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输液,护理业务学习,主讲人:,XXX,静脉,输液的介绍,概述,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象,现代这样的静脉内治疗是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是医学大发展的世纪。第一个大的成就是在,1818,年,当时,James Blundell,在伦敦进行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输血。,1834,年,Blundell,再次进行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接受输血的是一名因出血而生命垂危的产妇,由此,,Blundell,进一步认为出血造成的失血和低血容量有关。,优点,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静脉,营养品的输注。,缺点,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医源性,疾病的增多。,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1.,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以前,用注射器针头输液,195
2、7,年发明并使用头皮针,在针头固定,方便病人中有积极作用,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10,年的经验,1964,年,BD,公司发明套管针,可外周静脉内留置,1972,年我国研制成硅橡胶的深静脉导管,头皮钢针,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输液穿刺工具,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使静脉输液渗透到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如果液体是一种发泡剂,则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1.,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在欧盟国家普及应用。它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1.,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1.,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
3、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法。,1.,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2.,静脉,输液理念的变化,选择血管与输液工具的基本原则,根据病人的病情、疗程的长短、输液的速度、药物的特性,满足输液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最细、最少腔的,导管,不再以功能,为主;以,人体的舒适、损伤最小,安全性能最好为,目的,3.,穿刺方法及其,进针长度的改良,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旁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最后妥善固定。但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疼痛明显、留置时间短、耽误时间等缺点,。,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针头斜面向上直刺:,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让,患者自然放松,
4、不需握拳,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四指或五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然后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45,左右,向心方向,在血管的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向前推进少许,逆向,穿刺法,:,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3.,穿刺方法及其进针长度的改良,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畅。,4.,针,柄固定改良方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并将胶布两端向上作“,V”,型胶布初步固定,打开调节器,看滴速通畅局部无异常后,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在,适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调节滴速。,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能
5、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4.,针,柄固定改良方法,改良后的,拔针按压,法,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时间,5 min,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与,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相比,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5.,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无,创拔针法,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与,传统的拔针法相比,患者痛感反应明显降低,。,5.,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6.,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改进,改进的排气法,排气,前将输液导管与头皮针连接处旋紧,
6、不用关紧调节器,直接应用无菌技术将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一手,挂上输液架上的同时,另一只手将莫菲氏滴管倒置,待,液面自然达到至,1/2,2/3,时,(,不挤压莫菲氏滴管,),将莫菲氏滴管与水平面缓慢形成,30,60,的角,并将过滤器及乳头向上,保持不变,让,瓶内液体自然流经莫菲氏滴管侧壁或液侧表面,再流向下端输液管,直至排气完毕。,7.,穿刺,前静脉充盈方法,的改进,扎止血带时,保证血管充盈最佳,让病人手臂下垂,绷扎位置距穿刺点,10,15cm,,松紧合适,时间在,40,120s,内,压力,10.7,16.0kPa,扎,2,根止血带,穿刺点上下关节处或与穿刺点上下相距,15cm,适用于儿童、血管不固定、不充盈、无力握拳的,病人,袖带法,局部使用,药物:,1,的硝酸甘油、阿托品、,2,的山莨菪,碱,8.,穿刺,时无痛技术的研究,手背静脉穿刺首选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手背桡侧静脉穿刺时痛感明显于尺侧,合适,针头:一般,儿童选用,4.5,5.5,号,成人,7,8,号;大,角度进针(,60,左右,),穿刺后逆时针翻转针,180,至对侧,固定,9.,穿刺,时易见回血的摸索
7、,调节器高调法,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莫菲滴管下端,输液瓶挂于较低位,增大输液管内负压法,10.,输液,污染的,预防进展,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药中直径,10m,的微粒须低于,20,粒,直径,25m,的微粒不高于,2,粒。,输液污染分为,内源性污染:来源于输液产品的制造、贮运中,外源性污染:来源于配药与输液过程,中,配置药物方面的进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输液方式的变化,操作中的,预防,11.,静脉,外渗的防治研究,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对于易发生坏死的高危药物,选择弹性好、管径大、血流好的血管,并适当稀释药物,一般同一静脉输液持续时间不超过,12h,冷敷用于化疗药物及非缩血管药物渗漏,热敷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渗漏,药物温敷用于高渗液、阳离子溶液及血管收缩药物渗漏,氢化可的松冷盐水用于化疗药物渗漏,硫酸镁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12.,静脉炎,的,预防措施,输液静脉和针头的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头皮针,应用小针头,选择粗大弹性好的静脉,尽量不用下肢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局部预防性外用,药物的使用,静脉用药预防,预防输液污染、掌握输液浓度及速度,
《2025年医院护理课件:静脉输液护理》由会员L***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医院护理课件:静脉输液护理》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