阳性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100携带率:携带某病原体的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5、畜群分布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1)年龄分布内因: 不同年龄;生长阶段;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对疾病的敏

      3、感性不同。外因:1) 免疫因素 2) 疾病流行的时间3) 致病因子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机理4) 病因、环境和宿主三者的综合作用2)性别分布内因:特殊的解剖结构外因:行为方式不一,性别歧视3)种、品种分布1) 不同种、品种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2) 许多动物都可感染某一种疾病,但表现症状则差异很大。3) 不同的种细胞表面有对病原体有不同的受体。8、疾病时间分布的表现形式(概念)1) 短期趋向:在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猛增,经一段时间才平息下去。有共同来源暴发和增殖流行两种情况。2) 周期趋向:指发病水平发生规则的周期性波动,它与易感宿主密度和传染性病原体密度的变化有联系。 季节性趋向:季节性是疾病周期趋向的一种特殊情况,发病的周期性波动与特定季节有关。3) 长期趋向:指一种疾病几年到几十年间流行形式的变化9、影响疾病地区分布的因素(记忆)1) 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能影响媒介昆虫如蚊的种类、密度、嗜血习性地形地貌:影响牛羊的肝片形吸虫感染。土壤和植被:如家畜的氟中毒、硒缺乏、钼中毒等与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有关。2) 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很多疾病的传播需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

      4、因此它们的分布与媒介昆虫和中间宿主相一致。3) 社会因素:包括饲养管理和兽医工作,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水平,生产力发展及法规贯彻情况。10、描述疾病的地理分布的常见基线图(概念)1) 点图:用圆点(圈)、方块、符号等在地图上标明疾病爆发点的位置,加箭头以示疾病传播的方向,点图是定性的。 2) 分布图:标出疫病发生区域的地理基线图。3) 区值图: 展示各行政区域单位动物密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等定量资料的地理基线图。4) 等值图:用来表示不同值之间真实边界线的地理基线图。第三章 1、食物链对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理解)1) 在一个生物区内,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食物链的关系。绿色植物是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2) 人和动物的很多疾病是通过食物链传播的,食物链对疾病的传播有很大的意义 。2、感染的传播方式(记忆)1)水平传播:从动物群体的一部分传播到另一部分,分为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易感宿主通过与感染动物的物理接触或与其传染性排出物接触而引起。 间接传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中介载体,传染性病原体的风源传播。 2)垂直传播:通过子宫或卵子阶段感染胚胎或胎儿,将感染传给下一代。

      5、 遗传性传播:遗传性传播的疾病是由双亲的基因组携带的。 先天性传播:通常指子宫或卵子获得的疾病,不包括遗传传播的疾病。分为生殖传播、胚胎传播、上行感染、分娩感染四类。3、什么是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主要宿主,次要宿主,贮存和增幅宿主?(理解)终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有性繁殖的宿主。中间宿主:病原体在其中经历无性繁殖阶段的宿主。主要宿主:在感染地的流行区域中维持感染的动物。次要宿主:参与病原体生活史的其他动物。增幅宿主:突然增加了群体的大小,使传染性病原体的数量也突然增加的动物。贮存宿主:病原体在其中正常生活和增殖的宿主,常是感染其他动物的共同来源。传染前期 :感染和具有传染性之间的时间间隔。传染媒介:将病原体传播给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通常为节肢动物。分机械性媒介和生物学媒介。生物学媒介分为发育性传播、增殖性传播、循环增殖性传播。4、病原体特征(概念)1) 传染力:与引起感染所需要的病原体量有关,不同的病原体传染力差异很大。2) 毒力:指在特定宿主引起疾病的能力,即频率和严重程度。3) 稳定性:病原体在宿主体外保持有传染性的时间长短称为该病原体的稳定性。 传染性的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经口传

      6、播;呼吸道途径;通过皮肤、角膜、黏膜;媒介昆虫传播;感染的长距离传播;其他传播途径。(记忆)5、感染的维持方法:(记忆)1) 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在外环境中停留 2) 病原体产生抵抗型 3) 传播过程的“快进快出” 4) 病原体在宿主中持续存在 5) 病原体传染后排出时间长 6) 病原体可在节肢动物体内持续存在 7) 病原体的宿主范围广 6、什么是病因因素?有哪3种划分方法?(理解)病因因素:影响动物群体健康的任何因素,与某具体疾病有因果联系。 1)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主要因素:指其在致病方面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次要因素:在致病中起辅助和加强作用。 2)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由宿主本身内部决定的因素,如遗传结构、种、品种和性别。 外在因素:来自宿主以外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环境因素。 3)与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联系的因素:病因因素常被分为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联系的因素,又称三联因素。7、感染梯度:指动物受到传染性病原体攻击后所产生的各种应答,它是病原体的毒力和致病性与宿主的易感性、病理学和临床反应等特征联合作用的结果。(概念)8、根据宿主在传染过程三个环节中所起的作用

