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15页
  • 卖家[上传人]:手可****6
  • 文档编号:599830366
  • 上传时间:2025-03-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3.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的认识。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据考证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撰写于战国末期。学记提出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为后世所学习借鉴。A项正确。B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孔子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大学相传由曾子所作,其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

      2、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题干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即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A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活动或者称之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二孩”政策的开放,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现有的教育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人口城乡结构的变动越来越大,对教育网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可见人

      3、口变化对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反映的是人口变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C项正确。A、B两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作用体现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所遵循的根本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所必须坚

      4、持的指导思想。因此,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5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而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等级性强调了教育层次上的差别。中央官学主要是“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置博士以教生徒。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其中弘文馆隶属门下省、崇文馆隶属东宫,各置学士以教生徒。中央官学主要招收官员子弟、皇亲国戚子孙及外国留学生,庶族平民子弟仅占少数,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B项正确。A项: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历史性是指教育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5、、内容和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民族性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包括语言、文字、历史等。民族性不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6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而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六艺”和“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分科目设置的课程,是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的学科,分科组织教学。因此,这些课程属于学科课程。A项正确。B项: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它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和活动课程的随意性而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而成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融合课程又称为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科目整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7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

      6、的目标明确提出,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理论流派。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由此可知,形式教师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中,其基本分歧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指

      7、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题干中,王老师通过记录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各方面的日常表现来反映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A项正确。B项:终结性评价又称为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标准性评价为干扰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方式。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等。其中,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题干中,某中学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

      8、,并且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因此,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D项正确。A项: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感陶冶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1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它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但无论从何处开始,都要注意同其他因素配合。只有使各个因素都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主要反映了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A项正确。B项:德育过程具有一

      9、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既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也要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学生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并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中,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同学们的注意被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这种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因此,这种注意属于无意注意。A项正确。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指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成败归因理论的理解。韦纳将人们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由会员手可****6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