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19页
  • 卖家[上传人]:手可****6
  • 文档编号:599830305
  • 上传时间:2025-03-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5.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的识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雄辩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论雄辩术的培养等,全书共12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种理论问题。其中第1、2、3、12卷等,系统论述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故D项正确。A项: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主要对他的政治哲学主张进行了详细论述。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55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论雄辩家是以对话形式写的,但非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教育家思想的识记与理解。斯宾塞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对当时社会的教育现状极其不满,认为教育应当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适应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传授有价值的知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就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通过知识价值论,他强调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或

      2、那个知识有没有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即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结合题干要求,可知C项正确。A项:夸美纽斯在其代表性理论“泛智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是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一门艺术”,此外还在其代表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论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传统“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倒退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盛的“新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的理解。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活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且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身心产生种种影响。如在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对阶级路线的宣传会对人的政治思想产生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从而改变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文化更是作为教育传播的内容而存在,直

      3、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学会区分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作用与教育活动本身。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虽然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教育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它们存在的主要目的,而只是在实现自身主要目的的过程中对人产生的附带作用。只有教育是有目的地针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活动。因此,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的本质。故A项正确。B项:其他社会活动在发展中也可以附带地促进人的发展,故不能将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区分开。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但这并非教育的本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但不是教育的本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西方教育的识记与理解。古代西方较为著名的教育有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育等。古希腊教育在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以两种城邦教育制度最为著名:古代雅典教育和古代斯巴达教育。其中,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

      4、悍的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故C项正确。A项:在征服古希腊以后,古罗马的教育系统从一开始的非正式系统,即以家庭教育为主,逐步接受古希腊的影响,到古罗马共和国晚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建立起具有古罗马特色的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其中,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雄辩家和演说家为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又以智者和智者学派的出现为盛。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致力于培养具有从事政治活动、处理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能力的公民,即智者。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解析本题考查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在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以单因素论为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

      5、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一切其他因素。题干中“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自论语阳货篇,其含义是: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既然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无法改变,那么就只有中等的人可以改变了。“生而知之”就是指中等的人可以通过教化而得到改变。这两句话中说的上知、下愚和中人均是遗传所得,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故B项正确。A项:环境决定论片面强调教育和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万能论片面强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忽视遗传、其他环境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儿童学理论这一表述太过宽泛,且与题干没有关联。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6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

      6、资。因此,该理论认为教育也是一种投资,且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故B项正确。A项: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传播政治意识形态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对文化的传递与保存、传播与交流、选择与提升、创造与更新等。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的人口功能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人口结构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7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改革的理解与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程评价方面首先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且具体指出,在对学生评价方面要做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课程与教学实践方面,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由此可以看出,除了评价的区分、鉴别、选拔等传统功

      7、能以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其促进学生发展和推动教学实践与管理的发展性功能。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旨在改变将评价作为目的去追求的弊病,强调要将评价作为反馈当前学生和教学现状的工具和手段,为下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更多反馈信息。故D项正确。A、B两项:甄别与鉴定、选拔与淘汰均是传统应试教育中强调的课程评价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学生分流是在利用评价进行甄别与鉴定之后,按照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分流,类似以前很常见的分快慢班。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8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的识记与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感知教材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感性认知,为下一步深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做准备;理解教材是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认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活动。巩固知识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提取。运用知识是学生用领会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

      8、的活动,目的在于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相联系,使领会了的知识具体化。检查知识是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故B项正确。A、C、D三项:感知教材、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均属于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但不属于中心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9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过程改革的理解与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明确指出尽可能“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题干中“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知识,“授之以渔”是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拥有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故B项正确。A项:传授知识与“授之

      9、以鱼”意思相同。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鱼”和“渔”是知识与掌握知识的能力的关系,与培养个性、形成品德均无关联。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0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知、情、意、行是构成个体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在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中,四者缺一不可。其中,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品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题干中从王军写了保证书可以看出,他在道德认知水平上是合格的,在品德情感上对迟到是不喜欢的,但是经受不住寒冷的考验就放弃了。这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缺乏自制性的体现。故C项正确。A项: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道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1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常见的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即表扬、奖励或批评等,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或抑制,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结合题干中“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和“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可以判断。故D项正确。A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由会员手可****6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