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师(二级)入门考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B )(A)心理过程 (B)心理特征 (C)认知过程 (D)心理动力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或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2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注意分为不随意主义、随意主义和随意后主义三种。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与不随意注意。比如说,小孩子在家长的强迫下学习钢琴,刚开始不感兴趣,但迫于压力,不得不
2、付出很大的努力,这个时候他的注意是随意注意3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A)(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似动知觉运动知觉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知觉,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空间知觉是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4后学习的材料对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A)前摄抑制 (B)遗忘规律 (C)倒摄抑制 (D)接近律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了使记忆尽量避免受旧经验的影响,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朗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从实验结果得知记忆内容的保持将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 艾宾浩斯依据实验的数据画出遗忘曲线,人们称之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遗忘量
3、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5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当前知觉的是(B)(A)思维定势 (B)知觉定势 (C)心理定势 (D)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或有人名之为:“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知觉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的准备状态.具体讲,人们当前的活动受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的过程中时,产生的就是知觉定势。知觉定势可由早先的经验造成。所谓心理定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 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主要包括认知定势、情感定势、思维定势。所谓功能固着心理,是指一个人看到一种惯常的事物功用或联系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的功用和联系:如果初次看到功用或联系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6当归属与爱的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是
4、(D)(A)自我实现需要 (B)认知需要 (C)审美需要 (D)尊重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社交
5、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
6、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7感受性高、对刺激敏感、反应缓慢、体验深刻持久的气质类型是(D)(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热情、显得直爽而大胆、易怒、急躁等。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动作言语敏捷、善于交往、亲切、有生气,但也往往表现出轻率、不深挚等。粘液质的人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注意稳定、显得庄重、坚韧,但
7、也往往表现出执拗、淡漠。抑郁质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体验深沉,言行迟缓无力、胆小、忸怩、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容易变得孤僻。8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是(A)(A)流体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晶体能力流体智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知觉、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先增加后降低,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晶体智力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才渐趋平缓。流体能力与遗传和发展的关系:它很少受到文化知识的影响,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所以许多测验为了文化公平,测的就是流体智力,如瑞文推理测验。晶体能力与遗传与发展的关系: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9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A)性别角色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反向社会化是指年
8、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给年长一代的过程。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是社会化的一种形式,系指一个人在一种与他原有经验不同规范与价值的环境里,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必须重新学习价值,角色及行为,它能导致与先前社会化过程不一致的新价值观和行为。10个体对(A)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 (B)自己健康状况 (C)他人对自己评价 (D)自己社会化状态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眼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主要是因为(B)(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认知结果(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下面哪一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出现社会抑制作用(C)(A)一个热衷于表现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值勤 (C)一个新手在老工人的监督下学习复杂新操作 (D)一位领导在为本单位的职工做报告社会抑制作用:有时他人的存在也起抑制作用,从而使个体的作业水平降级,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团体情境使个体作业水平降低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作用。13暗示是暗示者
9、与被暗示者的关系是(B)(A)单向控制关系 (B)互动关系 (C)教育和被教育关系 (D)主从关系14上世纪6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已沿着教学心理学的方向得以发展,其中涉及(D)(A)对人的各种胜任力之实质的了解(B)对人的各种胜任力之培养的了解 (C)对人的各种胜任力培养的种种有效技术的了解 (D)上述(A)(B)(C)各项内容15所谓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D)(A)强方法 (B)弱方法 (C)自动化基本技能 (D)上述各项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一种技能的记忆,是个体对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主要包括认知和动作技能两个部分。程序性知识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可言传。程序性知识有着两维划分,即两大范畴:一是一般领域与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之分;二是依据程序性知识的自动化程度可划分为自动化的与有控制的或有意识的知识技能。心理学家们通常把一个维中的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称为“弱方法”,把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称为“强方法”。而第二维中的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几乎无需耗费人的认知资源,但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则要占据人的意识,消耗人的认知资源,以此我们可以区分出特殊领域中的自动化技能和特殊领域中的有控制的技能,即自动化的基本技能和特殊领域中的认知策略。17在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得概念时,教师往往要呈现概念的变式,呈现变式的目的在于(B)(A)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名称(B)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外延 (C)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内涵 (D)有利于掌握概念的无关特征16“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说法最能体现(C)(A)激进建构主义的观点(B)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 (C
《心理咨询师(二级)入门考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二级)入门考练习题含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