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任务概述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四类图斑为调查对象,分10项指标逐个图斑进行调查与评价,形成是否适宜开发成耕地的明确结论。形成*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及相关文字报告和相关图件,配合市、省、国家对成果进行核查及整改等工作内容。 2、技术要求 本次调查评价数学基础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19。通过调查评价,将每项评价指标信息失量化并标注到评价对象图斑属性信息表中,评价图斑每一指标均需要赋值。同一图斑评价结果出现部分宜耕、部分不宜耕时,以面积超过 50%的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原则上不分割图斑。3、项目组织机构4、项目组织岗位职责 1、项目负责人岗位职责 项目总负责人,负责对整个项目的全面布署,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人员组织与分工,工作进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工作协调,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负责。 2、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负责技术质量体系的贯彻与实施,负责技术设计书的编写与组织落实,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负责自检与互检,对工程质量负责。 3、外业实施负责人岗位职责 负责外业工作的自检、
2、互检和外业资料的整理。对本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负责。 4、内业实施负责人岗位职责 负责本项目内业制图,内业资料整理,数据建库,数据汇总统计,图件制作等工作。对本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责。 5、调查与评价路线方法 5.1、调查评价底图制作 国家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提取其他草地(0404)、盐碱地(1204)、沙地(1205)、裸土地(1206)地类图斑,与生态保护红线、降水量,年积温和地形坡度等数据叠加,形成 耕地后备资源内业评价初步结果,以县为单位,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底图,并下发各 地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5.2、建立各项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上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土层厚度,耕作便利度等10项指标进行评价,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条件:后备资源地块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外,或开发是否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引起地质灾害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具体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 开发边界外、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内、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引发地质灾害三
3、个级别。 2.地形坡度:后各资源地块地形坡度是否小于 25。具体分为25、25两个级别。3.10年积温:后备资源地块是否位于年有效积温大于 1800的区域。具体分为 1800、1800两个级别。 4.年降水量:后备资源地块是否位于年降水量大于等于 400mm 区域或年降水量不足 400mm 但有灌溉条件。其体分为会400mml、400mm 有灌溉条件、400mm 无灌溉条件三 个级别。400mm 有灌溉条件,需说明水资源状况,灌溉水源是地上水/地下水灌溉,地上水灌溉的需标明水源地名称及年可用水量。 5.土壤质地:后备资源地块是否属于砾质土或更粗质地土壤。具体分为壤质、粘质或砂质、砾质或更粗质地两个级别。 6.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后备资源地块土摄是否遭受污染。具体分为绿色、黄色或红色两个级别。 7.盐渍化程度:后备资源地块土盐渍化程度是否在重度以下且有灌溉排水条件。其体分 为无、轻度盐化和中度盐化,重度盐化有灌溉排水条件,重度盐化无灌溉排水条件三个级别。 8.土壤 pH 值:后备资源地块 pH 值是否在 4.0 到 9.5 之间。具体分为 4.0-9.5、4.0 或9.5 两个级别。 9
4、.上层厚度:后备资源地块是否满足大于等于 60cm,或有客土土源。具体分为60cm、 60cm 有客土土源、60cm 无客土土源三个级别。 10.耕作便利度:后备资源地块是否方便到达耕种,是否可持续利用。具体分为方便到 达、不方便到达两个级别。 5.3、后备资源调查相关资料收集与评价指标等信息提取工作 收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耕地质量等 级调查评价、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基础数据,以及气象、土壤普查、 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工作成 果和信息资料,获取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数据。开展指标信息提取工作,建立评价指标图 层,对收集的矢量评价指标数据,对收集的纸质图件和文字描述的评价指标基础资料,以第 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为基准为矢量化,形成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矢量数据成 果。 5.4、外业补充调查、专业指标监测及补充、宜耕性评价等地类信息调查工作 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调查评价工作要求,包括资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情况,进行 外业补充调查,逐块调查后备资源地块灌溉条件、盐渍化程度
5、,耕作便利度等情况。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宜耕评价指标表要求,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指标中任 意一项为限制因素,则该图斑整体评价为不宜耕),对图斑逐一进行宜耕性评价。 5.5、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建设 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相关技术要求,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矢量数 据基础上,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矢量数据,建立*县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形成汇总包,上交市、省、国家审核,并按上级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县级耕地后各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通过国家级检查后,国家组织开展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潜力数据库建设,将后备资源图斑相关属性信息对应挂接到国上调查图斑数据中,实现耕地后各资源与国 土调查数据的集成。基于国家级数据库,对各类耕地后各资源的面积进行统计汇总,开展数 据分析工作。以县级为单位,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潜力数据下发至各省。 5.6、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图件编制 制作*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相关图件,包括县(乡)潜力分析图,县(乡)指标评价 图、县(乡)潜力评价分类图等其他需要图件。 5.7、数据汇总分析 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汇总与分