      7、,如何进行宿主的分类?如何控制传染性宿主的疾病传播?(记忆)宿主分为:传染性宿主、易感宿主、免疫宿主;如何控制传染性宿主的疾病传播: 控制传染源9、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影响疾病发生的?(理解)1)地理位置:局部地理形成、植被和气候影响动物和疾病两者的空间分布。2)气候因素 大气候:指动物所暴露的正常天气组份;降雨量、温度、太阳辐射、湿度和风速。 小气候:是指在确定的小空间中的气候,如在不同温度下,鸡的换气量是不同的。3)植被:植被受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和气候的影响,而植被本身又影响动物和疾病的分布。4)地质水文:地质水文不仅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动物和疾病的分布,而且影响到整个生态群落和自然疫源地的分布。5)饲养管理:畜舍的结构、通风设计、垫料种类等都是影响疾病的因素。6)应激:应激是对扰乱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任何不利刺激的生物学反应总和。10、影响畜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因素。(记忆)升高:母源抗体的消失;易感动物引入;免疫动物免疫力自然消退;病原体发生变异或出现新的血清型。降低:有计划地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畜群传染病流行后或隐性感染后免疫动物增加;幼畜来自高免种畜群;从母体

      8、获得较高的被动免疫。第四章1、Koch氏假说(理解)一种微生物作为某种传染病病因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 它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2) 它不作为偶然性和非致病性寄生物存在于其他疾病中;3) 它可以从患有该病的动物体内被分离成纯培养,反复传代,并能在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 缺点和局限性 把病原微生物作为疾病的唯一原因,忽略了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有些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 一些微生物病原体则必须在一定的宿主和环境条件下才能致病 还有一些传染病至今尚未将其病原体分离成纯培养 Koch氏假说也不能应用于非传染病2、Evans氏假说(理解记忆)发病比例与暴露与否密切相关1) 发生某病的比例(发病率)暴露于该假设病因应显著高于未暴露假设病因2) 在所有其他危险因素都均衡的条件下,患病动物应普遍暴露(假设病因) 未患病动物;3) 在前瞻性研究中,新病例数暴露于假设病因 未暴露于假设病因;4) 在时间上,暴露于假设病因后疾病的分布应呈正态曲线分布;5) 暴露于假设病因后,宿主的应答反应呈符合逻辑的生物学梯度; 6) 暴露于假设病因后,应有规则地出现可测量宿主应答

      9、反应(如特异抗体、癌细胞等);7) 人工复制疾病时,暴露于假设病因动物的疾病频率应(高于)未暴露动物;8) 除去假设病因后,该病的发生频率应下降;9) 防止或改变宿主的应答反应(如通过免疫接种)应减少或消除在正常情况下暴露于假设病因所发生的疾病;10) 疾病和假设病因之间的所有关系和联系在生物学上和流行病学上都应是可信的。 3、疾病和假设病因的联系种类分为:非统计学联系、统计学联系。4、在因果模型中,什么叫充分原因?什么叫必要原因? 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充分原因:不可避免要产生结果的原因。含一系列原因组分,疾病是多因素产生的结果。必要原因:产生结果所必须存在的原因组分。关系:某种具体疾病可以由不同的充分原因引起,它们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组分,如果某种原因是各种充分原因的公共组分,则它就是必要原因。5、病因假设的形成 :求同法、求异法、伴随变异法、类推法6、病因推断的原则(记忆)(1)时间顺序:暴露在前,发病在后,并且其间应有一个必要的潜伏期。(2)联系强度: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统计学联系越强,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3)联系的一致性:如果在多种不同情况下都存在联系,则很可能是因果关系。(4)联系的特异性:一个病因因素出现后,一定有该病出现。(5)联系的普遍性: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在不同调查中均得到同样有意义的结果时,则是因果联系的可能性

      《兽医流行病学复习整理》由会员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流行病学复习整理》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