6、析。依据调查评价数据分布特点及各省、 县评价分析报告等相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等情况,对全国各类耕地后备资 源的面积和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化建议,编写会国耕地 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6、形成调查与评价成果 1、国家级成果。 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潜力数据库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话查评价分析报告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规范 2、省级成果。 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类型统计表 3、县级成果。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7、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7.1技术措施 公司坚持“周到服务客户、创造一流产品”的质量方针,保证产品合格率 100,保证 成果一次性通过省厅检查、验收和国家主管部门核查。本项目技术质量保证依据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管理规章制度汇编以及有关规程规范规定,按项目的工作区域、工作流程,建立按项目区、按作业流程的 质量管理体系,即采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建立起来的质量保证体系。为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推行,根
7、据质量体系过程控制的要求,公司实施已经建立的 质量手册、作业手册、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及质量记录表等质量体系文件,同时 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等“三检”制度加强工序管理,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流程对不合格品实 施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质量检查: 为保证本项目成果质量,我们将采用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作 业员自检、作业组互检、公司专检、省厅验收制度。 (1)作业员自检:作业员对自己所完成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 重点检查,检查比例 100%,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后方可交给作业组进行互检。 (2)作业组互检:作业组之间交换互检,检查比例为 100%,对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交给相应作业组进行纠正,修正后交公司检查。 (3)公司专检:对各作业组提交的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内业检查 100%。对发现的问题 作好记录,交相应作业组修改。 (4)省厅验收:公司专检合格后,整理全部资料和成果,提交市局复查,合格后交省 厅预检和验收。 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标准: 本工程项目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程与要求,对产品过程管理,严 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三级
8、检查制度。凡提交甲方检查的单项产品必须是公司专检后的过 程产品,未经公司专检的过程产品,不得提交甲方检查。凡提交市、省级验收的单项产品必 须是甲方检查后提出反馈意见,并对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后的正确产品,对甲方提出问题的产 品,未进行全面检查修正的产品不得提交正式验收。 要经常与甲方保持联系沟通,认真听取和尊重甲方的建议和意见,认真修改甲方提出的 质量问题。 要经常咨询市、省农业部门,对工作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及时请示解决办法和措施。7.2、组织措施 在项目组织措施上,公司将成立该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目的完成工期和质量进 行宏观控制。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李总担任,负责对整个项目的全面布署;罗明组长负 责该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技术质量。现场成立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部设项目 负责人1名,技术负责人1名,外业实施负责人1名,内业实施负责人1名,由外业调查组、 内业建库组、成果汇总组、质量检查组4个组组成。 在技术质量管理组织上,从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部经理、作业组长到质量检查员, 均实施质量责任追究制,尤其落实到了各作业小组、作业员,哪一道工序,哪一个环节出了 质量问题,追究相关人
9、员的责任,从而建立定人、定岗、定责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8、确保本项目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8.1、技术措施 (1)做好事前培训和技术指导,避免返工。 (2)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3)先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以便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使工作能顺利开展,避免反 复,以缩短工期。 8.2、组织措施 (1)制订详细作业计划,并严格按作业进度计划完成每一项工作。 (2)加强各级检查,及时发现错误,避免将问题带入下阶段工作,以免造成反复,影 响工期。 (3)当发现人员、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时,及时增加人员和设备,保证按约定工期完成。 (4)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又无正当原因的 进行处罚,对不称职人员及时更换。 9、项目成果管理及保证措施 9.1、项目成果管理措施 1.图纸资料专人保管,遵守借阅制度,防止资料丢失;2.定期检查、整理,严禁私自复制; 3.计算机做到专人专用,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程序; 4.不得上网,预防病毒感染; 5.存储项目成果的计算机应设置访问权限和密匙,成果资料不能随意拷贝; 6.对于外来磁盘首先进行杀毒处理,消除病毒后才能使用;7.数据要做到及时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8.各类成果资料进行分类存放,做到容易查询、维护和更新; 9.项目成果资料由档案部全面负责管理。 9.2、项目成果保证措施 1.对甲方提供的资料、图件,公司或项目组应及时登记在册; 2.个人不得擅自复印图件和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图件和资料内容,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传播; 3.对正在使用的资料、图件,个人应负有保管责任。对遗失或有重大损坏情况,应及时上报,写出事故报告备案并追究责任; 4.对于甲方提供的资料和本次所取得的资料,我公司保证只使用到本项目,不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5.我公司将指定专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投标文件16页》由会员qz****0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投标文件16页》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